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罗芬 《法制与社会》2010,(33):283-284
社会控制论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研究庞德的这一理论有助于全面理解庞德的法律思想。本文从社会控制的主体、客体、手段、目的、作用机制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庞德社会控制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庞德作为社会法学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对于法律的认识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主要从庞德的代表作《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入手简要考察了庞德的法律观,认为庞德以利益为法律发挥其作用的基点,将法律作为当代社会调整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强调由于法律的局限性,社会控制也离不开社会其他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3.
张立新 《法制与社会》2012,(13):271-272
本文通过对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的拜读后,对其最具有贡献意义的社会控制理论产生了兴趣.本文通过对该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该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与分析,从2009年造成较大社会反响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引出了对我国法制现状的一些思考,以及提出了若干从社会控制理论中建设我国法治社会可以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斯科·庞德(1870—1964)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法学家之一。他早年曾刍过律师和州上诉委员会委员,1916年—1936年一直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曾于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的司法行政部、教育部顾问。庞德曾创立了美国的法学流派——社会学法理学,这一学派的法律思想不仅在三十年代是美国法庭的官方学说,而且直至今天,仍然是美国法律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德的法律思想相当丰富,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法律的理论,如社会控制论,社会利益论,社会工程论,无法司法论等等。这里,我们只介绍他的社会控制理论。社会控制这个概念,最初是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的、但庞德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加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庞德认为,社会控制是文明社会的一个任务,是社会对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社会控  相似文献   

5.
罗斯科·庞德的著作《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篇幅简练而又逻辑严密,清晰的论述了庞德对于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价值以及法律的任务这些在法理学中最基本而有最有争议的问题的思考。本文从该著作主要内容出发评析了庞德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庞德在对 19世纪的三大法学派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法律的社会工程解释理论。对法律性质、法律目的、法律秩序等问题以社会工程的广泛涵义进行了有效的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7.
罗斯科·庞德利益理论的根本诉求经历了从强调社会利益、社会正义到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自由这一转向过程。揭示出这一为大多数论者所忽略的转向过程不仅能够澄清既有讨论中的社会利益论和中性框架论这两种解读进路在理论上的误读之处和理论缺陷,从而对庞德利益理论的发展保有一种动态而全面的理解,更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洞见庞德的利益理论所具有的表面上的开放性和根本上的封闭性,以及其封闭性为利益理论带来的理论限度——这种理论限度恰恰是我们在探寻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律哲学时应当给予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学者们把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在本文中,试图运用社会控制的理论来解释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社会失范理论认为,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根源,将犯罪的社会原因解释为社会结构中文化目标与合法方法之间的断裂,突破了"恶因必有恶果,恶果必有恶因"的犯罪原因的传统模式,为犯罪原因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对当代中国社会犯罪控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控制可有效地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传统的社会控制模式主要是从国家、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去思考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构建立体层面的社会控制能促进未成年人犯罪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对商鞅变法在泰国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一致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对其中的成因则缺乏深入而有说服力的分析。商鞅法律思想中成熟的社会控制理论与泰国具备实践该理论的良好条件相结合是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以及统一中国的秦朝因不具备这些条件而无法取得类似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朱虹潘 《法制与社会》2010,(29):187-188
本文梳理了行刑社会化的概念以及其理论基础,并提出行刑社会化应该把加强综合的社会控制作为其前提,并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控制方面的困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正旧有社会控制方式和开发新的社会控制方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行为往往引发激烈的治理反弹。事实上,社会冲突的背后是社会权力的生长。在制度化不足的转型期,社会冲突有可能演化为社会暴力甚至犯罪,从而引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状态。异化的维稳暴露了社会暴力行政控制的非理性。社会的生长本身并不简单依附国家力量,正相反,社会的力量本身成长于国家之外,并形成对国家的权力结构性约束。因此简单以政府来控制社会秩序的制度设计存在内在缺陷。而在政府转型中,应该积极向社会放权,并在法律可控的的条件下维持社会冲突妁边界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间,社会支持理论在反思与扬弃社会控制理论的过程中萌芽与兴起。该理论倡导以非强制性、为犯罪高危人群提供福利与帮助的方式预防犯罪发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正面的"犯罪预防机制,且为很多实证研究所验证。社会支持理论顺应了我国当代社会分层、收入差距扩大、矛盾纠纷多发、弱势群体亟待帮扶的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弱势群体犯罪、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以及城市犯罪的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税法功能是财政功能的外在表现,财税法功能定位直接影响财税法的条款设置。财政被定位为治国理政基础和重要支柱之后,国内经济学和法学学者开始重视财税功能的研究。无论从经济学还是法学视角分析,社会控制、社会保护和社会提高都应是财税法社会治理功能的三个方面。根据米格代尔的社会控制强弱标准,财税法社会控制功能体现在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服从、参与及合法性认可,典型地表现为税收遵从、参与式预算和税收法定。我国若提升财税法的社会控制功能,毫无例外地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依据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等来修订税收法律制度,提升我国税收遵从度;依据协商民主理论完善预算制度,逐步推进参与式预算;依据社会契约论构建税收法律保留制度,严格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杨郁娟 《政法学刊》2010,27(5):78-83
社会控制是一个由不同手段和方式组成、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在现代社会的社会控制体系中,法律是主要的控制手段,法律与其他控制手段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我国的社会控制体系也因为社会的双重转型而发生了重大改变,整体上出现了社会控制层次单薄、手段单一、社会控制纽带断裂等问题,这些现象无论是对犯罪还是对刑事侦查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刑事侦查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使刑事侦查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方式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冯卫国 《法律科学》2007,25(2):102-108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应积极推进犯罪控制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孙国东 《河北法学》2007,25(9):8-11
庞德社会学法理学受到索罗金文化整合理论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社会利益的文化整合与规范整合相结合而探讨法律与社会整合问题的学说.这种理论的(可能)代价是法律工具主义、政治威权主义甚或极权主义;这种规范整合的理论限度是其效果与社会规模和复杂程度成反比,谋求实质性判准的文化整合也不符合后形而上时代社会复杂化、多元化和理性情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控制弱化与证券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光 《河北法学》2005,23(6):77-80
社会控制与犯罪现象有密切联系。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道德水平的滑坡、错误舆论的影响、不良习惯的存在、司法环节的乏力等社会控制功能淡化因素是我国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得以发生的社会现实条件。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如何建构对证券犯罪的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政治价值主导与社会管理目标的社会价值和和服务价值形成巨大的差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从而造成"两张皮"、两副面孔。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需要激发个人的行为动机,使两者的价值目标契合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