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2,(7):36-37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关系大局、影响长远。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是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好方法、好途径,对于助推年轻干部成长,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大有可为,具有传统选拔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十多年来,我省运用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省管厅级干  相似文献   

2.
《文汇报》日前刊登署名文章说,选拔年轻干部,着力点在于“科学度”与“公信度”的统一。如何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于选拔全过程,如何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如何保证选人用人的标准质量,是选拔环节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等竞争性机制,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从“唯一选拔”向“比较选拔”转变。加大遴选比选力度,防止为提拔而提拔;  相似文献   

3.
宁组 《支部生活》2009,(7):42-42
今年,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宁蒗县开展了公开竞聘事业单位领导和公开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考察等环节,13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聘任为县直四所学校和医院的领导干部。同时,30名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到乡镇副职岗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标志着宁蒗县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刘志华 《党课》2013,(4):57-58
随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从“29岁市长”周森锋到“23岁副县级干部”焦三牛,再到新近的24岁南京团市委副书记石磊,近年来各地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可谓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导向明显。在欣喜看到年轻干部选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以为,就当前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整体而言,仍需谨防以下“四种危险”:  相似文献   

5.
最近,某省决定公开选拔13名副厅级干部。招聘公告中说:“这次公开选拔的目的就是打破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的旧框框,扩大选人视野,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置于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给有识之士一个竞争的舞台,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当我把这条公告连续看了几遍之后,却突然想起了那些不公开的选拔,并发现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下半年以来,青海日报社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聘任、任命等多种形式,选拔了一批年轻优秀的领导干部。目前,有45名年轻干部担任处级干部,其中妇女干部10名,少数民族干部15名。选拔的这批干部不仅形成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而且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3,(3):18
2013年1月,银川市为了着力解决年轻干部数量偏少以及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素质与银川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多层次选拔年轻干部"优结构"。公开选拔630名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培养对象,其中:副处级干部150名,正科级干部150名,副科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从1995年开始先后五次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办法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目前第六次公开选拔正在进行。实践证明,公开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促进了领导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收到了选拔一个、发现一批、影响一代的效果。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任用中,通过干部所在单位部门推荐,发动群众民主推荐,鼓励人才自荐,从而给人才创造了广泛的机会。符合竞争条件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的层层关卡一决…  相似文献   

9.
郑江华 《学习月刊》2012,(24):89-90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近几年来.孝昌县供电公司加大年轻干部在基层培养锻炼的力度,在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上进行了认真的尝试和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泰安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干部工作,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方式、任用渠道和培养管理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一、改革选拔方式.创新选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范围,改进方法,集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班子建设特殊需要、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11.
黄金魁 《共产党人》2017,(15):53-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深刻阐述,科学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选用起来”等重大问题。重视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评机制,加快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是实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和“三个银行”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任玉良 《奋斗》2008,(9):48-49
近几年来,我们甘南县委按照中央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及齐齐哈尔市委的要求,努力把推行公开选拔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扩大用人民主,引入竞争机制,突出工作实绩,实现公开透明,逐步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做到“让多数人选干部,选多数人认可的干部”,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柳河县委努力探索培养选拔德才兼备 年轻干部的新路子,使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陆续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全县共提拔年轻干部141人,其中有8名 同志成长为县局级后备干部,有2名同志走上了县级领 导岗位。 选拔──拓宽渠道,创造条件 一、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完善选人方法。 1998年以来,我们实行了组织集中推荐、组织推荐与考试考察相结合、公开选拔三种方式。1998年,由组织集中 推荐年轻干部850人次,我们从中选拔了500名平均年 龄35.5岁的乡局级后备干部。1999年,采取组织推荐与考…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平顶山市大力实施优秀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坚持“选苗、育苗、蹲苗、用苗”四位一体,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着眼战略需要选好苗。着眼未来5到10年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市委制定了《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干部成长工程的意见》,对全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做出了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发轫于公开选拔。公开选拔制度的核心价值——公开、公正、民主、竞争、择优,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代表着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近20年来,公开选拔经历了从实践摸索、经验推广到制度推行的发展过程,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这必将推动公开选拔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张雯铭 《党课》2010,(5):66-66
云南省麻栗坡县以“固边、稳边、兴边”为原则,构建起一条边境线党建示范长廊。县委组织部加大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着重培养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外在因素胡玉荣去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县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精神,把一批符合“四化”条件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进了各级领导班子,初步改善了过去领导班于成员年龄大、文化低、专业程度差的状况,随着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18日,山东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各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全省公开选拔拟任用的省直18位副厅级领导干部名单。一时间,不论在党政机关、大专院校,还是在厂矿企业、街头巷尾,“公开选拔”、“一推双考”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在人们对5月18日公示的18位人选评头论足之际,5月25日晚,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又同时发布了一条消息:根据中央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指示精神,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经省委研究,决定从这次公开选拔省直部分副厅级干部确定的考察对象中,再选拔17位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雅安把公开选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坚持以民主指导公开、以公开体现平等、以平等促进竞争、以竞争实现择优,全面推行公开选拔副乡科级领导干部制度,大批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初步实现由单一的“伯乐相马”到“伯乐相马”与“赛场选马”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干部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干部的选拔路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30多年干部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来看,干部选拔路径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大——单一干部选拔路径——组织选拔阶段,十三大至十六大——以组织选拔为主、探索多元干部选拔路径的阶段,十六大以来——公开选拔逐渐成为干部选拔制度化重要路径的阶段.考察30多年来干部选拔路径演变的历程,可以从中发现这种演变具有明显的“多样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及“综合化”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