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雄山 《求索》2006,(1):179-181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汉早期思想家、政治家贾谊 ,从汉初现实政治出发 ,系统论述了治国安邦的思想理论 ,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当时政情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成效卓著。他力主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封建法制 ,改善政权结构 ;十分重视改善大一统封建帝国的政治秩序 ,十分重视构建社会生活的安宁秩序 ,从而实现“家齐国治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熊永祥 《求索》2007,(9):165-167
贾谊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对历代贾谊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和大致分期,并认为可以从研究贾谊文化品格入手,创新贾谊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兴国同志的新著《贾谊评传》,最近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专著。 王兴国同志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前人及时人对贾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贾谊生平事迹及著作真伪,写作年月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辨,对贾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文学等多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探索,对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这部书在某种程度上是贾谊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作者为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的历史地位早已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然而具体到贾谊辞赋的价值,尤其是这些作品在我国辞赋发展史和文体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似乎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军 《传承》2008,(21):46-47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因能诵善文而才名远播;21岁时,被文帝召为博士,是宫中最年轻的博士;随后屡遭谗言和不幸,33岁时.在忧郁中死去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提出许多卓有远见的主张并先后为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采纳,他的文章如《过秦论》《治安策》等被人们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8.
贾谊忠烈人格的丰富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荣 《湖湘论坛》2000,13(2):59-60
谪前之豪放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他年少得意,18岁时便扬名于郡中,并被河南守吴公聘请为门客。后来吴公把他推荐给汉文帝,文帝任命贾谊为“博士”,一年后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而且又准备以“公卿”的显赫职位委任给他。贾谊能够在走向社会的最初几年中便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郡中人的称誉、吴公的爱才、汉文帝的...  相似文献   

9.
张江洪 《求索》2014,(8):163-166
汉初承秦之制,在由奴隶制政体向封建制政体的转型过程中,处于一个矛盾的多发期,其时,土地的自由买卖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对立,专制主义的官僚体制,给吏治的无为与腐败提供了温床。面对民众的生存困境,贾谊呼吁统治者采取重本抑末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积贮,主张制礼明分来抑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膨胀。同时提醒统治者应看到民众力量的崛起,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建议改革吏治,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应充分尊重民意。  相似文献   

10.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汉赋发展史上,贾谊是一位处于转折时期的继往开来的重要作家,他既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成为骚体赋的最有力的代表性的人物,又以他的作品为汉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自铸伟词,兼容典故,广譬博喻,上继承屈原文学的传统,下奠定了汉赋之基础,开启汉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周子平  詹原 《传承》2009,(16):156-157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金坛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切实抓好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加快了全市党政“一把手”的成长、成熟步伐。  相似文献   

14.
张广英 《协商论坛》2022,(11):59-60
<正>“洛阳才子”是个成语,泛指有才华的洛阳人。它出自西晋潘岳《西征赋》中的一句“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原本特指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贾谊是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当时西汉初建,天下未平,内有诸王叛乱,外有匈奴袭扰,让汉高祖刘邦很头疼。  相似文献   

15.
田探 《求索》2013,(1):76-79
贾谊的《道德说》素称难解,他以"道德说"为纲领建立起来的"性命"论也少有人系统研究。贾谊之"道"与"德"均有双层内涵:其最高层次的"道"是"物"之存在的运动过程,是"治乱存亡"的所以然之迹。其最高层次的"德"则是"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之"理",是儒学化了的真正的"形上"本体。"道"、"德"、"物"的这种关系,不仅把老子的道本论置换成了理本论,而且开了中国儒学理本论的先河。贾谊以"道德"说建构的"性命"论,表达了"命"虽可认识而不可尽知的定命论思想。政治追求遇挫后,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定命论又转变为悲观主义的委命论。由于贾谊的"道"论遗落了老子"道"的"自然"价值,故不能为他的委命论提供哲学保证。贾谊的哭泣至死就与他这种悲观主义的生命情怀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汉贾谊《鵩鸟赋》以推度鵩鸟之意抒发对人生、世界之看法,豁达中见悲愤。作者乐观旷达,但又无法摆脱其政治失意的痛苦,故作品中既有积极进取的苦恼,又有乐观旷达的道学追求,但道学思想却是贾谊思想的主流。本文重点剖析《鵩鸟赋》所蕴含的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唐雄山 《求索》2005,(5):137-139
贾谊认为,世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我”为道所“化”,而且一直处于“化”中;“我”之为人、为物,“我”之富贵贫贱,全由“命”定。但是,“我”之为人、为物,“我”之富贵贫贱,并非道的有意所为,而完全是随意的、偶然的、无目的的结果。所以,贾谊主张超越物“我”生死,超越贫贱富贵祸福。  相似文献   

18.
常志伟 《思想战线》2013,(Z1):181-183
"正义"是人类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包括其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通过追求正义而实现城邦和个人的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公正"中也阐释了正义思想,指出了公正的"个人的品质"和"适度"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白岩 《前沿》2010,(15):48-53
柏拉图以国家的伦理实体,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普遍性原则为正义的本质,阐释正义就是共性高于个性,个性复归到共性的哲学统一以及社会伦理实践的统一。休谟则从主观经验出发把正义规定是在相互的利益权衡中,以个人的欲望、私利倾向的最后满足为正义的实现。没有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的范畴。国家、社会就是本质上作为利益的个人根据协议的举措在利益追求最大化的形态中而构造的介质。人道主义的正义社会以公正为基石,以人权为絮矩,在民生民权的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本质中实现国家与个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民主观     
周维亮 《今日浙江》2007,(14):52-5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由民",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