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谈南亚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亚研究季刊》2004,(1):29-29
20 0 3年1 2月1 3- 1 4日,“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南亚:现状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川大江安新校区隆重举行。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及南亚中心理事长卢铁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喻克彬、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解洪等省、校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里亚兹·穆罕默德·汗、尼泊尔驻华大使纳金德拉·拉贾·潘德、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阿希法克尔·拉赫曼及其随员出席会议,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美国…  相似文献   

3.
美国穆斯林族群命运初探--《美国穆斯林》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穆斯林世界为全球众多学者和政治家所关注,但针对美国穆斯林族群的著述和专题研究文章却并不多见。2000年"连续统一体"国际出版股份有限集团出版的由阿斯玛·古尔·哈珊撰写的《美国穆斯林:新一代》一书,从一名美国南亚裔穆斯林的角度,透视自己族群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穆斯  相似文献   

4.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98年出版了该中心中东问题专家希琳·T·亨特新作《未来伊斯兰国家与西方关系》。该书从抽象和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以偏概全,夸大意识形态在国家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并据此揭示出穆斯林国家与西方国家冲突的真正根源,这对我们了解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启示。译编如下:  相似文献   

5.
3月19~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完成了南亚之行,访问了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其间,对印度做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访问了5座城市,是继吉米·卡特总统1978年访问印度后22年来第一位对印度作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也是美国总统有史以来对该国为期最长的访问,意义非同寻常。克林顿南亚之行是冷战后美国为完成对其南亚政策的调整所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美对南亚政策的调整己基本完成。美印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起伏后,在曲折中保持了向前发展的趋势,两国关系终于步人正轨。一、克林顿南亚之行力促美印关系提升的背景美国在新世纪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0,(1)
1989年12月8日上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克劳伦斯·T·阿森偕夫人访问我所,并与我所中泰合作研究项目《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课题组全体成员就中国建筑艺术对泰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7.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 , 艾略特1915 年发表的处女作。该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大量的引经据典, 意象叠加和特定语句的重复。反映了希望破灭的时代, 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寻求灵魂的拯 救、再生。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以及之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及其全球战略的调整对国际及地区安全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与美国反恐战争的对象国--阿富汗相邻的地区,南亚更难置身其外。该地区的安全形势和美国的对策均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 , 艾略特1915 年发表的处女作。该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大量的引经据典, 意象叠加和特定语句的重复。反映了希望破灭的时代, 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寻求灵魂的拯 救、再生。  相似文献   

10.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在战后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学者也都加强了对印度问题的研究及有关印度问题研究的学术交流。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主办的《亚洲概览》杂志在一九八四年第十一期刊载了苏联莫斯科东方研究所印度和南亚研究室主任格里戈里·G·科托夫斯基教授的题为“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某些趋势”的文章。此文虽是对印度研究的“一家之言”,但它涉及到印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为了解国外学者,特别是苏联学者研  相似文献   

11.
一1985年12月7日上午,南亚七国区域合作首脑会议在达卡的会议大厦隆重开幕。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不丹国王旺楚克、印度总理拉·甘地、马尔代关总统加尧姆、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和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出席了这次首脑会议。在南亚地区历史上,七国首脑在一起共商区域合作大事,这是第一次。这次南亚首脑会议的主要日程,是成立南亚区域合作的正式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通过联盟宪章和一项联合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的一本介绍苏联有关东南亚问题著作的书目。文章并介绍了苏联有关东南亚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苏联有关东南亚问题的研究机构、研究计划和研究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南亚宗教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时期。 2 0世纪初到 2 0世纪 70年代 ,南亚主要的宗教 ,比如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拜火教开始移植到美国并在美国社会中扎根。这些宗教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寺庙或者清真寺。而且为了适应美国社会 ,移植到美国社会的南亚宗教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南亚各宗教信徒来源和南亚各宗教在美国传播具有国际性和复杂性。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信徒组成新的宗教共同体。一起参加礼拜的有从南亚、非洲、中东、中亚等地来的穆斯林 ;参加佛教…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1,(3)
印度尼赫鲁纪念中心现代问题高级研究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苏吉特·曼辛(Surjit Mansingh)女士于1991年5月31日—6月3日访问我所。 访问期间,曼辛女士曾就印度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与我所南亚研究室同志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5.
王娟娟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10,108,I0002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南亚战略的实施凸显出鲜明的特点:其一,整合南亚战略与印太战略,强调跨区域战略协调;其二,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会谈并签署和平协议,贯彻基于条件而非时间表的撤军精神;其三,重视印度在美国南亚战略与印太战略中的"关键国家"作用;其四,希望巴基斯坦继续发挥"前线国家"和关键"第三方"的双重作用。未来,美国解决"阿富汗困境"之路既阻且艰,美印关系将更趋紧密而美巴关系则趋于平淡,美国整合南亚战略与印太战略的雄心不减,但将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建议中国与南亚共建"一带一路"以打造中国-南亚区域经济圈,发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促动良性竞合的中印关系的发展,支持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的政治和解努力的同时做好美撤军后阿富汗内战再起的预案。  相似文献   

16.
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代表团访问南亚研究所1996年5月24日以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苏里亚·拉尔·阿玛蒂亚教授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南亚研究所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四川联合大学副校长周宗华教授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代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安娜·艾洛特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的缅甸语讲师。这篇文章扼要地介绍苏联有关东南亚语言与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机构,以及研究和教学活动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苏修对东南亚各个方面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印、巴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角关系由冷战结束初期所呈现出的相对均衡的锐角三角型,变成了美"近印疏巴"的钝角三角型."9·11事件"后,美国回调对南亚的政策,美巴关系转圜,美、印、巴间的三角关系发生了新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把握美、印、巴三角关系未来的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应付国际形势剧变后南亚新现实的挑战,美国的南亚战略在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大调整后,已逐步摆脱了冷战的阴影。尽管新战略的轮廓尚非十分清晰,但已初露端倪。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次南亚战略的大调整远非历史上美国历届政府的调整所能比拟。消逝的过去,比正在展现的现在更能揭示激剧的变化,为揭示美国南亚战略的深刻变化,首先对冷战时期美国南亚战略进行初步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对冷战时期美国南亚战略的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打破了国际力量的平衡。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欧亚大陆的军事大国。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1947年3月12日出笼了旨在遏制  相似文献   

20.
南亚濒临印度洋,是中东、波斯湾地区通向亚太地区的石油生命线,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冷战期间,美国的南亚政策始终是围绕着美国在南亚的战略利益来制订,对印度、巴基斯坦忽冷忽热,先后实施了“扶巴压印”、“保巴拉印”和“平衡”的政策。随着苏联解体,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也随之下降,美国南亚政策开始向“重印轻巴”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