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亚洲区域合作再迎新机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会见各成员国代表。"亚投行协定"对亚投行的运作宗旨、成员资格、股本和投票权、业务运营、治理结构及决策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成为亚投行未来运行的"基本大法"。根据"亚投行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股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来,亚投行便成为澳大利亚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议题。澳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既有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额融资需求而现有投资无法满足的客观之需,也是中国不满现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迟缓,试图重塑地区秩序的主观能动之举。亚投行具有多重影响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风险和挑战,澳学者就如何建设好亚投行提出了诸多建议。此外,澳政府的亚投行应对之策广受批评,同时也引发了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崛起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月29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外长毕晓普及国库部长霍基联合对外宣布澳大利亚将签署有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作为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同时兼具美国重要盟友的身份,澳大利亚是否能够加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亚投行"一直备受瞩  相似文献   

4.
正制度创新并不意味着权力博弈,相对于权力博弈的传统思维,亚投行更应被看作是一种制度革新,是一项重要的国际金融制度创新。亚投行的规则制定并非与当前西方主导的金融机构完全对立,而是存在借鉴、改善的地方,中国需要推动亚投行的良性运转,使其成为中国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的品牌工程、中国制度贡献的典型代表、中国国际责任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5.
雷墨 《南风窗》2014,(12):26-28
<正>中国的亚洲安全观主张"亚洲问题亚洲化"、"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是对美国借亚洲同盟体系主导亚洲安全问题的一种直接回应。5月21日,第四次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峰会,被赋予亚信进程历史上具有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3)
正目前,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占30.34%,投票权占26.06%,对需要75%赞成票的重大事项而言,实际上暂时有了一票否决的权力,但是随着未来更多国家加入亚投行,中国的股权会被稀释,一票否决自然不复存在。在五大洲57个创始成员国(其中域内37国占股75%)的代表见证下,亚投行1月16~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业。习近平主席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李克强在亚投行理事会成立大会上称,亚投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里程碑。从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东南亚最早提出亚投行倡议,到如今的开张运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亚洲能源安全问题而在中东地区提出新想法、新行动的时机已然成熟。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亚洲国家本身。那些正处上升期的亚洲国家正力图保持其发展和稳定,因此能源安全问题被置于亚洲地缘政治的最前沿位置。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对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的访问,既表明了中国要在保持中  相似文献   

8.
李玉东 《法制博览》2013,(8):106+105
目前,亚洲地区尚无符合其实际发展的人权保护机制,而近几年亚洲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就使得其人权保护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可以说,在当今亚洲有很多人权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而亚洲却仍未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人权保护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亚洲人权保护机制的构建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亚洲人权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建议。亚洲现有人权机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应在亚洲未来人权机制建设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欧洲、非洲和美洲区域人权机制的经验和缺陷,创建和完善亚洲区域人权机制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重回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界有种说法,认为从战前到战后,日本的亚洲主义分为三种位相:即政略亚洲主义、心情亚洲主义和思想亚洲主义。日本能否彻底回归东亚认同,重建所谓"思想亚洲主义",既关系到东亚共同体构想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中日各自在共同体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似或接近,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相比,它们的某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的原则,在国家、企业、社会与个人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责任分担平衡机制,推进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和民间救助,建立包括国家基本社会保险制度、企业补充社会保险制度和个人储蓄社会保险制度的多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全球卫生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现代西方医学的崛起对全球卫生的早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最早聚焦亚洲的区域性跨国卫生组织,远东热带医学会是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帝国及其殖民地政府协商成立并运作的,依托帝国医学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与组织体系,推动了由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主导的国际卫生合作。该组织在倡导国际卫生规范、建立区域性疾病监测防控体系、联结亚洲与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因其帝国主义特质及殖民性所导致的医学关切不平等,以及执行力不足等。在激烈的帝国间角力中,作为非帝国、非殖民地的民族国家,中国参与该组织主导的区域卫生治理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亚洲各国的多元性与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对亚洲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各种安全机制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全地区性的安全架构。当前亚洲安全架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抗型的同盟机制较多,而防御型的集体安全机制缺乏;安全机制与安全问题不够匹配,使得安全机制"冗余"与"赤字"同时存在;主要安全机制及大国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不能有效解决中美这一对新老大国的结构性矛盾。因此要应对上述问题,根本之道在于从中美互动入手,根据亚洲安全问题的特点,建立如下三个层次的安全机制:第一,以亚洲国家为主导,中美参与的、致力于对话与建立互信的论坛性机制;第二,由邻近国家或具有共同利益关切国家组成的、以促进次区域稳定与和平为目的的协调性机制甚至是集体性安全机制;第三,中美共同主导、相关国家参与的、以解决特定问题为目的的强制性机制。由此,可形成由不同层次、领域和议题等安全机制相互配合、协调的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13.
陈统奎 《南风窗》2010,(9):18-21
中国和印度积极主动争取支持,而日本诚心诚意提供技术,亚洲三大国将共同书写"低碳经济"的新篇章,带领亚洲各国超越"双重危机",实现"绿色复苏"。  相似文献   

14.
贾鹏 《当代世界》2013,(8):18-21
2013年5月30—31日,以“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亚洲”为主题的2013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在西安举办。  相似文献   

15.
龚婷 《当代世界》2016,(12):60-64
为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美国智库界提出推动"亚太经济战略"、联手日本加强在欧亚大陆的协作。据此,围绕"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对美开展增信释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6日至8日,在中国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此次年会,会议规格和规模空前,来自43个国家的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与会,同时十多位不同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和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这不仅表明世界越来越重视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亚洲,也表明后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正>亚洲是如何从相对包容的发展,走到被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最保守的国际组织敲响警钟的地步?答案就在几个密切相关的趋势里。过去30余年,全球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演化出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助力经济发展,支持工业生产与出口,并部署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入。这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保持和提升经济制高点的同时,相对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的一个时期。这些成就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赞誉,也使得其被贴上了亚洲"经济奇迹"的标签。当然,这种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出现在冷战与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担忧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美、日  相似文献   

19.
阳敏 《南风窗》2007,(5):12-14
只有在亚洲的维度里,中国才有了缔造全球新秩序的可能性。“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当“亚洲崛起”的图景浮现时,“中国崛起”就被赋予了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26):22-22
12月12日,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年50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已经超过香港富豪李嘉诚,成为新的亚洲首富。现年86岁的李嘉诚自2012年4月5日以来一直是亚洲首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