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孔云  李艳君 《工会论坛》2006,12(4):117-117,108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4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试从中国占代传统文化,西方古代及现当代思想发展中探究这种渊源,希望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并不断为之奋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传统"礼"的规范与"和"的精神的复古情怀和批判的继承.在分析了法治的内涵和中西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同的法治观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理路进行,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建构、制度的改革朝着现代法治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和谐美既是中西方古典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要义和旨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发掘和谐美的意蕴和内涵,对于理解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法治”和西方语境中的“法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西方法的概念,中国的“法治”和西方语境中的“法治”蕴有诸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因素,其概念有更为鲜明的中国元素,也构成了中国元素法治探索与实践的一项独特内容。总结并坚持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法治建设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经由对古今中外法治建设的辩证分析与合理扬弃,中国的法律体系日渐合理化、科学化;注重法治建设对民生保护、和谐社会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当前,"蚁族"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一问题说明了"蚁族"青年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需要解决,从宏观层面来看,它影响到我国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和谐发展。借鉴社会资本理论,从"信任"、"规范"及"网络"的视角来分析"蚁族"现象,从而探索解决"蚁族"问题的方法,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蚁族"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差、就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大。"蚁族"现象的形成是由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就业观念偏颇,相关法律缺失以及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改善城市"蚁族"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教育思想,改革教育体制;畅通就业信息,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应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回地方就业创业,等等。  相似文献   

7.
"蚁族"大学生是继下岗工人、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后我国新出现的特定人群,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蚁族"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使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独特存在状况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认真分析"蚁族"群体违法犯罪的诱导因素、特点,探索从政府宏观社会政策的完善与微观社会治安管理、刑事政策等视角构建体系化、人性化的"蚁族"违法犯罪防控体系,从而力求既能科学防控"蚁族"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能为其提供较好的就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梳理西方法哲学流派中自然法学派、规范分析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和后现代法学思潮有关"和谐"这一基础法观念的知识,可以提炼出理性和谐、规范和谐、利益和谐与二元和谐四大和谐法治的理论模式.中国法理学要回应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就必须在总结、借鉴西方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有关和谐法治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法治建设应该首先明确法治概念的内涵和要素。由于哲学基础、社会结构、国家形态的不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虽然有"法治"这一用语,但在概念上与西方通用的内涵大有差异,体现了背后法律思维趣味的不同。中国不曾有过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法治概念在中国出现才仅仅有百余年历史,我国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协商民主"的提出引起了中国政界与学界对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这一民主理论的反思与探究。在中国,建设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长期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理解协商民主的内涵,了解中国协商民主的探索历程,对于完善中国政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升华与结晶。从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社会的"大同"思想,到现代和谐社会的现实追求,都表明了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塑造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制约中国法治建设推进的主要原因。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需要转变传统的生存方式,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与法治精神相一致的生存方式,以及在传统重德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开出现代法治精神。为此,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学习西方的法哲学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于传统思想文化建立法哲学。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梁漱溟先生曾在科学和文化两个基点上对东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把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的结晶,认为具有普遍的绝对的价值。西方的学术思想与我们截然两样,即所谓"科学的精神",同时西方社会"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中国社会则个性束缚、社会性不发达。这种比较突显了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因此,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公正社会的法政治学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群体分化已经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客观现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政治和法律相结合的手段来促进我国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一、公正社会的法学视角构建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美国学者指出:“真正的和真实意义上的‘公正’乃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灵魂。”([美]金勇义著,陈国伟等译:《中国与西方的法律观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9页)法律精神主要是贯…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以"理性"精神为主导,其率先步入现代化也与这种理性精神的普遍贯彻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则以"情理"精神尤其是儒家的"血亲情理"为主导。由于两者之间的深度差异和张力冲突,中国社会如何在情理性的文化传统中完成理性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在肯定西方理性精神的现代意义的同时发挥中国情理精神的前现代-后现代意义,我们有必要通过"后儒家"的构想,探讨一条把中国传统的情理价值观加以现代化,以达成两种精神内在统一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极大地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制度建设、人格教育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公务人员的行政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必须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认同等方面来表达。应在借鉴西方行政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行政伦理中适合中国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的合理因素,由此而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行政伦理。公平正义是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是公务员精神的目标追求,依法行政是公务员精神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古代化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更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根本精神,对先秦道家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