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贫帮困     
当年穷“亲戚”如今畜满圈 周江民 近两年,农十师一八九团党委规定副团以上干部扶持一户200只以上标准畜的养殖户,副团以下干部扶持牲畜空白户或一户200只以下标准畜的养殖户。当年,全团74名副连以下干部与148户职工结成帮扶对象,签订了帮扶合 。团场把挂钩帮扶工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干部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干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今年,农十三师红星一场进一步加大发展畜牧业力度,出台了《红星一场鼓励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推出专业养殖小区等优惠政策,又为34户职工畜牧业低息贷款68万元,为实现“棉、果、畜”三足鼎立的农业格局,实施以农养畜,以畜促农,走可持续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提高棉花、葡萄产量和质量,增加职工收入  相似文献   

3.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公义村,一排红顶蓝墙的畜棚特别引人注目。这是该村聚丰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的牛羊育肥基地。42户入社农户今年初从甘肃统一采购肉牛180头进行育肥.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饲草。据预算。仅育肥一项农民年均将增加收入4200元以上。截至目前,化隆全县有29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会员)3427人,涉及农户1870户.带动农户7230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资产达524.8万元。去年成员(会员)人均纯收入达3153元,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55元。  相似文献   

4.
3年为职工增收3.1亿元,年家庭收入5万元以上的8625户,1万元以上的610户,3600户农工家庭脱贫,私有畜增加105万头(只),存栏达到120万标准畜。农四师地处祖国西北边境,这里雹灾年年发生,建师50年从无间断过,仅今年就有21万亩农作物遭受严重雹灾,绝收5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5600多万元。农四师党委在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生产、解剖经营症结的基础上,出台了20项惠民政策:师从2002年起每年拨出50万元,连续4年累计达到200万元,作为扶持职工私有畜发展基金;师从2005年起拿出50万元、师工会拿出10万元,各团场1∶1配套作为贴息为职工发展“庭院”经济…  相似文献   

5.
满都拉 《实践》2005,(10):34-36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勒格苏 木吉布图嘎查的牧民,蒙古族。 我居住的嘎查一共有78户人家,317口人,其中汉 族8户,40口人,其余大多数是蒙古族。嘎查离旗政府 所在地天山镇120公里,这里经济文化落后,信息不灵 通,交通不方便,牧民的生活比较苦。我们这里民风纯 朴,蒙汉族之间世代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非常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嘎查实 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到户,新的机制极大 地激发了我的劳动热情,1982年,我开始经商。 我们草原上有些人有一种旧的传统观念,那就是  相似文献   

6.
脊梁颂     
年初,我国南方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冰雪灾之仗,有几组生动的镜头,至今仍让人们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7.
东平 《党建文汇》2008,(3):10-10
这场雪灾的最大破坏力体现在对电力的中断上,这和现代战争的打击重心如出一辙。现代社会,电力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没有了电,一切便迅速陷入全面瘫痪。正如这次雪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示的:大雪压断电缆导致电网中断,电气化列车因此无法运行,又使电厂急需的煤炭无法运抵,人员、物资流通受阻,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8.
正2019多彩贵州大事记18自2008年贵州省率先启动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已累计实施危房改造约330万户。2016年贵州省深度推进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1万户。特别是2019年,国家下达贵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75万户,截至11月底,全省实施8.63万户(含2018年提前完成的3.77万户),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同步配套"三改",率先开展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全面开展农村人畜混居整治等工作,在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考核中,贵州省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度获得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廖明峰是成都龙泉的一个养猪专业户,在去年猪肉价格飞涨时,他获利在百万元以上,但最近他明显感受到了雪灾的压力。“天气持续寒冷肯定会延长生猪的出栏周期。”廖明峰说。受雪灾严寒的影响,生猪出栏周期大约要延迟1个月,为此饲养成本将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0.
草畜双承包的经营体制,使苏尼特右旗牧业和牧区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造成生产和市场的分割,畜产品销售难的同时,加工企业却原料不足;二是畜牧业连年丰收,牧民却增畜不增收,牧业增产不增效;三是畜牧业生产组织弱化,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层次缺乏组织集约化生产的经济实力。为此,只有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走畜牧业产业比,才是牧业和牧区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实施畜牧业产业比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的大范围雪灾,波及我国20个省(区),受灾人数过亿;造成十多个机场、众多高速公路关闭,京广铁路主干线和诸多铁路路段及国道停运;由此造成人员和物质流动阻滞的连锁反应,直接推动物价高涨和其他社会不稳定因素出现。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全民动员,军民齐心,排除万难,取得了抗灾自救的重大胜利。同时,这场雪灾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4,(10):F0002-F0002
向阳社区位于泰来县城北部,有居民5873户,14942人。驻社区企事业单位14户,个体工商业户485户,低保家庭502户854人,残疾人147户153人,空巢老人116户,孤寡老人2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以来,凯里市委组织部遵照中央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市42家国有企业和6家集体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考察。考察中通过对18户群众反映较好的国有企业进行剖析,发现他们有些共同的特点,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启示之一:中央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方针在这些企业得到了贯彻执行这18户企业中,有12户企业设置有党组织工作机构;有13户企业没有专职党务干部;有16户企业设有兼职党务干部;有15户企业党的工作有经费保障;有12户企业建立了党务工作制度;这18户企业党组织都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15户企业…  相似文献   

