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包同曾 《海内与海外》2008,(6):48-48,46
来到英国,我最急切的是想走进留学生的家里,看看他们怎么生活,生活得怎么样。1997年底,我和同事到苏格兰地区出差,有幸第一次走进了留学生的家。 在一个阴雨的傍晚,穿过爱丁堡那充满了故事、谜一样的小街,我们来到了位于爱丁堡大学附近的一座三层小楼前。  相似文献   

2.
正童话作家安徒生成名以后,最喜欢旅行,他说,"旅行就是生活"。一次,旅行经过那不勒斯,他逗留了一段时间,并在那里的集市上买了一副拐杖,它用棕榈木制成,属于极其普通的那种。他把它带在身边,一直带到英格兰。他和朋友一家驱车去玩时,朋友家的男孩还拿着它玩过。他记得,在苏格兰的洛蒙德湖边,孩子举起拐杖大叫:"你看见最高的苏格兰山了吗?你看见吓人的大海了吗?"  相似文献   

3.
朋友前年跳槽到一家公司,年薪是原来的5倍,告诉大家时,我很为他高兴。但事后我发现他的朋友们并没有分享他的成功,更多的人是在诉说自己有机会也像朋友那样跳一次槽,我倒觉得这里嫉妒的成分要多一些。听朋友说,他在酒店订了几次酒席,想请旧时同事一起聚聚,但他们都推说抽不开身而推脱了。一年后,朋友骑车被车撞了,在病床上躺了6个月。消息传到单位,不少旧时朋友纷纷前来探看,极尽关心和温暖。他为此感慨不已,说朋友到底是老的好。但我总觉得其间有种难以释怀的情绪。什么是朋友?该是能共患难,也能共富贵,除却其一,我觉得朋友的含义就产生歧…  相似文献   

4.
一 进那个舞厅,完全是一个意外.周末朋友约我去咖啡厅闲坐,不想到的时候,那家幽静且很有品位的咖啡厅已经被一家喧嚣的舞厅所替代.强劲的音乐伴着闪烁的灯光吸引了众多的顾客,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我和朋友的好奇心被勾起,也就随着人流进去了.  相似文献   

5.
朋友出去露营.心情不好,以前从来不参加活动的我也跟着去了. 刚开始我没进入状态,脑子里一直想着近段时间的遭遇,对人,对事,都很让我失望.躺在帐篷里昏昏欲睡.晚上露水很重,尽管身体不是直接接触到草地但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湿气和青草扎在身上的不适.于是在朋友再三邀请下我终于走出帐篷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相似文献   

6.
阿瞳 《新青年》2005,(1):48-49
“天涯虚拟社区”(http://www.tianya.com.cn/)是目前国内著名的文学网站之一。2002年3月,应海南省一位作家朋友的邀请,我到“天涯虚拟社区”阅读他在线创作的长篇小说。为了阅读方便,我注册了一个ID“小李肥刀”,平时在线阅读,偶尔也发表一些文章。转眼之间,两年多的快乐时光过去了,我制作了自己的天涯博克(http://xiaolifeidao.tianyablog.com),并且在那里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网络写手。其中有几位特立独行的朋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在芬兰,我的朋友劳瑞带我出游,路上,我们不停地谈着芬兰与中国的往事与今天的故事。劳瑞是个熟悉中国的芬兰人,因为对中国有极大兴趣。他曾经到南开大学进修了二年中文。南开大学是周恩来的母校,因此他常自称是周恩来的校友。周恩来,这个让中国人永远怀念的名字,不仅延续到一个地处8千公里之外的土地,而且让异国的一个普通人很是自豪。他了解芬兰,也算是了解中国,对我们而言是很难得的。芬兰语不同于英语,大学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收到一封寄自英国剑桥的信,精美的信封上贴了四枚漂亮的纪念邮票,这是英国朋友沃尔夫从他的家乡寄来的,在打印信件的右下角沃尔夫一家四人都签了名。读着来信,沃尔夫一家人又都浮现在我脑海里,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温文尔雅的沃尔夫先生仪表端庄、举止稳重,一派儒者风度。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机械制造学院并获博士学位,父母都在剑桥大学教书,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沃尔夫是家中独子,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四、五种语言,听说读写都过关,还有六、七种语言能够阅读,曾自修过中文,能够借助字典翻译。他还嗜棋如命,特别…  相似文献   

9.
认识并观摩画家马年作画,出自一次偶然。 在一个周末,笔者和朋友赵先生同被作为嘉宾邀请出席在北京吴东魁艺术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名家书画展",同来者还有我和赵先生共同的朋友常凯先生,他是旅奥华人,来自维也纳。因为我和赵先生曾先后去过维也纳,故认识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常凯先生并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10.
三十四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弗兰克·麦克马拉的美国人邀请几个亲近的朋友在纽约的一家饭馆吃饭。一席美酒佳肴之后,朋友们闲谈着,麦克马拉则准备去付账。突然,他发现由于疏忽而把钱包忘在了家里。经过与饭馆经理的激烈争辩和讨价还价之后,饭馆总算答应可以缓付。可是这件事却弄得麦克马拉和他的朋友们非常难堪。几天后,麦克马拉付清了账单,并一一上门对朋友们表示歉意。事后,他心里一直感到非常不痛快。他决心不使自己或其它人再遇到类似麻  相似文献   

