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师承担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社会责任,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明确教育家精神、为教师提供精神源泉显得尤为迫切。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广大教师应树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涵养上善若水的教师品格。从育人、治学、处世三个方面阐释上善若水的教师品格,认为:育人当利万物,能理解并包容学生的秉性,用自身的德行学识引领和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治学当处众人之所恶,能够攻坚克难,做顶天立地、服务社会的真研究;处世不争,心善渊,在育人与治学中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培育上善若水精神品格,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的“大先生”潮流,建成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急需大量“工匠湘军”,培育学生“芙蓉工匠”精神是湖南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从“芙蓉工匠”精神应具备的素养模型分析了其深刻内涵,阐述了“芙蓉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基于“芙蓉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关键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建立“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组建高水平的“芙蓉工匠”型教师队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和营造校企协同育人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有效的培育对策,以期为湖南高职教育培育“芙蓉工匠”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共精神--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就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之中的一种关心公共事务,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建构,以营造适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公共行政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然而,目前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着“公共精神”的乏弱。因此,须重塑公共行政的民主、法治、公正、服务、责任、参与精神,提升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路径是对传统公共精神资源的批判性反思与传承、公民美德的教育和行政人员公共精神的重点培育;公民社会的构建和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善政”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纠正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本质的扭曲,是“以人为表”的教育理念的自然回归。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教师主导能力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当今 ,日益迅猛的全球化浪潮正冲击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面对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面临着新挑战 ,通过提高“文化自觉”、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综合国力等手段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文明背景下得到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6.
警院精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院精神是警察院校发展过程中具有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之永久魅力的独特气质、内在品质和理想追求。警院理应培育和弘扬“警院精神”,通过借助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支撑和引领,加强人文管理,创品牌文化。把警院精神的培育、继承及弘扬渗透到人文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警院精神升华为警院品牌文化的精髓,使警院精神的继承、培育及弘扬与品牌文化的创建同步。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其现实紧迫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必须倡导“五种精神”;就要强化“精神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不断推进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动力的实践。从领导核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关系和民族凝聚力、重点人群等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经验。结合新疆区情,谈了培育民族精神的六点启示: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树立国家意识;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中培育;要在多种形式和各种载体的探索和挖掘中培育。  相似文献   

10.
隆平精神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长期的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和榜样力量,其内涵特征与工匠精神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外在的同向力.立足湖南本土社会环境,深入分析隆平精神融入湖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隆平精神融入湖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从构建育人模式、建设实践基地、创建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隆平精神融入湖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阳光精神”是一个在公安文化建设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寓意着一种积极向上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培养公安大学生的阳光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公正、威武的职业形象,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以及秉公执法的职业能力.本文认为美育在培养公安大学生阳光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安院校的美育教学应积极围绕阳光精神的培育展开,并努力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志愿精神和公共精神在内容上体现了不同实践领域的各自内涵,具有内在的切合性。公共精神是志愿精神培育的内核,从个体间关系、责任伦理和实践模式三个方面促成了志愿精神的生成和深化,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志愿精神生成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志愿精神中蕴含的私德成分和工具理性思维对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教育环境为背景,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而理念的更新则是提高民族精神培育实效性的关键,即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要实现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性与时代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纠正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本质的扭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往往的自然回归,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教师主导能力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5.
学术精神是推动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养成学术道德的内核。研究生学术精神作为一种完整的精神体系,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刻苦勤奋的专业态度;学术研究的独立与自由;学术批判与创新。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内在价值则主要体现在:(1)促进研究生人格的自我完善;(2)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提升学术道德水平;(3)有利于国家后备学术人才的培育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用整风精神搞好“三讲”教育是本次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领导干部队伍现有状况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这一矛盾的客观要求。搞好这次“三讲”教育的关键是在县以上领导班子中,能否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精神是一定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物。“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公务员精神的道德支撑,为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提供了全新的坐标,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杠杆。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有一个从孕育、培养、传播到被公务员普遍接受并自觉实践的过程。要坚持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作指导,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机制、修养机制、典型示范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才能使公务员精神得到培育和弘扬,从而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积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创造全员教育环境,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与公民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