14.
去冬今春以来,西乌珠穆沁旗普降大雪。全旗130万头(只)牲畜受到雪灾的困扰与侵袭。这场雪灾与1977年那样雪灾一样严重,然而,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1977年的那场雪灾给靠畜牧业经济吃饭的西乌旗以毁灭性的打击。全旗110万头(只)牲畜,在一无棚圈,二无贮草的情况下,遭到饥饿和寒冻的吞噬,只剩下26万头(只),尽管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看到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如此损失惨重,广大牧民痛心疾首,真正认识到“亏”就吃在靠天养畜上。 从1978年开始,在阵痛中反思的旗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牧、建设养畜的牧区发展经济战略,并在锡盟率先推行…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26.8万户家庭通过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解决了住房困难。然而,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有400万户,如果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总共有近988万户。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绝不会让低保边缘户援冻,由于目前还有一些低保边缘户的供暖补助手续尚在办理当中,所以即使11月1日前办不完,暖气一样会按时开栓。”沈阳市和平区民政局负责人在2007年冬季供暖期来临的时候这样表示。沈阳市和平区全区1206户低保边缘户中,有少数家庭居住在无供暖住房中,他们也得到燃煤补贴款,最多84元;有供暖住房的低保边缘户最多可得到792元补助费。有了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沈阳的低保边缘户终于可以安心地过冬了。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4):50-51
吕邦安在2月2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此次降临我国的雪灾范围之大、连锁反应之猛,危害之严重、抗御之艰难。都大大出乎预料。作为一个历尽劫难、善于举一反三的民族,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大雪灾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一、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这种现代化不仅水平低,而且对现代化社会关联程度高、脆弱性强的一面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农三师四十五团积极稳妥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以“小畜换大畜”战略,以畜牧业发展带动饲草业,以饲草业促进养牛业的发展,全团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3年,该团年末牲畜存栏达到32735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233头(只),同比增长11.9%。全团畜牧业养殖户1326户,占全团总户数的35%;全团自营经济纯收入1380万元,自营经济从业户均纯收入4638.65元,同比增长32%。 一、完善基础,项目落实,资金到位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2)
当雪景成为雪灾,当雪灾沿着高速公路从乡村漫延到都市,大自然向我们发起了这场五十年一遇的挑战。这场雪灾是严重的。但我们坚信,没有跨不过的门槛,没有融不掉的冰雪。省委书记王金山1月30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防指组织力量研  相似文献   

20.
农村牧区     
西乌旗首批命名1000户小康牧户自八四年,西乌珠穆沁草原推行草畜双承包为主的牧区改革方针政策以来。千里草原日新月异。在八月二十日隆重召开的西乌旗抗灾保畜庆功表彰大会上,旗委政府首批命名了1000个小康户。 据悉,八四年改革之初。全旗牧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仅短短十年光阴,牧民人均收入一年翻一番,达2000元。为此,旗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决心从93年开始到98年,全旗将提前两年进入小康。93年夏季以来,旗委政府又专门组织人员,深入牧区对全旗牧户进行了严格的检查验收。有1000个牧户已达到小康户标准.这些牧户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至10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