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现代利率平价理论,运用利率平价的弹性、风险报酬模型对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及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探讨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简单线性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作为经济学界的经典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各国体现全社会贫富阶层整体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的对比发现,我们的GDP发展速度较高,但在收入分配方面我们却要逊色得多,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分配不公平的增长,并且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消费差距.通过对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理论的研究与论述,得出结论我们不能把"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别"这一想法寄希望于宛如空中楼阁的经济理论,应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经济理论.通过对"不同阶层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存在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的论述,阐明了"只要正确分析它的影响面,认清它存在的利与弊,就可以做到正确把握、宏观调控,通过多种政策和途径,达到一个适度的分配比例,很好地利用"收入分配差"这把双刃剑,保证国家经济在不同时期的稳定增长"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收入替代率、缴费替代率以及替代率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建模对影响替代率地区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包括:(1)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虽然与缴费替代率成正比,但普遍低于缴费替代率。这说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给付部分延续了工资的效率性,且养老金水平有被低估的可能;(2)从东、中、西部区域分布看,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呈现出区域差异缩小、区内差异增大的特点,这说明传统上按区位属性予以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的方式有待改进;(3)制度覆盖率、缴费率和制度抚养比对收入替代率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影响较为复杂,类似的统计结果可能对应不同的政策效应;(4)鉴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仍处于积累阶段,因而基金积累能力对于养老金替代率的效应仍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4.
收入流动性是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较高的收入流动性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界定收入流动性,其次从不同的角度对收入流动性进行分类,有相对收入流动和绝对收入流动、代际收入流动和代内收入流动、宏观收入流动和微观收入流动;从测度收入流动性的方法来看,主要有公理方法和福利主义方法。最后探讨了现有收入流动性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是什么?资金收入是什么性质的收入?本文认为,工资和资金收入是反映生产关系的范畴,它们的性质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改变;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相适应,解释工资和资金收入性质的理论本身将会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资金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是什么?资金收入是什么性质的收入?本文认为,工资和资金收入是反映生产关系的范畴,它们的性质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改变;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相适应,解释工资和资金收入性质的理论本身将会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资金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根据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二者关系如何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2年福建省县域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率和时间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县域城镇化率低于0.429前,城镇化率的提高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在城镇化率高于0.429后,城镇化率的提高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就实证结论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并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交往理论"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解释犯罪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在美国犯罪学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一理论的9个命题出发,可以分析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及其困境,由此可以得到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理论和行为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员工绩效的决定因素做出了解释。本文基于这两种理论视角,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员工绩效模型,提出能力、工作投人和工作角色是影响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通过1978-2008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而财政支农投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均具有"挤入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系数显著小于收入的系数,这说明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交评论》2015,(6):95-1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伴以各类群体性外交冲突。对这些冲突进行学理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民众引发的涉外群体性外交冲突,或外国民众引发的涉华群体性外交冲突,使中国外交部门与相关国家外交部门在对这些冲突进行处理时,大多处于被动的境地。对此,一个国家治理模式下的"嵌入—自主"模型可较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并解答为何国家治理模式的差异对类似事态的走向有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同样由大众压力引发的群体性外交冲突事件,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会使当事国在对外交涉和谈判时做出差异显著的反应。民众对外交议题的嵌入性与群体性外交活动的自主性最为突出,它们一并影响到一国政府的威信及对外谈判的议价能力。因此,有效平衡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嵌入与自主关系,既是未来中国政府有效治理群体性外交冲突事件的重要着眼点,也是推进中国对外事务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3.
统一的冲突理论:产生的前提和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社会科学中的冲突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对被研究客体的理论解释过程本身,显然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研究方法上的彼此竞争,有时是相互排斥的情形.在某些最具代表性的情景下,因其研究方法表现出的一种本质性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冲突现象研究的理论模式问题,这种局面会合理地中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广西十四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泰尔指数来度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及Frank模型,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从长、短期来看,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将冲突治理这一新视角引入到政策过程研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政策制定。在回顾现有政策过程理论和冲突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一个冲突治理视角下的政策过程模型框架。此框架包括政策过程不同阶段的冲突特征、冲突的演化及冲突的行动者等要素,以及冲突过程与政策过程的互动。然后,以专车政策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阐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16.
收入来源结构问题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只是反映差距变动的总趋势,不足以描述和解析差距的实际状态。要走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治理无效"的怪圈,还需要了解城乡居民各部分收入对收入差距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究竟是哪些收入变化扩大了收入差距、引起这些收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能被纳入收入来源结构分析框架并得到解释。探索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治理路径,需要对当前江苏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进行结构分解,从"实然"和"应然"两个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对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的结论,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经ECM误差修正之后,我们发现从长期来看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短期来看当期收入对下一期消费的调节作用是较大的,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是启动消费的主要手段。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约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突变理论,建立群体性事件的突变模型,并对群体性事件的突变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为基础,可以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在性善或性恶的切入点、社会支持与社会联系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上存在着种种不同与冲突。理论的冲突与融合往往带来实践的思考。以两种理论的冲突看犯罪人帮困扶助,它既是一项预防犯罪的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而构建和谐的"社会联系"是其科学发展的基础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评估了中国公民对警察的信任程度,并探讨了影响公众对警察信任程度的因素。就目前来看,针对中国公民对待警察的态度进行的实证研究寥寥无几。本研究以冲突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收集中国8个城市的访谈数据,检验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就业、感知政治影响力等冲突变量以及相关控制变量对中国警察公信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对于中国公民对待警察的态度的解释力有限。青年以及政治权力较低的中国公民往往对警察的信任度较低。此外,中国公民对警察的态度还受到公共安全满意度、政府处理犯罪的能力、生活质量和政府官员腐败度的影响。同时本文也对未来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