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的理学史和理学研究主要是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学派发展及其论辩为线索与焦点的,故而较多注重其学术思想的思想史一面,较少注意其官方哲学的经学史一面,从而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G学之争的认识也就难以深化。所以,还必须回到经学史中来进行相关性的考察,以揭示其本来的历史面目。正是陆九渊指出:“古先圣贤.无不由学”,由此,“人生而不知学,学而不求师,其可乎哉?”于是,陆九渊认为:“秦汉以来,学绝道丧.世不复有师。以至于唐,曰师、曰弟子云者,反以为笑,韩退之柳子厚犹为之屡叹。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始复…  相似文献   

2.
宋代理学至南宋朱熹出乃集大成,同时也使程、朱体系成为理学主流派之正统。但从理学发展的全程看,其集大成之际,亦即产生重大裂变之时,以“心学”确立与朱、陆之争为标志,实已成为理学日后衰变并走向解体之先兆与肇端。从南宋末及金、元时代,学者大多“往来朱陆”或“由朱入陆”,理学内蕴分歧日趋深刻;同时,由于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朱熹学说对封建统治的意义,以朱熹之学为正统,视其他学说为异端,这虽然使朱学成为官方哲学,但又恰恰因此而使朱学变成僵化教条,从而促生学者的反省,反而扩大了朱学的对立面。另一方面,金、元作为经…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嘉新义理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嘉新义理学”既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乾嘉新义理学”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乾嘉学术关系的分析和阐明 ,指出 :一 ,“乾嘉新义理学”并不始于戴震 ,而是自晚明至清初以来反理学思潮发展至乾嘉时期的必然结果 ,它已不再局限于讨论宋明理学那种形上性理之学的旧范式 ,而是转向发掘经学的思想性与社会制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新尝试。二 ,“乾嘉新义理学”不仅与如风捕影的程朱理学划清界限 ,而且激活了清初以来被汉学家所淡化了的经术经世观念 ,弥补汉学家重考据、轻义理的倾向 ,重新确立经世致用之学。三 ,“乾嘉新义理学”也是对乾嘉汉学原有理论的重要补充 ,它为经典诠释突破原有汉学范围的限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为学与为道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学与为道之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先秦儒家“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与学问构成儒家通向理想人生境界的两条进路,而学问与德性合一,则体现了儒家的价值理性特征。道家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突出了精神修炼(为道)与经验知识(为学)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天台宗主张止观双行,定慧双修。禅宗有“南顿北渐”之争,北宗神秀主张渐修,南宗慧能提倡顿悟。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对峙难以调和。  相似文献   

5.
理学与心学是宋明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即理”、“发明本心”等心性思想使宋明理学更进一步接近“中正仁义”的“人极”指向.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与禅宗的有关心性思想皆为陆九渊心性论的重要来源,而后者往往为学界所忽视.通过将陆九渊以“心即理”为核心的心性论与禅宗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自孟子,北宋程颍正是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从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中期,由王守仁(号阳明山人,即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主流上看,孔子在宋明时期仍被尊崇。当孔子被看作教师之时,官方维持了传统的尊孔政策,理学则以朱熹为核心对孔子进行了理学化塑造,强调伦理和圣人心。私学作为理学教育的大本营,又出现了尊孔和尊师并存的特点。心学起于理学,但在王阳明那里逐渐转变成对朱熹的批驳。心学视野中的孔子教师形象也走向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理学和心学对孔子及其引导的圣人之路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相似文献   

8.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花园塘遐想     
文瑞 《福建乡土》2010,(5):15-16
赣州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内因有福寿沟、慈云塔、皂儿巷、南市街、宋城墙、廉泉、通天岩、东园古井等诸多的宋代景物而被誉为“宋代博物馆”,有“江南宋城”之称。更为奇特的是,赣州除了丰富的宋代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是中国八景文化、禅宗文化、理学文化、心学文化、客家文化的摇篮发祥地,  相似文献   

10.
胡宏性学体系的建立,在理论形式上是继张载气学和二程道学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成果。它意味着理学发展的中心已经由中原向东南地区转移。如同气学和道学按地域又称为关学和洛学一样,性学也以湖湘学名于世。在胡宏和其他理学家的努力下,理学在东南地区迅速得到传播和发展,程颐以后理学的不景气状态终于被打破。胡宏去世以后,弟子张木式挑起了湖湘学的大梁,并在与同门和其他学派学者的切磋交流中,进一步论证和发明了性学的基本思想。那种认为张木式堕湖湘学统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一 “卒开湖湘学统”宋初的湖湘地区,原本不是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12.
论陈白沙心学“似禅非禅”的佛教文化取向刘辛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论述陈白沙心学思想时指出:“盖先生识趣近濂溪,而穷理不逮;学术类康节,而受用太早。质之圣门,难免欲速见小之病者也。似禅非禅,不必论矣。”(《陈献章集》第865页)这说明陈白沙在创立江门学...  相似文献   

