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诚 《学理论》2010,(17):229-230
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构建21世纪大学生培养的最佳模式,努力实现从认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考察现代科技与传统美育的关系入手,讨论高校美育在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水准、道德境界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与改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家教委于1995年12月21日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素质优劣的重要性,乃是国家的明智之举。那么,当代大学生目前的素质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张闯状  连高社 《学理论》2009,(28):222-225
在肯定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思想结构中的深刻反映。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以经济收入为自变量,以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以期明确经济收入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与发展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4.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21世纪繁荣国家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历史重任。他们属于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追求新一代生活方式的“弄潮人”。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想问题,无疑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实践价值。 本调查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手法,试图了解并研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想型态及其发展趋势,以获取传统的纯定量调查或座谈调查所不能得到的更深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浅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红 《学理论》2009,(25):195-197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也不断丰富和拓展其科学内涵和时代性。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民族精神教育。中国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主力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对他们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从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机制建设、平台建设,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契机把握、层次区分,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性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6.
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阵阵敲击着21世纪的大门,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有力地把人类社会推向生产力发展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是革命精神和科学进步相一致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对理论创新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7.
余慧芬 《学理论》2009,(29):184-185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病,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贾晓晨 《学理论》2013,(14):357-358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的使命,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培养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教育方式;加强隐形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 ,是能力竞争的世纪 ,人力资源能力是社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鉴于对“能力”的认识与理解 ,我们可以引申出“能力人”假设 ,确立“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英 《理论视野》2015,(2):84-86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时代的特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理念、一种科学的历史观,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史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依然需要对共产主义有一个审视的判断。这种判断不能将共产主义简单地定义为哲学的、科学的或是社会制度的,而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共产主义做出当代阐释。就其现实启示而言,当代共产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发展要力图避免使其陷入虚无化和实用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赵群  孙海涛 《学理论》2012,(33):187-188
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专项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新视角,进一步构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庆丰 《学理论》2011,(2):246-247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化,其本质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而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从创意性的课堂教学、结合创业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依托大学科技园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78~1990年,中国当代大学生在这历史性的十年中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的历程。在这一进程中,西方学术思潮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笔者在此就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关系作一点探讨。一、西方现代派文学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文学艺术领域的“现代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在“先锋主义”、“颓废主义”、“实验派”和各种现代文学艺术流派名称之下兴起和汇合的一股文艺思潮。文学上的现代派,中心内容是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即表现在这种危机社会中异化了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国际高技术的竞争中,机器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构学、控制工程、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传感技术、材料科学、仿生学、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因而它是现代工业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高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戴玲英 《学理论》2011,(21):228-229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理日趋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通过对大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压力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思路,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从而正常学习生活,这是思想教育研究中一个现实而有意义的探讨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智楠 《学理论》2013,(20):372-373
高校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在和平年代反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手段之一,进入21世纪,高校宗教渗透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开始信仰宗教,只有不断提高应对高校宗教渗透的意识与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宗教渗透的敏感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高校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代表高科技的竞争,更代表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人才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此项调查以汕头大学本科生科研情况为基点,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得知,汕大提供的丰富科研资源和学生的利用程度之间出现断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尚未有明确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第二,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方式单一;第三,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科研活动的鼓励性政策不明朗,科研指导力度不够;第四,未有明确的科研考核评价奖励体系;第五,学生科研成果转换平台较为薄弱;第六,学生对科研活动缺乏科学认识,积极性不高;第七,科研活动宣传渠道单一。因此,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学生也应端正学术科研态度,共同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吕春梅 《学理论》2010,(19):289-290
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偏离奉献、牺牲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与名、利、钱、权直接挂钩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教育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践行科学、真理、道德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从转变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根源入手,使他们成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奉献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建立在对历史和时代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重要论断,是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