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示证和质证的对象及二者的关系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示证和质证作更详细的规定,法理学界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些学者认为:示证是控辩双方对所有证据的举证活动,而质证则是对一切证据的质疑,两项活动的对象包括一切证据。这被认为是广义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示证在先,质证在后,认证在末的先后关系;亦有些学者认为:示证是控辨双方对实物证据所进行的举证活动,而质证则是以交叉询问的方式对言词证据进行的质疑。本人同意第二种看法。在司法实践中对实物证据的异议也主要是通过辨认、印证等其它方法予以核实的。因…  相似文献   

2.
从庭审方式改革析我国举证制度的完善易珍荣庭审方式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变法官“包揽”查清案情为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与人民法院依职权适当被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采取当事人在庭审中举证、出证、质证、释证与法官认证相结合的庭审调查方式。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庭审改革...  相似文献   

3.
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公开审判原则,革新“先查后审”、“先定后审”的弊端,强化庭审功能,使之成为审理案件的真实和有效的活动。庭审活动的重要内容则是“当庭质证”和“当庭认证”。下面就民事诉讼中如何当庭质证、认证问题发表笔者粗浅的看法。一、当庭质证、认证的目的和前提性问题审判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庭审功能,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表现在当庭质证、认证,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基于这种价值趋向,为使当庭质证、认证更为科学有效,有必要重视并首先解决以下四个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谈法官认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举证、质证的法律原则,而对认证本作出明确的规定。认证已成为当前庭审方式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认证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一、认证的构成要素民事诉讼中的认证,是指审判组织对法庭出示并经质证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采证的一种民事诉讼活动。认证的主体是审判组织,认证的对象是在法庭上出示并经质证的证据材料,认证的内容是对认证对象的审查和确定效力。(-)认证主体认证的主体是审判组织,即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组织,包括合议庭和独任庭,具体…  相似文献   

5.
质证。认证是人民法院通过庭审对证据材料核对、审查,经分析判断,对其效力。证明力作出结论的诉讼行为和诉讼活动。它既是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内容,又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庭审活动中,质证、认证工作是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当庭质证以及认证工作的好坏,质证、认证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审判方式改革的成败,是当前庭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当前当庭质证、认证存在的几个问题质证、认证是一项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它要求律师。审判人员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完备的法律知识、雄厚的文化素养及高度的智慧。当庭认证则要…  相似文献   

6.
王城飞 《特区法坛》2002,(71):38-39
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的民事经济审判已在高效、公正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在审判方式改革中,庭审方式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当庭举证、质证、认证则是庭审的核心。举证顷证、认证的效果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案件的质量和办案效率。近几年来,审判方式改革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举证、质证、认证的有关问题,加深当事人对举证、质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法官的认证水平,是把审判方式改革推向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刑事案件法庭示证系统简称多媒体示证系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新的庭审方式的结合,它为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打击犯罪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市检察机关在使用多媒体示证系统出庭中,采取庭前“三见面”、庭中“三配合”、庭外“三延伸”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坚持庭前“三见面”,确保多媒体示证系统的使用效果为使多媒体示证系统的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我们坚持“庭前三见面”,即:1.与案件见面。我们对拟采用多媒体示证系统出庭的案件由部门领导把关,根据案件的证据收集情况进行筛…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质证和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质证和认证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庭审方式作了重要修改,在借鉴国外有益的庭审经验的同时,立足我国刑事审判实践,将核查证据作为庭审的重要内容,使围绕核查证据的质证、认证过程成为庭审方式的中心环节。审判实践中只有牢牢把握质证和认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诉法对质证制度,只有第66条“证据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的简单规定。对与质证有关的主体、程序、方式等都未明确规范,这既与质证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不符,也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继而在《关于民事经济审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庭审形式化是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力图克服的现象,各级人民法院都在强调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官当庭认证,以此作为克服庭审形式化的一剂良药。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与庭上相配套的相应的改革,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官当庭认证只能是一句空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审前程序的一些规定,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证据的属性,而且不会突破现行法定证据种类。赋予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证据资格,必须规范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制作过程,确立统一的技术规范、确定事前告知义务、完善始后全程和档案保存制度等。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据,基于其特殊性,应该在示证提请权、举示决定权、示证过程等方面作出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2.
支持公诉主张,实现公诉目的,要依靠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的“查证”过程,就是庭审中讯问、举证、示证、质证、辩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诉人拟向法庭列举的证据并非局限于《刑诉法》第150条规定的“主要证据”,还有其他证据,而这些“其他证据”因未向法庭移送,审判人员在庭审前并不知悉。因此,公诉人在举证时应当对主要证据扣其他拟  相似文献   

13.
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陈少华邹红《法学评论》杂志1995年第5期发表了谭兵、黄胜春《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一文(以下简称“谭文”)。笔者读后颇受启发,但对“谭文”中的某些提法,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以供参考。一、质证是权利与责任的复合...  相似文献   

14.
金文彤 《山东审判》2003,19(5):72-74
一、当庭认证的概念 当庭认证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的认证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法官对控方当庭举出的证据,或法院自行收集、核实的证据,经控、辩双方相互质证后,由法官确认该证据是否用作定案依据的诉讼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庭认证指合议庭在开庭审理中,基于控辩双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是法院庭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法院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理由,借以审查判断的诉讼活动。随着审判制度的改革,庭审的规范化,质证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对质证制度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试论质证》一文作者从质证的概念、特征,质证与举证、听证的关系,以及审判实践中质证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对质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改进完善质证制度提出了设想。创作作品的原创性被认为是作品获冉版权保护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何为作品的原创性?如何理解其含义各国有所不同。那么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的原创性是如何…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作了较大的改革,由法官主审转换威公诉人讯问,由法官当庭核实证据转换成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当庭示证质证,增加了庭审中的抗排性。因此,一些文章称新的庭审方式为“控讲式”。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控群式庭审”的提法不准确,它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真正揭示事物的内在实质,这种提法是以偏概全。“控群式”庭审来源于荚美法系国家。开庭审判完全采取对抗制程序,强调控、辩双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互相对抗、争辩。而法官处于中间消极的地位,充当冲突双方的公断人。这种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庭审方式改革中,认证制度居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举证———质证———认证———判决这一审判流程中,认证既是举证和质证的结果,又是判决的前提。控辩式庭审方式的确立要求法官在法庭上尽可能的当庭认证,以增加诉讼的透明度,实现刑事诉讼中“公正和效率”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当庭认证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学界众说纷纭,司法实务操作也不尽一致,本文拟就当庭认证的理论基础、认证模式以及有关制度保障作初步探讨。一、当庭认证之实质内涵及理论基础当庭认证是指法官在开庭审理中对诉讼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或…  相似文献   

18.
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邀请,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行七人,参加了在海淀法院举办的“强调举证、加强质证、认证”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质证及其效果保障□高洪宾钱建军质证,是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效力的法定形式和必经程序。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可见,任何证据非经在法庭上出示并经质证,就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因此,抓好庭审质证这一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庭审方式改革中,认证制度居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举证──质证──认证──判快这一审判流程中,认证既是举证和质证的结果,又是判决的前提。不少从事理论与实务的法律工作者都认为,当庭认证既体现了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又符合发达国家的审判方式。大力推行这一制度似乎已是顺理成章的结论。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这一方式的椎进却举步维艰,在一些地区甚至流于形式。如果说法律不是一个应然的逻辑,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或许我们就应该对这种目标模式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反思──法律的移植需要更多的社会和制度的同构性,需要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