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菲菲 《法制博览》2023,(12):91-93
合同违约方是否享有解除权在学术上与实践中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颁布有效填补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立法空白,对合同解除权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正当性证成入手,分析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界限,进一步针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实现路径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办法,旨在在平衡双方利益与控制社会成本的基础上,打破合同僵局,实现合同效率。  相似文献   

2.
孟斌  毛艳艳 《法制博览》2022,(15):74-76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确立了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权利,但在该项权利的性质及司法适用路径上存在一定困境及争议."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说可解决前人理论未能解决的困境,更符合司法实践需求.以此为基础,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应采纳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理论,注意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条件,逐步淡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晓晴 《法制博览》2023,(36):40-42
合同债权是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债权债务形式,在传统观念中,为了贯彻诚实信用原则,往往只赋予非违约方以合同解除权,至于违约方,则只能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被动承受违约后果。对于违约方在合同解除中是否享有解除权,各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剖析合同解除权的制度,对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制度相关争议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勤砚 《法制博览》2023,(11):132-134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了合同解除权问题,在合同陷入僵局时赋予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能够让违约方在合同中“脱身”,提高民事交易的效率。传统理论认为违约方不具有合同解除权,但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案例,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问题研究上,需要从立法上赋予违约方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的合同解除权,完善《民法典》关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规定存在的理论逻辑问题,使得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更适合司法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娟 《法制博览》2023,(25):35-37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使合同僵局的问题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合同僵局既会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也会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合同违约方解除权是解决合同僵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已有的合同违约方解除权规定过于简单、模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从而更好地化解合同僵局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亮 《法制博览》2022,(5):163-165
在处理承租人租赁期限届满前无正当理由要求解除合同的案件中,是否赋予违约的承租人合同解除权这一问题上,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正、误判断予以解决,应结合市场实际,从全局性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更为均衡的结论。笔者为分析这一问题做了三种制度设计上的假设。第一,在出租人无其他违约事由的情况下,不赋予承租人合同解除权,租赁合同必须严格执行至期限届满为止,这将导致无端增加了很多空置的房屋,并且使得低风险偏好的潜在承租人不再进入租赁市场。第二,赋予承租人任意解除权,且承租人不用支付违约金。这一制度安排,限制了出租人的权利即合同的稳定性,加之法律对承租人提前退出的倡导、支持,不可避免增加了出租人谈判难度,也将吓阻、劝退潜在的出租人。第三,赋予承租人任意解除权,但承租人需要支付一定违约金。这种制度安排仍然无法避免租赁房屋的制度性的缩短租期,但是对出租人的补偿更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总而言之,在租赁合同的制度设计中应更加着眼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并且保障市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牛晓萌 《法制博览》2024,(4):129-131
关于违约方是否具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人们具有不同的看法。现阶段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主要持积极态度。这一立法的变化是我国法治进程的进步,但是,我国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根据文献分析的方法,能够发现其中待完善之处并找出应对之策,促进我国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制度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羽敏 《法制博览》2023,(7):136-138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制度在对我国原有的以原《合同法》为核心的合同解除制度的延续与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诸多改变与创新,例如,提出了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明确了合同解除权的一般行使期限等。但我国当前的合同解除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相关部门予以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民法典》中合同解除制度的概述入手,总结了当前的合同解除种类、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方式期限与合同解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张树腾 《法制博览》2022,(11):88-91
在继续性合同中,因合同陷于难以继续履行或事实上不能继续履行而出现合同僵局.打破此状态,方法有二:一是守约方解除合同;二是违约方行使司法解除的诉权.然而决定合同何时解除主要掌握在守约方手中,这可能会导致客观上的不公平.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以期探讨正确适用减损规则,有效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反向敦促守约一方有效快速行使解除权...  相似文献   

10.
刘吉熙 《法制博览》2022,(26):72-74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在破产清算程序中,若存在债务人及其合同相对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管理人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管理人解除权是独立于《民法典》中约定或法定解除权之外的特殊解除权。管理人的“一票解除权”,无疑有利破产程序的推进,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合同的解除将给相对人带来显失公平的后果,而《企业破产法》对此尚无有效的化解手段,笔者希望借助此文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规范中对合同解除权进行了规定,对其行使条件、法律效力以及形式程序等都明确进行了说明,但是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做出规定并不清晰,该方面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漏洞。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这一块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为我国该方面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起到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19,(22):227-228
保险合同解除权作为保险合同制度中重要的内容,不仅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应,而且还具有保险合同制度的特殊性。基于此本文就对保险合同解除权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对保险合同解除权的分类与立法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保险合同制度中合同解除权完善的建议,以期能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荟杰 《法制博览》2022,(27):114-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在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协议解除之外,新增“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终止合同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意在打破合同僵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领“违约方合同解除规则”的构建、探索符合价值观内容的审理路径,有利于实现审判结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本文在对“合同僵局”进行概念解析基础上以司法统计数据为切入点,探究司法实践对于违约方解除合同之诉请的处理态度、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现行法律规定,总结提炼立法无法回应司法实践之困境所在。最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探讨“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案件的审理路径,力图以“宽进严出”的方式实现对“合同僵局”的逐层筛选、精准打破。  相似文献   

14.
张占文 《法制博览》2013,(4):186-187
本文以案件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公司僵局的概念、分类与危害。接着就公司僵局的产生原因进行探析,从而引出强制股权转让和指定监管人这两种较为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法定解除权经常被适用。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的第十五条中,更是对法定解除权进行了细致化的规定。本文首先对合同解除权进行归纳分类,其次重点探究《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与《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十五条的相关关系。为以后此类法条的适用提供准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任意解除权是当事人在合同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合作方式的不同,其实际应用价值也各不相同。同时,它也面临着诸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法律的基本认识、撤销权的任意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进行再认识。并针对特殊情况的职业,对我国合同法武断撤销权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严蓓佳 《法制博览》2013,(3):143-144
公司僵局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本文分析了解决三资企业中公司僵局问题的根本途径,并考虑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前可采取的曲线救国路径的可能,以期对解决三资企业中的公司僵局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司僵局的出现会对公司、公司股东等主体利益产生严重的损害。自从2006年1月1日起我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在对于公司僵局问题的处理及解决上作了相关的规定,突破了旧《公司法》在公司僵局处理上的立法空白,对司法实践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但是这些原则性规定相对简略,而且不够全面丰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具体操作。因此,本文从公司僵局的成因及社会危害性出发,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公司僵局处理上较为成熟的解决机制,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僵局解决机制提出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孔非凡 《法制博览》2013,(10):79+78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司法解释三),其中第十八条首次规定了股东资格解除权,填补了因股东不出资或抽逃全资时公司及其他出资股东权益如何救济的法律空白。解释三中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解除权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均仍欠缺更为深入细致的解读。对其性质、风险的分析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开篇介绍的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概况,由此表明了它在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在大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僵局和困境,并对这些困境进行了近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同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