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5月20日,江总书记在汶川县水磨镇白果坪村考察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时,亲切地问村民发生了哪些变化,村民张永仲如数家珍地说:"第一是修河桥,洪水时过河再不会淹死人;再是修路,户户修通了水泥路;还解决了吃水、卫星电视、治烂河滩、修防洪堤等问题……"白果坪村为村民办实事,让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变成人人皆知的富裕村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江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转眼间,我担任冠山村党支部书记已经10年了。冠山村是龙里县五个城中村之一,随着龙里县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变成了现在的城中村,村支两委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知道无论怎么变,只有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才能获得村民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好。  相似文献   

3.
4年前,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在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诞生,它改变了偏远、贫穷山村的面貌,让农民变为股东,使黄土变成“金”,村民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说,温家庄变了,温家庄富了,温家庄走上了小康路。的确,不到半年时间,这个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高标准箱包厂开工了,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荒山上种了2000亩药材,预计一年可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村里新打了一口机井,长期困扰的吃水问题解决了;路平整了,街道干净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着这些变化,村民们说,没有扶贫工作组,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曲阳县温家庄村是一个搬迁村,全村500多人,  相似文献   

5.
寺洼文化     
《党的建设》2008,(4):47-47
寺洼文化,因1923年首先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发现而命名。寺洼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在兰州以东的甘肃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遗址  相似文献   

6.
曾经被人们戏称为"双溪谷子打不出粮食,有女不嫁双溪汉"的穷山村,随着白凤桃产业的培育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今已经变成"田里种上摇钱树,出门走上水泥路,回家住上小别墅"的小康村. 村民腰包鼓了,精神更有了寄托.近年来,汉源县双溪乡申沟村把规范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和村民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等,通过推荐评选身边的"文明典型"和"致富能手",营造出了乡村道德文明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7.
杜浩 《党的建设》2012,(9):31-32
“面”,释义为“斜坡”。陇中的山,斜倚缓走,山梁间沟壑纵横,临洮县洮阳镇阳面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斜坡与沟梁间。遇到干旱的年头,这里少见一场透雨,种在斜坡上的庄稼“渴望”着雨水,而阳面人又怕下雨,因为,下雨时坡田就变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  相似文献   

8.
位于新津普兴镇的袁山村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演绎了山村的巨变。这个被成都市确定为市级贫困村的小村庄,短短几年时间,摇身一变,由袁山村变成了袁山社区,从贫困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页     
宁阳县县委南院魏传省读完贵刊第4期刊登的《老路之路》,感觉受益匪浅。我认为老路之路首先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之路,“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老路在村里第一个带头承包搞起了葡萄园,认准了自己“所选的路百分之百是山里人的致富之路”;其次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之路,为了让郎郡村民早日摆脱贫困,老路在任村支书后约法三章,积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修路、治水、治山,使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现在的“看山山青,看地地平,田田有水,堰堰有果”的富山村;再次是一心为公、  相似文献   

10.
潘家庄村是临洮县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共6个社,428户,1936人,耕地1356亩.199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如今,该村已成为临洮县新添镇的小康示范村、地级文明村,人均纯收入达1580元,人均产粮达300公斤,70%的农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全村现有大小汽车17辆,农用三轮车300多辆;有40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有14户农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二层楼房,13户修建了清洁卫生浴池.潘家庄村富了,治安好了,环境美了.潘家庄村的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1.
正他让村里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他带领村民种下了"摇钱树",让贫瘠的山村变成富裕的"花果山"在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有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傻,居然摔掉"铁饭碗"甘当小"村官",拿出存款、卖掉耕牛带头捐款。但更多人感激他,亲切地称呼他为"花果山上的致富恩人",他就是被省委表彰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八庙村党支部书记姚文太。  相似文献   

12.
濛濛细雨,浸润着山村的田野.11月中旬,我冒雨来到渠县定远乡新寨村采访.村民们笑容满面,争先恐后地说:"如今的村干部变了,咱的日子有奔头了!"  相似文献   

13.
"第一书记"如何把"想法"变成"办法",把"后进村"变成"后劲村",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至关重要。"第一书记"要做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为农村发展提供不竭能量。以往扶贫工作普遍采取派出单位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的模式,村民容易把帮扶干部当  相似文献   

14.
“诚心为民,民必理解;真心为民,民必拥护.”这是我一直坚信不疑的一句话.这些年,为了让村民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我带领兴发乡中寨村村支“两委”班子东奔西走,用汗水铺就了一条山村脱贫的致富路. 我刚上任时,人畜饮水是中寨村一大难题.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我多次跑乡政府、水利局,积极争取扶贫资金,还发动群众集资,硬是从韭菜坪把水引到每家每户.  相似文献   

15.
倒退10年时光,金山村是一个名不符实的穷山村.村民穷得叮当响,山上山下光秃秃,姑娘争着往外嫁,小伙娶妻都犯愁.人穷志短的村民走亲访友都觉得低人一头,大伙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讥讽,"都穷成这样了,还叫啥子金山村哟,干脆改叫‘精光'村算啦!"  相似文献   

16.
“用沼气烧水做饭,一个月能省近100元的‘柴火’钱,用沼渣种的蔬菜,产量高又绿色环保,卖价还可以提高30%左右,同时省去了买饲料、化肥的钱。粗略算来,‘三沼’综合利用后,家里每年增收节支5000多元。”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村民王铁军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现如今,临洮县农民对沼气的认识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们一家人东奔西走,一年也就收入万把块钱,现在家里办了农家乐,不用出门,每年就能有几十万的收入.”王坝乡大水沟村村民肖子春高兴地说. “我家的4亩核桃园,经过综合管理,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望关乡沈湾村村民李仲义笑着说. “我家种了4亩魔芋,收入了3万多元.”铜钱乡罗坪村村民罗明全说. 在康县,生态扶贫已经悄然成风,俨然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扶贫手段.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望丰村主任吴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提起他,村民都会翘起大拇指,说一声"能人".近年来,他领着全村人,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盘活了山区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昔日的穷山村如今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9.
板桥口乡距离通江县有55公里,从县城出发沿着山路行驶1个多小时,到了乡镇的集市,继续往深山里行驶10来分钟,才是城子山村.在村口的岔路上,竖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城子山扶贫连片开发干果产业园."扶贫"二字触动人心,在大巴山区,不少村落因恶劣的自然环境,闭塞的信息渠道,村民生活十分艰难,城子山村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村里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才两年时间,我都快认不出来了。”长年在外开装饰店的昌图县大四家子镇方家船口村村民李刚回村时惊喜地称赞道。被村民戏称为“小庙子”的旧村部,变成了310平方米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村部;制度上墙,各项开销和重大事项张榜公示,村民心里亮堂堂;多功能会议室、农家书屋,让村民大开眼界;原来污水横流的村内道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自来水管道进村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