13.
沈潜 《求索》2015,(1):93-96
宋代儒学的多元融合发展,演绎出了理学、心学和实学等基本方向。直面现实,理学和心学立足道统,着重于唯识和唯心,强调修身和养性的内在德性;而以永嘉事功学为代表的浙派实学,则从经济社会模式转型现实和富国强兵的忧患意识出发,唱响了开物成务、变革除弊的唯物实践论。以永嘉事功学为代表的新儒学的发生,代表着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构筑了一组特色鲜明的宋代温州文化丛,体现了儒学与工商文明相得益彰的新伦理精神。这种新儒学走向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南一隅"之"敢为人先"的务实变革与经世拼搏精神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有人认为理学就是宋学,即区别于汉唐以来训诂词章之学的宋代“性命义理”之学;有人认为理学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断代哲学史的总称”;有人认为理学是“存天理,去人欲”,“把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安放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作为北方儒生共同体领军人物的孙奇逢,以北学致用传统与阳明学为知识资源,以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由此其视野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学层次和儒学层次.正是这两个层次所带来的兼容并包,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的以其为宗师的夏峰北学成为可能且风靡北方.在三百多年的流变中,既有以王余佑为代表的侠儒兼收的河北夏峰北学,也有以"中州八先生"为代表热衷于理学的中州夏峰北学;既有如汤斌这样的理学名臣,也有不名一文的下层儒生;既有崇尚心学的张沐、赵御众,也有程朱派的耿介;既有走向考据学的费密,更有走向西学的薛风祚.而到近代,在西方知识体系的冲击下,在以王锡彤、李敏修、嵇文甫为代表的夏峰北学后学的努力下,其创造性的嬗变为现代地域学术之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张伟 《求索》2023,(4):178-186
王夫之针对清初颓靡的士风与诗风,以理学为基础,继承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结合心学的时代思潮,对传统诗学“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传统和明清诗学中的尚情传统进行了重新梳理。他主张情志合一,认为只有“贞志”“大欲”“公意”可入诗,并细致区分了四种不同层次的“意”,提出了“俱不在意”和“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的原创性命题。王夫之融合“志”“欲”“意”“理”“势”,构建了废虚返实的诗学精神和以主情崇正为主要特征的审美情感论。船山诗学中的“情”范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理论的契合点,其诗学范式、方法、格局和境界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邢起龙 《理论月刊》2023,(11):156-160
王阳明心学实质是圣学,是以超凡成圣为最高追求目标的学说。从心灵哲学的角度看,它属于典型的中国心灵哲学,如:将心分为照心和妄心两种样式,认为心的属性是静止的;主张心的本体即理,因而人人皆有成圣的可能性。心学入门方法易简,推崇“致良知”的修养方法,注重在生活中下功夫去体悟。针对现实中多数人的本心被欲心遮蔽的事实,王阳明提出了一套成圣的心理机制。这套机制既有心灵哲学的知识性特点,又有价值性特点,对于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自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书》是产生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文本 ,理学是两宋时期的学术形态 ,但它们在朱熹学术思想体系中是统一的。朱熹主要是通过“语言———文献”与“实践———体验”的两种诠释方法 ,从而将《四书》学与理学统一起来 ,以实现对《四书》诠释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9.
肖永明 《湖湘论坛》2000,13(2):55-56
从其产生之日直至近现代,理学受到了历代学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所进行的各种批判。批判者立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理学学者沉溺于心性道德空谈,鄙弃实事实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①这种观点,流传很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理学学者的形象。事实上,如果我们细加检视,就会发现这一...  相似文献   

20.
张昭军 《求索》2007,(11):199-203
程朱理学与湘军集团关系密切。湘军核心成员多有理学背景,以理学经世为特色。在治军方面,募兵、训练、战略战术等都带有理学烙印。在文治方面,以理学为本,通过推行礼教、兴教劝学、刊刻书籍,从文化上强化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湘军集团的“文治”、“武功”,既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具体表现,又共同体现了咸同时期程朱理学守道救时、经世致用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