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人道法的全部价值,在于通过国际法为武装冲突受难者提供保护。对妇女保护的有力和周全,是国际人道法完善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国际人道法在保护妇女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保护原则,周全保护范围,强化危害妇女行为的法律惩治等措施完善国际人道法保护妇女的制度,推进国际人道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海外反恐军事行动应该适用国际人道法的相关规则.战争罪名的构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行为在国际性或者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发生并且与该冲突有关;二是行为人知道据以确定存在武装冲突的事实情况.阿富汗地区的冲突是一场国际性的武装冲突,涉案士兵的行为构成了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战争罪行,美国以普通罪名起诉肇事士兵违背了国际人道法的相关规则,使国际人道法惩治战争罪行、保护受难者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开始对外发动"反恐"军事行动以来,美军射杀平民事件就不止一次,但是"3.11事件"的发生引起各国媒体关注。依照国际人道法的规则,此种行为构成了战争罪,而美国却以普通的罪名进行起诉,追根溯源在于美国以"治外法权"之名行军事司法权海外无限扩张之实,国际人道法作为保护战争受难者的使命也受到了严重挑战和冲击。本文拟以"3.11事件"为视角,重新解读美军所宣称的"治外法权",揭露美国军事司法权海外扩张的不法性因素,并尝试为国际人道法面临的挑战提供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人道法旨在保护未参与或不再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员,并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因此。国际人道法也被称为战争法或武装冲突法。在国际人道法的传统理论观点中,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平民面对非法拘禁时不受人道法的保护。回顾1995年前南国际法庭上诉庭在塔迪奇一案中的判决所建立的标准,无论是国际武装冲突还是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保,面对非法拘禁时,平民均应受到人道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国际人道法的界定及其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的等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人道法是由协定和习惯构成,从海牙法和日内瓦法发展而来的,在国际性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保护已经或可能受武装冲突危害的人员及财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武装冲突中人道要求的统一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从理论层面说,不加限制地把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等同起来,多有不妥。国际人道法的内容包含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之中,只是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的主体部分。只有把战争法、武装冲突法限定为指称作战行为规范的时候,才可以把它们等同起来,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国际人道法制订和完善的重要动因。在冷兵器战争时代,由于人们科技水平不高,武器装备比较简单,战争的破坏作用及对人的伤害都不大,因而限制作战手段和方式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很有限;在热兵器战争时代和机械化战争时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战争中的运用,使得国际人道法的形式从习惯、习惯法演进到国际公约,国际人道法的内容也逐步丰富起来;当今,军事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出现不仅对国际人道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为它提供了立法动力和发展机遇。因此,国际人道法必须直面高新技术发展的挑战,不断完善立法,强化对新武器、新技术的控制,惟其如此,才能防止新武器、新技术的发展超出合法军事需求而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也才能一如既往地给武装冲突受害者以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国际人道法是适用于战争或武装冲突的规则。随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日益增多,因其特征、形式与战争行为存在诸多相似性,导致其在实践中面临类似于战争的行为和后果。这就要求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能否适用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出现对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的《圣雷莫手册》与1909年的《伦敦宣言》相距85年,两者都是海战法文献,但有关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规定却大不相同.《伦敦宣言》只是规定了交战国在拿捕禁运品和行使摧毁权时有关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问题,因为该宣言只是为当时打算建立的国际捕获法院制定的一个适用于国际捕获审判的国际公约;而《圣雷莫手册》则全面地规定了在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问题.因为它吸收了迄今有效的所有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规范.从对两者的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圣雷莫手册》有些规定在实战中难以执行,有些规定不够详细,而且缺乏对违法者的惩治机制,这些正是海战法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非接触性作战模式动摇了被攻击国自卫权的适用前提,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战争法规对作战手段的限制,网络战的新型攻击方式对国际人道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应加强联合国安理会在判定自卫权适用中的作用,推进规范信息作战手段的国际立法进程,以“人道”宗旨指引信息战中的武装冲突受难者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军事法学界对于战争和武装冲突法律制度有国际战争法、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等称谓。笔者认为武装冲突法继承了国际战争法的大部分内容,是后者的现代表述。而国际人道法是武装冲突法中关于人道主义保护的内容,为其所包含。国际人权法与武装冲突法中的人道主义保护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同一种精神和价值下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用武装冲突法表述上述法律体系最为恰当。  相似文献   

11.
武器的发展及运用与国际人道法的互动关系作为国际人道法的主题贯穿于国际人道法的发展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武器的发展与运用对国际人道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计算机网络攻击与诉诸战争权的关系、在地球轨道部署常规武器是否具有合法性、无人攻击机对诉诸战争权与战时法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战争、技术和国际人道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变了传统的作战理念和战争的方法、手段。从当今武器开发项目和总体趋势来看,再联系几场局部战争,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实现精确作战并使战争远离平民的同时,正时刻影响着对国际人道法的解释和适用。而由其导致的不对称战争,迫使弱势一方通过抵制国际人道法来谋求生存,致使法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对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及其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确把握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国际人道法的理解、传播、实施和发展,至关重要。半个多世纪来,对于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也众说纷纭。本文在审视其主要成果和反思其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的概括和阐述做了新的尝试,论证"被保护人利益优先原则"、"禁止超出军事必要的武力使用原则"和"诚信原则"才是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使用战争法、武装冲突法、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等词汇表达类似甚至是相同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国际武装冲突法及国际人道法是目前并行的两种法律体系,国际武装冲突法可以囊括国际人道法,但国际人道法却不能替代国际武装冲突法。其称谓不同,反映的是传播、研究者的职能需求及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道要求"是国际人道法的价值指向。战争遗留爆炸物严重危害了和平居民的生命与健康,而国际人道法的现存规则却是凤毛麟角,大量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应从解决问题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提出对策,包括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和禁止,警告义务和清除责任的明确,以及监督机制的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以来,出现了"军事外源化"(military outsourcing)、"战争外源化"(war outsourcing)的趋势。伴随这一趋势,私人军事/安全公司(PMSC)得以出现和发展,这一现象促使战争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对武装冲突法冲击,尤其是对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冲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际人道法为视角,主要就PMSC雇员可能的战斗员、平民和雇佣军模糊的法律地位身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1948年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成立至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而敦促有关各方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始终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确保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直接参与冲突的各方,尤其是东道国中央政府及其军队,并通过他们促使反叛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了解、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减轻冲突受难者的痛苦,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信息化更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国际人道法构成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也为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促进国际人道法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力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新的挑战。国际人道法必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19.
武器和技术发展对国际人道法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人道法包括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的内容。国际人道法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主要是通过对武器和技术的控制来实现的。国际人道法从战中、战后和战前三个时间维度,从使用、销毁和研发生产三个环节,对武器和技术实施全面控制。有控制就有反控制。当前,武器、技术超出控制的发展,向国际人道法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挑战,冲击了国际人道法的基础、超出了国它原有的调整范围和规范体系。面对挑战,国际人道法应该通过完善和落实新武器、新技术的审查机制、推进和借助军备控制、运用多种方式推进事先立法,强化对新武器、新技术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和现有人道法规则在当代面临五大挑战:如何认识恐怖主义并合法地与恐怖主义作斗争;如何认识诉诸战争权和战时法的关系;如何认识特殊情况下战斗员和平民的区分;如何确保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如何确保对现行人道法规则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