11.
我的朋友林是个坚强的人,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很能打架,受过许多伤,无论多重,在我的记忆里他都没有流过泪。那年大学毕业,他谈了一个女朋友,小雪,他很用心,经常占用我们长期以来默已成规的喝酒打牌时间,去陪那个女孩逛街,购物。我却对她好感不多,也没什么理由。这种对人莫名奇妙的喜恶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吧。我记得那是个傍晚,我还没  相似文献   

12.
司督阁的见闻 1882年夏天,一位名叫杜洛尔德·克里斯蒂的苏格兰人,以医疗传教士的身份,携同他新婚的妻子,来到了中国东北。1887年,此人在沈阳小河沿附近建起一座西医院,并担任医生之责,据说手艺很是了得,救治了许多人,包括皇戚贵族,还与清代名将左宝贵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双方有着家族式的往来。  相似文献   

13.
欠着 幸福着     
我这人浑身都是优点,最大也是惟一的毛病就是健忘。一分钟前你把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借给了我,一分钟后我很可能会忘得干干净净。然后大约过了三四个月,在某个闷热的夜晚,我会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向你借过100元。于是赶紧还你,这时你却已经忘却了曾经借过我钱。我大学里的上铺对我说,害怕欠钱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现在这世道欠钱是光荣的。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当然我也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我知道他说这番话是为了我好,让我放心大胆去借钱去欠债去光荣。可我知道我是不行的,我今年都21岁了,在这21年里我已经欠人情够多了。不图我回报的父母亲情债、…  相似文献   

14.
洋人爱中餐     
我认识一位北京中年妇女,文化不高,在孙河东畔别墅群中,为一家西班牙人当家政服务员,主要任务是为他们夫妇做饭。她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做洋餐,主人很满意。后来,她又试着向他们介绍中国的家常便饭,蒸包子,烙合子,煮馄饨,包饺子。几乎每做一种,都使老外拍案叫绝,连呼“好吃”。后来,就少吃本国餐,多用中国饭。老外引以为荣可以向他的朋友炫耀的是,他可以请朋友们吃中国包饺子!每次请客,他都要征得我们这位中国“厨师”的同意,她则要求不要超过五人,老外便严格遵守。一次饺子宴,多了一人,老外就老实不客气地请他们当中的一位退出。每次餐后,…  相似文献   

15.
细雨 《新青年》2004,(4):40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一个刚刚结识《新青年》的新读者,也刚刚在杂志上认识了你。很高兴能认识姐姐,我有好多心里话想对你说,希望姐姐能给我回信,告诉我该怎么做。因为现在我的生活被那个人搅得一团糟,没有规律,更没有色彩! 我是一个在读大一的女生,他是在高中时比我大两届的男生,从我们认识以来,  相似文献   

16.
马德 《新青年》2006,(11):33
认识他,是在两年前的冬天. 那是个周末,我和同事到一家叫"浴泰"的澡堂子去洗澡."浴泰"是一家小澡堂子,洗澡5元,搓澡5元,10块钱就可以洗一个熨帖的澡,我们经常去.那天,一个身量稍微瘦削的人,在雾气迷朦中探头进来,问,哪位大哥要搓澡?我在澡盆中一举手,高声应了一声,"我".  相似文献   

17.
必要的删节     
一向精明的朋友在生意场上栽了个跟头,听说因为这甚至家庭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满以为朋友会唉声叹气一蹶不振的,我也很想找个机会安慰他一下.可当我见到他时,朋友却在他的办公室里忙碌个不停,脸上没有丝毫的失落.见我一脸的奇怪,朋友才笑着告诉我说,生活需要简单一些,忘却那些不快的往事是生活中必要的删节.  相似文献   

18.
在东欧、苏联民族矛盾加剧和要求独立的浪潮冲击下,西欧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也变得突出了,特别在英国,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新的势头。今年以来,那里要求地方自治、甚至完全独立的呼声甚高,已成为当前英国朝野关注的一件大事和梅杰新政府面临的新的挑战。一苏格兰地处英国北部,面积77080平方公里,约占英国总面积的31%,分为9个管辖区,人口510多万(占英国总人口的8.9%),基本上都是苏格兰族,多数人是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教徒。早在公元9世纪中叶,苏格兰人就建立了自己的王国。1707年  相似文献   

19.
罗西 《新青年》2005,(1):42-43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上海男人,甚至对其攻击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常见一些北方人在小品或者相声里尖刻地夸大所谓上海“小男人”的莫须有的毛病,有些狭隘。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接触过不少上海朋友,如果非得要给他们“一族”分类的话,他们是体面的绅士的时尚的顾家的。有不少洋人讨厌贝克汉姆,特别是一些英国本土记者对他很不感冒,认为他是“黑人偶像”,因为从他身上可以挖掘出许多黑人街头流行文化的元素。其实,在我看来,小贝更像个上海男人,现在比较流行“疑似”一词,所以我给他的称谓是“疑似上海男人”!不知为什么,太多凛然男女不…  相似文献   

20.
为爱去放弃     
阿瞳 《新青年》2005,(10):48-49
1.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名叫秦尚。他和我在同一家私营的影视制作公司上班,关系不错。因为职业的关系,他非常热爱摄影,爱就爱吧,可是他爱的程度和正常人不同,爱到了无法自拔。在公司里,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颇多。举个例子说吧,他刚到公司那会儿,不熟悉的人问他贵姓,他经常理直气壮地回应,免贵姓秦,秦香莲的秦。因为他的回答很特别,日子一久,大家都记住了他。秦尚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身材高大,相貌一般。由于至今单身,经常遭到未婚女子的暗恋与打扰。为了摄影,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什么事就怕太投入,秦尚恋上摄影这几年,摄影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