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通过观察邱兴华案和马加爵案看到我国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罪犯无力赔偿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恢复的现实问题,分析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的法理基础,并通过对国外制度的比较和借鉴,提出了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并提出了建立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原则、对象范围和机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应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国家提供的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运行40年来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我国目前的被害人保护立法有严重缺陷,缺乏对犯罪被害人的人文关怀,由此还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是实现正义、保障人权、控制犯罪、完善法制的必要,也是切实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亚洲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彩虹 《河北法学》2004,22(7):112-114
制约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费"不足。但在亚洲如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我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针对犯罪被害人补偿的法律制度均已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启示:经济的因素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田思源 《法学杂志》2001,22(6):70-71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是现代人权保护和国家法政策的重要课题,顺应国际潮流,结合我国犯罪和犯罪被害人的实际,制定我国的《犯罪被害人补偿法》,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我们的当务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3,(16):290+294
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下,国家机关几乎垄断了公诉权,对犯罪被害人的权益和主张容易漠视。我国在立法和实践中,同样存在犯罪被害人切身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的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知情权得到有效保障、被害人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犯罪损失和损害有国家补偿作后盾的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浅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发展,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保障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各国都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①。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的缺陷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 偿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实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目标,其涵盖的内容应包括:基本原则、补偿 的资金来源、补偿的范围和顺序、补偿机构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保护制度 ,它是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及其遗属给予经济补偿的制度。犯罪被害虽是由犯罪行为人直接造成的 ,但国家对公民的保护不力也是其中的原因。因此 ,国家也应对被害人承担起补偿责任。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应当包括补偿的对象、申请补偿的条件、补偿的裁定机构、补偿金额和支付方式、补偿金的减少和不予给付、补偿金的来源与管理、补偿的程序等。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因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受到严重损失但没有得到充分补偿的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国家应当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已经是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种法律制度。本文从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论证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受到犯罪侵害而又未能从犯罪人或其他渠道获得充分赔偿或补偿的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相应程序给予一定补偿的制度。从经济上弥补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是平复被害人的最有效途径,许多国家都已通过制定犯罪被害补偿制度来实现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赵文聘  杨蕊 《法制与社会》2014,(14):263-265
二十世纪末犯罪被害人保护逐渐被刑事司法实践和理论界重视,意图通过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达到"修复性正义"的目标,我国台湾关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较早,并已形成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和《加强犯罪被害人保护方案》为核心包含救援协助、安全保护、补偿损失、协助诉讼、教育宣传等内容的政策体系。但仍然存在补偿和保护范围、未战略的高度认识犯罪被害人保护、未与犯罪预防制度进行功能整合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谈刑事被害人国家 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为犯罪侵害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加害人(罪犯及其法定代理人)处获得经济上的补偿,往往无从救济。对这种被害人,西方一些法制发达的国家确立了由国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即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没有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确立,以及人文关怀思想的传播,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是大势所趋。一、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提上了我国立法日程,但大部分国人对该制度却知之甚少。本文简要介绍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渊源,并针对我国目前的法律现状及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意义分析,结合加拿大相关法律规定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犯罪被害人补偿的概念、补偿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并就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同时对我国的被害人立法和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被害人补偿方法的理论吴通碧,张良均被害人补偿方法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其一,国家责任说。认为国家对其国民负有防止犯罪发生之责任,如果国家未能尽到这种责任?应当对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或伤害予以适当补偿。。其二,命运说。认为犯罪是任何社会都无法避免的一种灾...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社会契约思想及现代法治国家义务观的集中体现,从犯罪学和被害人学的角度,更反映了犯罪人与被害人利益衡平保护的原则.该制度通过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回复由于发生犯罪而失衡的法秩序及国民对刑事司法的信赖,由此安定社会秩序.以此为基础,结合黑格尔的等价理论,针对不同的犯罪形态.以犯罪人的赔偿为前提,综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使犯罪被害人获得实质上的平等和公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刑事案件增长较快.刑事案件被害人数量也随之大幅度增长。然而,我国尚无有关对被害人实行国家补偿的具体规定.被害人获得救助或补偿尚未获得制度化的保障。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生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家司法机关的主要任务是对犯罪人定罪量刑,强调国家刑罚权的实现。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作为犯罪行为直接受害者的被害人,其权益往往被忽略,损失得不到实际有效的弥补,导致被害人生活贫困、精神创伤无法弥补,甚至转变为犯罪人。因此很有必要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犯罪被害人被害后的困难处境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犯罪被害人需要救济和帮助。对犯罪被害人的救助不能仅依靠个别机关或个人,需要在国家和全社会公同努力下,对犯罪被害人救助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本文对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