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指出:“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所谓“充满”者,无处不有也。例如,数学的运算中也充满矛盾的统一。我们知道,数学中的各种运算都是有差异的,而在一定条件下“差异就是矛盾”。数学中的各种运算之间既矛盾又统一,“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其互相转化有下面的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2.
真理和谬误是人和人类这一认识主体能动地反映认识客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两类不同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也同世界上其他任何矛盾对立双方一样,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对立,有质的区别;另一方面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有紧密的联系;而且由于两者之间的又对立又统一,还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要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识世界就是主体如实地反映外部对象,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解决“是如此”的问题。“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规定性(2)。”①“要求”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对于外部世界“应如此”的愿望;“外部现实性”是主体所进行的物质活动。因此改造世界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应如此”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物质活动,以创造出具有符合人的需要的形式和规定的客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主体的观念形态内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观念形态中的“是如此”如何转变为“应如此”;第二,理论具有的普遍性、间接性和抽象性如何与实践活动的现实性、直  相似文献   

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一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不少论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存在若干认识误区,这不仅有碍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正确认识,而且有碍我们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逐一进行理性而科学的辨析。  认识误区之一——“以数量论输赢”  “以数量论输赢”,指的是有些人仅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数量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闫兴荣 《新东方》2005,(1):19-22
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矛盾的进程,它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但是,“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从政治上已经实现了统一,经济上已经实现了一体化,或者文化上已经实现了同一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过程,它的影响范围十分广大,它的结果又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王卫东  杨琳 《思想战线》2004,30(4):79-83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是相反相成的概念 ,互证对方的合理性。“世界文学”不仅是对“民族文学”的否定 ,而且是对自身的否定 ,只要与“民族文学”相对立 ,就被抽取具体内容而被普遍化、抽象化 ;倘具体化 ,就会转化为最高级的“民族文学” ,这隐含了对其他民族文学的遮蔽。从“世界文学”命题切入 ,可以揭示西方文论的遮蔽性。中国文论成为世界性文论的路径不仅是吸收、拿来 ,更是推出、拿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观是在统筹国际社会、国内社会两个大局基础上形成的总体认识和基本判断,不仅是指中国国内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包含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是对目前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依据的判断,一方面考量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现实因素,另一方面考量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历史逻辑;既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观蕴含着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属于哲学范畴,阐明了关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维柯和黑格尔等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世界性视野,并推动唯物史观发展为世界性哲学,从而实现了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资本批判为现实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理论旨归,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建构和矛盾,阐述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建构不仅是我们当前认识“时代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现实路标。  相似文献   

9.
“矛盾”这一概念,是高二哲学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一辨证思想方法比较陌生,所以在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误解。下面针对学生理解上出现的几个问题试加以分析。1.有的学生认为:矛盾双方存在着对立,所以,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对立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差异,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立。如地中海和波黑内战、茶杯和太阳、石头和天气等等。但这些“对立”都不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实事求是论”开创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路,经历了“解放思想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与时俱进论”,解决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仅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且在现实具体形态上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多样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理论形态的本质精神,更要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客观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片海域像波斯湾那样复杂,并充满矛盾。4月2日,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赶往中东,它的目的地是波斯湾,那里被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媒体称为“阿拉伯湾”和“海湾”。从地理上看,波斯湾十分封闭,但它却与世界上最开放、最受关注的石油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和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哲学研究》刊登了王海山同志的《人——机认识系统与认识主体》一文。此文观点新颖,读后颇使人回味不已,但又觉有把问题引向深入之必要,即不仅要从认识论上讨论认识主体的问题,而且要把问题扩展到对“人”的概念的重新理解上来。自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引起认识工具的革命以来,对于如何评价电子计算机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在理论界发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智能机器只是认识工具或人脑的延伸。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类认识已经有了两个主体,即人的“自然主体”和智能  相似文献   

13.
李佃来 《人民论坛》2014,(11):20-22
认识当前中国的公正问题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即权利维度、平等维度和道德维度.我们不可单向度地从某一维度出发来认识中国的公正问题,而应在理论与现实的统一中洞悉公正的多重意蕴,捕捉公正的多个触角,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在公正问题上的理论理解,而且也会促使我们将“公正”的事业向纵深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对“概念”作出最系统最深刻研究的是黑格尔。在黑格尔体系中,概念不仅是个认识论范畴,而且也是本体论范畴,是整个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内在本质。因此,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概念”。毛泽东也很重视概念。在他看来,“哲学就是认识论”,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  相似文献   

15.
人的存在充满着矛盾,人的发展也就必然充满着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人在自然之中的发展,人在社会之内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发展,就是在“人”的矛盾中实现的。人的发展是人对发展中矛盾的“扬弃”,是人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仲 《长白学刊》2022,(5):12-23
“革命”一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意涵也随之拓展。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仅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而载入人类史册,而且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路径。勇于自我革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而且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唯物辩证法原理在自我革命中有鲜明体现,自我革命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自我革命在“主体”“问题”“措施”“责任”“过程”“认识”等层次上的全面性与“两点论”自然契合,自我革命在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少数”、抓主体责任、抓政治规矩等方面体现“重点论”,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自我革命在解决党内问题的“三道防线”、自我革命的组织体系、自我革命的“法规”体系化、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协同推进等方面彰显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自我革命始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观”。可以说,唯物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打开方式”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正> 张云义在其所著《世界战争新形态》一书中,对预测学上传统的预测方法“三段论”提出异议。他认为“历史——现实——未来”的“三段论”,实质是“历史——未来”的“两段论”,因为现实不过是历史向未来转化的交错点,现实就是不断把未来转化为历史。在时间  相似文献   

18.
性问题:充满魅力的困惑曲波子在古希腊德尔菲一座古老的神庙前,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这样几个令人震聋发聩的大字:“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命题,但其蕴义的深刻和繁芜却使人类在现实的苦痛和矛盾中挣扎了几千年,因而18世纪法国的启蒙...  相似文献   

19.
就人的生存而言 ,现实总是充满矛盾和不圆满的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人是动物界中一个特殊的类 ,具有能动性。通过人不断地能动地反思和实践 ,事物的本质也总在不断地突破其现实的存在而向理想的存在转化。由于有了对这种转化的意识 ,人在生存中才满怀着希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20.
知识的含义国内外学者有关知识的定义之多,不胜枚举。概括起来,主要是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范畴来解释“知识”的。从哲学范畴解释“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这也是我国《辞海》中对知识的解释。从社会学范畴解释,“知识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切创造工具和结果。”有学者认为,将知识局限于认识范畴,并且限定在经验范围内,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是不够的。知识不仅是人类社会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创意和设汁,还是社会四处流溢的信息和工具。此外,知识不仅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