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时间,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辛亥革命所以失败,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还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和妥协性.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接起来,才有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从而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百家言     
《求是》2011,(20)
张海鹏: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则不同,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重大历史意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张海鹏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最终没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5.
徐姝丽 《世纪桥》2009,(18):119-120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是近代中国人为探索国家出路所写下的辉煌的一笔。本文主要解决了辛亥革命教学中的三个难点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改良与革命、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和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失败或者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6.
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7.
徐姝丽 《世纪桥》2009,(17):119-120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是近代中国人为探索国家出路所写下的辉煌的一笔。本文主要解决了辛亥革命教学中的三个难点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改良与革命、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和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失败或者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8.
文摘     
周铁农: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作为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条件。为了将中国逐步引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进行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孙中山不愧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共和政体的创建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中国革命打开  相似文献   

9.
张海鹏 《前线》2011,(10):44-46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纪念的日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0.
张海鹏 《党建》2011,(10):21-22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1.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1,(22):62-62
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沉睡状态中觉醒过来,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列宁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促进政治的巨大变革;分化政治权力结构,促进政治的现代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促进政治的制度化;建立责任内阁制,促进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的规范化;制定系列法律法令,促进政治权威的法理化;赋予国民政治、选举、立党与集会结社权利,促进政治的民主化;扫除恶风陋俗,促进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胡明华 《唯实》2004,1(12):55-57
一、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的概况和历史定位纵观历史,人类取得的所有成果均有赖于法律的肯定与保障。在中国,将法制作为国家政治的一项专门活动,始自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由于“法治”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首次引进资产阶级国家三权分立机制,将法制作为国家政治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权体制的一个独立方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政权,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指导下,以“建设共和,倾覆专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推动作用:一、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辛亥革命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形成创造了条件;三、辛亥革命为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四、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一定的干部条件。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是辛亥革命后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特殊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5.
毛健 《湘潮》2013,(1):55
《风雨欲来—辛亥革命历史地图重绘》一书,以北京、广州、成都等八座城市为历史地标,深入研究了在上述地区发生的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华大地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武昌起义是中国自16世纪中叶以来,持续的改革思潮与改革运动发展的必然。这次起义的成功,以及由它的成功而带来的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昭示了它的历史功绩——顺应了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正是中国“走出中世纪”的必然趋势。辛亥革命,创建共和,以及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那仅仅是旧政体的终结,为新政体拉开帷幕,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的保障。从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民主革命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确是“尚未成功”。当今,中国已经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然而,在经济硬实力提升的同时,不可忽略文化软实力的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恰恰体现在人的思想风貌、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即人从传统向现代的彻底转换。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可能有真正实现整个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转型”,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27—1930年这段期间,就中国共产党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外不同的阶级和派别提出了诸多疑问。这些疑问和挑战围绕革命“是否继续可能,如何继续可能”这一主题,涉及到革命性质、革命客体、革命中心问题、革命依托、革命领导核心等方面,形成了一个问题域。一定程度上说,回答和解决这些疑问和挑战就是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期的历史境遏。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过去的时间愈久,它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愈重。今天,重新审视和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和意义.应该把它的历史地位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国人逐渐明晰历史方向、不断找寻国家出路的历史。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又探索前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而继续努力。可以说,近代开辟的历史道路不仅规定了中国现实的道路选择,还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决定于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