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0,(7):6-9
<正>建议在全国定期进行地震风险评估鉴于汶川地震造成的惨烈后果,民革中央建言,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国地震局牵头协同中国地质调查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2,(4):20-21
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简称“两会”),以及之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可以看出,今年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依旧在民生话题上,“防灾减灾”相关问题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各方代表针对防火减灾措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部分议案引起了国家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09,(3):8-10
接踵而来的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和“三鹿”事件.使得如何依法防灾减灾成为两会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1):15-15
10月10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在日内瓦发布最新调查数据,称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残疾人的伤亡比例远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6.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着眼于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针对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灾害应急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0):12-13
社区是政府管理的最基层单元,也是防灾减灾与风险防范工作的根基,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是提高区域和国家综合风险防范能力的核心,也是完善“自上而下”与“白下而上”综合风险防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我国社区减灾工作正有序推进,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起步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05,(3):17-17
目前,减灾工作已经摆上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议事日程,减灾工作也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和国际都非常重视减灾工作的情况下,减灾工作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各地要抓住这个机遇,建立健全减灾机构、加强减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把减灾工作切实开展起来。根据实际情况,2005年的减灾工作计划是: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1):6-7
今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灾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于10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分析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措施和办法。本刊摘要刊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的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金晓霞 《中国减灾》2010,(11):25-26
"讲洪水讲自然灾害,就要注意引发灾害的原因,一定要注意气象条件带来的影响。"2010年10月13日,在"亚洲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说。  相似文献   

11.
1994.国际减灾十年的关键年詹姆斯·P·布鲁斯(国际减灾十年科学和技术委员会主席)1994年内的几件事,将使它成为决定国际减灾十年成败的关键年。看到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急剧上升的情景,我们就会明白,减灾活动至今取得的成就是很有限的。如果...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在京胜利闭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及地方"两会"中,代表委员们持续关注民生话题,聚焦雾霾、食品安全、环保、城市防洪排涝等防灾减灾热点话题,纷纷从实际出发为防灾减灾工作建言献策,在完善灾害防御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分享了真知灼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14,(12):6-9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近几年来,法律规范、公共道德、公序良俗等词语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们都强烈地表达出规则认同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其中,法律规范是底线,是红线,是刚线。  相似文献   

14.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亚龙 《中国减灾》1997,7(1):24-26
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科学评估气象灾害风险,采取正确防灾措施,对减轻灾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风对港口、码头有很大影响,筹建码头时,选择恰当,就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80年代,上海市煤气公司规划建造煤气厂和煤码头,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建在宝山石洞口,另一是建在浦东。后来经过对两地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选择了建在浦东的方案。因为石洞口气象条件比浦东差,风的影响会造成驳船不能常年作业,一年约有三分之一时间不能…  相似文献   

15.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2):10-15
要积极有效地做好减灾工作,保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减灾宣传工作必不可少。近日,在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指出:“要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预防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切实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贯彻会议精神,更好地推进减灾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减灾意识,11月2日,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减灾》杂志社共同在海南举办了“全国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为期两天,来自各地的代表踊跃交流减灾宣传经验,并在进一步推进减灾宣传工作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本刊特刊登部分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减灾教育与减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海玲 《中国减灾》1999,9(3):47-5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减灾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虽然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暴露了我国减灾能力的薄弱。我国经济基础比较差,在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建设各种高标准的减灾工程,发展非工程减灾措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而减灾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在重视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译者在上期介绍了社区减灾应该关注的七个方面。社区减灾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亚洲各国国情不同,灾害管理体制也有所区别,因此,本文仅从社区减灾的共性方面来介绍针对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2,(19):14-15
社区多指有密切关系和共同功能的邻里地区,如农村的村庄和城市的集中住宅区,是具有相同地域、文化、语言、社会利益的群体。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在灾害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可以发挥重要的防灾减灾功能。联合国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于5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气象局和四川省减灾中心协  相似文献   

20.
高建国 《中国减灾》2013,(5X):15-17
<正>灾害现状和儿童诉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18岁以下儿童是自然灾害中最脆弱的群体,特别是当灾害发生在他们正在上学的时候。2005年3月,伊朗地震中160所学校被毁。2006年2月17日,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因暴雨成灾发生的特大泥石流,500余间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课的小学在瞬间被吞没。据统计,有200多名学生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500人失踪。2006年6月10日14时许,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长安小学突遇上游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正在上课的30多名学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