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凯 《各界》2014,(3):18-20
我的恩师王雷鸣先生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罗章龙教授的得意f1生。从大学始,就专注于清代经济史的研究,并完成《清代经济史》,遗憾的是这部著作花费了他几十年心血,却不幸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失。他曾同我讲,“文化大革命”是对中华文明最大的摧毁。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厉以宁教授写的书。他的著述,无论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的,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都富有新意,沁人心脾。特别是近几年发表的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论著,更是思路开阔,笔触生动,令人耳目一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一九八七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部著作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新论点,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情结,不只是显现于《保卫马克思》文本之中,也隐匿于他哲学转向后的理论话语空间中。在阿尔都塞进行理论反思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阿尔都塞理论思维中的《矛盾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一方面突出了《矛盾论》的政治和阶级斗争意蕴,又借《矛盾论》建构了"哲学倾向"这一新概念,但另一方面在"不足以决定"的理论框架的观照下,《矛盾论》的价值意旨又被严重消解,走上了《矛盾论》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4.
小平同志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近来结合工作读了几本书(《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稿》。《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回顾一下革命战争年代各根据地金融工作的历史,深刻地感到:小平同志的话说得太精辟了。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属于工农政权的金融几乎是一张白纸,当时的财政来源主要取之于敌,一部分为战争中的缴获;一部分是用强制手段,没收地主豪绅以及军阀官僚的财产。这类取用,在政治上、经济上固然…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卢卡奇始终关注意识形态问题,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未发表前,卢卡奇就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了"物化理论"。他的物化理论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工人阶级真实境遇的揭示,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日益被割裂的深层反思,其目的在于形成工人阶级统一的"阶级意识"。本文试图对其理论做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在西方新自由主义运动中 ,以科斯和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流派异军突起 ,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最有助于使传统的纯经济学研究向经济与政治的整合研究转变的革命性理论。其中的国家理论就是这种整合研究的结果。本文试从该流派国家理论的基本主张入手 ,着力分析国家理论的进步合理性并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转轨时期改革的借鉴意义。一  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 ,严格地讲是诺思等人在研究经济史 ,特别是西欧经济史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经济增长与产权和制度结构变迁关系的相关理论。在这个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8.
杨海凤 《学理论》2012,(21):34-35
"物化"是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物化"范畴,并且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作了完整阐述。主要探讨卢卡奇所提出的物化理论的内涵、物化的具体表现以及物化的克服,力求较为全面地把握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并发掘出物化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伟大贡献,在于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并将这一科学理论付诸实践,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仅是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而且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系统把握和成功再现。但是,对于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理论时,究竟是不是全面地再现了马克思《资主论》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厉以宁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他设计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和途径,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这在(《邓小平文选》)中,尤其是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得了充分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2)
清朝刘熙载的《艺概》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领域的一部杰作,他以语录体、随笔式的自由自在的独特写法传达了他博大精深的文艺美学理论,但也可明显看出,《艺概》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甚至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刘熙载写作《艺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著名英国哲学家伯纳德·鲍桑葵(1848——1923)生前致力于美学研究,曾写过两部重要的美学专著,也是他的美学理论研究代表作,这就是人所熟知的《美学三讲》和《美学史》。鲍桑葵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属于英国黑格尔派的哲学家,他自称是“左翼黑格尔派”的代表。《美学史》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唯心主义美学史观,并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美学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乔万尼·萨托利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者之一,他贡献了《政党与政党体制》《民主新论》《比较宪法工程学》等杰出作品。作为当代政党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提供了一个新的政党体制类型学,而且阐明了政党体制跟民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萨托利是当代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后半叶重申了保守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主张。他认为,唯有恪守古典自由观、政治现实主义原则和精英主义民主理论,才能更好地保卫现代民主制度。最近三十年间,萨托利还在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与宪法工程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对选举制度、立法和行政关系等宪法性制度安排的分析见解深刻,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民主宪法设计的新主张。尽管萨托利的不少观点充满争议,但他的政党理论、保守主义民主理论和宪法工程学研究给今日世界政治留下了重要的政治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1)
席勒是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关于崇高这一美学思想。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的第一封信中提到"下述命题绝大部分是基于康德的基本原则",同样他在1793年发表的《论崇高》(Ⅰ)的副标题也是"对康德某些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他关于人性、自由、心灵完整性的思考在他的美学理论、在他的戏剧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探析在席勒的思想中什么是崇高以及崇高在审美和悲剧艺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经过6年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是能够建成的。这是列宁在逝世前集中全部精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主要反映在他逝世前几年的一些著作中,如《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等。本文就这一理论是怎样产生的、其内容是什么,学习它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有益的启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我建议读读下列三本书。一是西里尔·布莱克等著的《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四版)。这是一份比较经济史的研究报告。它把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它们各自的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从这些比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他结合自己坎坷政治生涯和漫长的教育实践,创建了以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以协调人际关系为手段,以道德人格教育提高从政者素质为突破口的学说体系,其实是一种非常完善的协调学说,为儒家学派奠定了基础,成为儒家学说创始人。他为了实现自己改造社会的政治理论,运用自己的学术思想,经过六年多时间,他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世叫做“六经”,或“六艺”。可见,孔子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文献整理家,为传承古代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乐》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佚亡,实际只留下“五经”,但从《论语》等书籍中关于孔子对音乐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论述,仍然可以看  相似文献   

18.
陈晋 《瞭望》1991,(44)
毛泽东对《水浒传》这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的关注,贯穿了他的一生。少年时代他爱读爱讲的故事是《水浒》;长征途中打下一座县城,《水浒》是他急于要找到的一部书,以至警卫员给他抱来一尊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本文选把邓小平同志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期间的重要论述集中于一书,它同《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卷一起,展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光辉历程,凝结了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实践经验与理论创造,体现了他对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莱辛的审美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辛(Gotthold Ephreim Lessing,1729—1781)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两部艺术理论著作《拉奥孔或论诗画界限》(1766年)和《汉堡剧评》(1769)在当时的德国艺术界和美学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前者更成为美学史中的经典之作。莱辛对一般美学理论(包括一般审美理论)并无专门的研究,他关注的是与艺术、特别是与德意志民族艺术有关的问题,因此他的审美理论基本上是艺术欣赏理论,其主要的论题有诗歌和绘画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效果的比较、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