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和实践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起就已展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对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理论说服力;运用通俗化的语言,增强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建设专业队伍,拓展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不能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者之间是传承矫正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高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3.
只是通过解读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形式难以完成“走近马克思”这一目标。这是因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中 ,“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传统哲学体系和马克思哲学的对立” ,这一系列的观点为今天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设置了重重迷雾。哲学研究的现实任务 ,即是拂去这些迷雾 ,以为真正走近马克思开辟一条通途。  相似文献   

4.
面临后现代理性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究竟向何处去、命运会如何的问题,德里达认为我们必须以一种还债的心态走向马克思,通过奋力的开拓和创新使之不断以新的方式获得再生和转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这种核心思想和主导意识边缘化、泛化和中立化,否则就会造成它与时代的脱节和断裂,磨平它的思想锐气,耗尽它所有的精神能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深入到使之分离又使之结合为一的内在本源处(社会实践)那一度中去思维,才能真正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并使之以新的形式和姿态进入我们的时代文明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理论特质和基于实践需要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的内在生长机制,正是由于它自己的这种实践性品格和把握实践矛盾的特殊能力,才使之赢得并重现于后现代并建构一种“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包含了强烈的科学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这些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实践第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自我批判机制,不断开拓创新.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关注并且学习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努力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市民社会异化本质的批判,强调“自由人联合体”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注重回归马克思的原初语境,提出市民社会与共同体两种历史存在形式之间的对立是市民社会理论批判的前提,主张通过“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的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延长线上的丰富与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本源共同体三种形式谈起,聚焦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是注重人的自由发展。自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代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灌注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劳动幸福论。他认为唯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类幸福的唯一源泉。幸福是社会整体良好状态的体现,是人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异化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不是幸福,反而是痛苦。另外,马克思的幸福论也是一种全人类的幸福观,也就是幸福并不仅仅指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商品经济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和成熟形态,成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新物质准备与历史阶梯和发展中间站。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其通向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以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为载体的世界社会化大生产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逻辑演进过程,并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时代。马克思、列宁、邓小平系统考察他们各自所处于的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形式,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揭示出世界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形成了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题、时代发展道路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及其创新发展的三大理论形态。这三大时代发展理论形态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形式,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其时代化的主要标志,而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0.
要科学认识马克思的科学贡献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必须参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历程 ;必须作出系统的科学选择 ;必须立足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此 ,必须坚决反对左一个贡献右一个发现 ,唯独不提核心内容的表面文章和肤浅之见 ,同时也反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性和极端化之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我们往往同义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命题。然而 ,历史和现实的考察都表明 ,只有当不仅一般地接受马克思主义 ,而且进一步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才会由于具备了必要环节和基本形式而获得成功 ,这可以说是我们党 80年历史的基本经验 ,也是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规律。一同十月革命以后的各国共产党一样 ,我们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问题上 ,无论是早期的领导人 ,还是后来的毛泽东、邓小平 ,都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理解和实际操作上 ,则存在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实践观。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于我们今天现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变化,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清醒把握,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的认识。完善学习制度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援朝 《理论前沿》2002,27(8):17-19
作者通过对列宁和邓小平的时代观的回顾与探析 ,深刻论述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转变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创新精神的一个突出体现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是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产生背景入手,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研究方法作一综合梳理,以期对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有所帮助。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这一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它仍然具有深刻的解释力、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本质和革命特征,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必然运用这一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从而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获得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追求人类的政治自由和彻底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奋斗目标。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审视人的自由与解放:任何政治自由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法律是对政治自由的确认,政治自由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政治自由是变革不自由社会的现实运动。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不仅激励着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也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和指南。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立党、革命、执政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进自我解放和人类整体解放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依然光芒四射,原因在于这一理论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困境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其创始人高尚的人格魅力、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以及理论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无论是在理论形成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还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时代,抑或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都是“可行”的“、应行”的,也是“必行”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和自然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主张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统一,人与自然应该协调一致。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上半叶,英国首先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随后机器大工业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在为资本主义经济注入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破坏,马克思以此为现实依据,在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内容后,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和哲学思考,以辩证法和唯物论为哲学基础,阐述了自己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