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发生在加沙地带惨烈的巴以冲突,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殊死的战争,让人们在惊愕中回想起逝去的阿翁,那个被誉为“中东之子”、“巴勒斯坦之魂”的亚西尔·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12 口,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了加沙地带,结束了对这片巴勒斯坦领土长达38年的占领,以撤出加沙, 标志着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单边行动”计划是指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的情况下,以色列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2003年 11月,以色列总理沙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是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跨世纪之痛。为了实现巴以和平,国际社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美以之间的态度,使和平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一、巴以和平“路线图”的由来1991年10月的马德里中东和会根据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东和平“路线图”出台前后 2000年9月28日,在巴以和谈难有进展的情况下,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感情,强行“参观”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从而引发了巴以新一轮的暴力冲突。这一次冲突被称为自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以来中东和平进程中最糟糕的一次冲突。在两年半的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2日,旨在实现加沙地带长期停火的谈判在埃及首都开罗拉开帷幕。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当天表态:"原则上"同意停火一年。但以色列战机3日晚又对加沙地带南部和北部发起多次空袭,使得自2008年12月19日以来的这次巴以乱局再陷谜团。巴以烽烟缘何再起?何时能够实现真正停火?中东和平过程能否再度起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是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跨世纪之痛。为了实现巴以和平,国际社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美以之间的态度,使和平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7.
目前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使中东和平进程又一次处于战争的边缘。当国际社会纷纷对当前的中东局势表示严重关切、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要求以色列撤军的1402号决议时,惟有美国立场与此大相径庭,布什总统竟表示他能够理解“以色列军队为什么要坚持留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和伯利恒”。为什么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纷纷谴责一味执行表面上超脱、实为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呢?个中原因颇耐人寻味。正如布什总统所说:“未来几年的外交政策必须服务于我们在全世界的利益”。所以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美国在中东究竟有哪些战略利益。一、处于核…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24,(3):42-43
<正>2024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已满两周年。目前,战事胶着,战局僵持,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这场冲突已不仅局限于两国的战场军事对抗,更延伸至国家和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博弈,加剧了百年变局之下世界格局的演变进程,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2024年将是俄乌冲突的关键一年,乌克兰能否顶住俄军的攻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9月13日上午11点15分,在华盛顿的白宫南草坪,巴解执委会成员阿巴斯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克林顿总统主持下,签署了包括加沙——杰里科自治方案和巴以相互承认在内的和平协议。尔后,阿拉法特和以  相似文献   

10.
1993年9月13日,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协议规定:巴勒斯坦人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在实行自治的5年过渡期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进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境、遣返难民、以色列定居点和军队驻扎等问题。巴以协议的签署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至此,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经过近两年的艰难谈判,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哈马斯2月19日宣布,正式提名伊斯梅尔&#183;哈尼亚担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新总理。现年46岁的哈尼亚生长在加沙城的夏提难民营,至今仍住在这个灰色的“水泥建筑丛林”里。相貌粗犷的哈尼亚并非一介武夫,1987年他毕业于加沙城伊斯兰大学,获得阿拉伯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哈尼亚园从事反以活动被以色列驱逐到黎巴嫩南部地区,一年后退回加沙地带,担任加沙伊斯兰大学某学院的院长。  相似文献   

12.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突出,“一超多强”正在向“多强一超”转变,国际力量正加速由西方向非西方转移,由欧关向亚洲转移,非极力量也明显提升;国际体系重构进程加快,不仅层次发生变化,其中的行为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庞杂,而且运行载体、机制和力量组合等均已发生深刻变化;高政治冲突与低政治冲突交织,一些“低政治”议题有“高政治”化趋向;中国和平发展的责任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3.
1.俄罗斯军事改革加紧进行。 4月25日,俄公布俄军改革举措,主要包括:裁减兵员、建立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等。 2.印度加速开发远程导弹系统。 5月31日,印度政府正式批准开发远程导弹系统的“烈火”计划。该型导弹2001年到2002年间装备部队。 3.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今年以来,以色列军队接连策划“定点清除”血案;巴勒斯坦激进分子不断制造爆炸事件。巴以流血冲突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让以色列人甚至全世界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已经持续一个月,并从特拉维夫蔓延到十多个城市。最多一天,770万以色列人中就有30万人走上街头。直到8月13日,仍有七八万人参与示威。这次示威与巴以冲突、拆除定居点都无关。这是一次由高房价引发的“帐篷示威”,与周边中东国家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和英国刚平息的社会骚乱有几分相似,又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5.
4月9日,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些许转机。以军于当日凌晨开始从约旦河西岸的盖勒吉利耶和图勒凯尔姆两座城市撤出,但同时又开进了西岸南部城镇杜拉。 巴以新一轮冲突可以追溯到2000年9月,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情感,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广场。此后,双方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自杀性爆炸事件频频发生。至2002年3月29日凌晨,局势急剧恶化。以色列坦克闯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对阿拉法特的官邸发动猛烈攻击,进而围剿整个巴勒斯坦自治区。阿拉法特4月1日称,以色列总理沙龙和他领导的以色列政府内阁成员都是些“丧失理智的疯子”,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沙龙也回敬称阿拉法特是“恐怖活动的核心”、“和平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路线图”计划是美国一手策划、由美欧俄和联合国四方共同推出的和平方案,旨在停止巴以流血冲突、在巴勒斯坦分阶段建国的基础上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存。但是,巴以和平进程的历史证明,任何和平方案的初衷与现实发展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反差。“路线图”同样并非医治巴以矛盾痼疾的灵丹妙药,很难指望它能够给巴以带来永久和平。“路线图”的由来及主要内容2000年9月底,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为促成停火,先后推出“米切尔方案”和“特尼特计划”,但均与事无补。2001年春,以政府更迭,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出任总理;新上台…  相似文献   

17.
李成 《党建文汇》2002,(8):17-17
2000年9月爆发的巴以冲突已持续18个月,共造成1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30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而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冲突给巴以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世界银行估计,巴勒斯坦经济共收缩了40%,几近破产。而以色列则陷入了自1953年以来的首次衰退.失业率接近10%。由于恐怖事件频发,以旅游业一片萧条,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下降了50%。《奥斯陆协议》签署后一度出现的以色列经济繁荣景象已成明日黄花。  相似文献   

18.
中东问题是绵延几十年的世界政治生活中的大难题,巴以矛盾则是中东问题的核心。阿拉法特病逝后,巴勒斯坦举行大选,阿巴斯以高票胜出,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以冲突出现转机。同时,这也标志着后阿拉法特时代的真正开始。温和、务实:阿巴斯其人其事阿巴斯当选使人们看到了巴以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20,(4):66-70
从形式上说,美方将“中东和平新计划”(也称“世纪协议”)冠以“世纪”之称谓,不外乎是强调其分量之重,有自戴高帽之嫌;从内容上看,美方标榜其构想为巴以双方提供“双赢的机会”更是言过其实。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倾向以色列,说是“世纪偏袒”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20.
“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作为一个霍查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高度关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新变化和呈现的新特点,全面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危机表现,密切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斗争新特点和社会思潮极化现象,全面审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矛盾冲突。“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变”与“未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其理论主张本质上仍未超越霍查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