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南风窗》2016,(26)
正"当前,一些地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时有发生。对于查实的弄虚作假等统计违法案件,不管涉及到什么地方、什么部门、什么单位、什么人,都严格依法予以惩处。"——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要对各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让违法者真正付出高额的成本,努力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社会氛围。2解决好日方自己履约问题后,中方乐意同日方谈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针对日方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并将维持征收  相似文献   

2.
邢少文 《南风窗》2012,(4):12-12
近两年来,关于富人的移民潮时常被讨论,甚至被当成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意象之一,有着几分借酒浇块垒的味道-似乎中国的有钱人都在着急"逃离"这个国家。也有人说:让他们走吧,他们已经不再是中国新时代所需要的富人  相似文献   

3.
轰轰烈烈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海南如何开创一个"民有民享民富"的全新时代,避免成为"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意岷 《国际展望》2013,(5):115-131,146
人口激增和青年人口膨胀是中东地区比较突出的两大人口问题,长期困扰着中东国家,同时也在当前中东地区的政治转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地区逐步形成了以人口增长速度快、青年人口众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为特征的人口结构。这不仅带来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更有着深远的全球治理负面效应。就前者而言,人口年轻化问题导致了中东地区各国的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失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加剧,伊斯兰复兴运动再度高涨,以及由青年人口膨胀与网络技术结合而来的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其对全球治理的潜在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它可能加剧既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移民问题、国际恐怖主义扩散和宗教与文明冲突加剧。对刚经历重大变局且正在努力恢复正常秩序的中东各国来说,人口问题将会成为决定该地区新秩序、实现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洋中有暗涌,人海中也有暗涌。据统计,截至1990年,我省总人口已达6346万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今年,又赶上我省第三次人口出生的高峰年,育龄妇女的人数达1700万人,是历史最高峰的年份。警钟长鸣!计划生育工作正在抓紧抓紧再抓紧。然而,一些悄悄而来的婴儿,却被人使用着各样瞒天过海的手法,汇入茫茫的人海中。空挂户:来去无踪据一次对广州市户籍人口超生的104名婴儿的调查,外躲超生妇女中,个体户和无业者89人,占85.58%。这些人为了多要一个儿子,常常不惜长时间抛家弃舍,四处流浪,空挂户,飘忽不定,来去无踪。荔湾区一个体户神秘“失踪”一年后,抱着超生的儿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0):95-95
中国的富人和某些职业的人,也学其他社会,以淫荡下流自炫,这是他们的私事,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对这种法律管不到的淫荡败德,至少社会要管,应有社会自发自主的道德纪律组织出来指责纠正,对这种人给予社会的惩罚。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4,(1)
<正>在实际负利率时代,"土豪"之所以成为"土豪",并不是在于实业经营的能力,而在于其借钱的本事。这几年,中国的富人群体开始有点冲动:煤老板"7000万嫁女",晋江女摆出"亿元嫁妆",在堆积如山的大面值人民币前留影,或者让十几个好莱坞明星在城乡结合部的会议中心站上一个小时。总之,富人群体的"炫富"频率越来越高,规格也越来越"高大上"。因此,在过去的2013年,富人群体又重新戴上了"土豪"这顶帽子。但是,在一个素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的社会,"土豪"们却越发热衷于展示自身的物质富足,这个现象本身是一个悖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土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11)
正2015年10月9日下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的决定》、《深圳市关于全面疏导从源头遏制违法建设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工作共同责任考核办法》。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查违史上最严厉的"1+2"文件。根据"1+2"文件,深圳市每年开展1  相似文献   

9.
石破 《南风窗》2013,(10):9-9
4月7日,河南陕县6名干部在外出考察途中因车祸伤亡。消息曝光后,网上一片欢呼,很少同情的帖子。尽管当地政府解释这批官员外出是公干而非公费旅游,但网民仍半信半疑。在"全民焦虑"的今天,"污名化"官员(以及名人、富人)成了普通民众缓释精神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作为弱者一方的民众看来,官员乃强势群体,不需要对他们理解、同情和关怀。某些遭遇"污名化"的官员,会立即被网民套上一  相似文献   

10.
王圆喜 《法制博览》2013,(1):206-207
公务员服从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是基本要求,但是对于违法决定或命令的执行,理论界存在绝对服从说、绝对不服从说、相对服从说和陈述意见说四种观点,我国公务员法亦确立了公务员对违法命令或决定的执行制度,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如何界定违法或明显违法命令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再均衡     
邓聿文 《南风窗》2011,(4):23-25
必须在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考虑北京的城市规划和人口控制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在控制人口的指导思想上,要摈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计划经济的思想。北京的交通拥堵久治不愈,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近,北京又出台了一套治堵新政,实行比过去更为严厉的措施,效果如何,尚待观察。考察北京这些年来的治堵举措,效果之所以不彰,主要是陷入了为治堵而治堵的误区,没有与解决人口膨胀问题和改变城市功能及规划结  相似文献   

12.
正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孩政策"引发社会热议,正确看待政策定位和实施意义,对有效推进政策路径、发挥政策效能尤为重要。"十四五"时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重点,生育政策调整对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3,(15):12-12
抬出"自由"来为富人辩护的文人们,似乎从来不知道,富人的自由的行使,很多时候是以别人埋单为代价的。一说到"自由",中国人,尤其是浅薄文人非常容易激动,口头禅是"这是我的自由",如何如何的。比如最近发生的"富人吃人奶"事件,"自由"这块金字招牌立马就被抬出来为富人的行为辩护。  相似文献   

14.
超生,超生,超生!流动,流动,流动! 1989年5月的一个傍晚,广州市员村街有关部门联合突击检查一个外流人员聚居地,刚踏进门,一干人等便闻到一股浓烈的怪味。寻味而去,只见空无一人的屋子里炉火正旺,炉上的铝锅已被烧熔了一个洞……超生父母们闻讯已带着被超生出来的儿女们逃跑了。然而,就象被烧熔的锅永远抹不掉洞的存在,孩子既已生出来,人们就无法逃避这样一个问题——教育!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2,(10):91-92
官民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一个抽象群体与另一个抽象群体之间,具有一种莫名的心理对峙,成为他们打交道的心理背景。一方对另一方"敌视"、"愤怒",而另一方为了在心理上防御,也必须主动地变得"敌视"、"愤怒"。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12,(7):2-2
和往年一样,前不久的全国"两会"同样有一些言论和提案引起了很大争议。比如,对于成为"三公"消费靶子的茅台酒,贵州有位副省长如此"叫屈":"管资金分配的官员下来,你让他自己去餐馆吃饭,到了贵州却让他喝米酒,那不是得罪人嘛!"责任在于"跑部钱进"的体制,而不是茅台酒。还比如建议让穷人将生育指标转让给富人,建立公民的道德档案等。全国"两会"如此庄严的场合,出现一些"出位言论",应当说不是人的智识水平出了问题。相反,越是一些"出位言论",可能背后都对应着严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打破官本位     
赵义 《南风窗》2012,(23):2-2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就"官本位"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而"官迷"迷"官"原因前三位是"灰色收入多"、"权力效用大"、"社会地位高"。人民论坛杂志在报道中认为,当一个社会一切决定于官、一切听命于官、一切为了做官,"官"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时,必然会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已成为十分突出的全球性问题.1999年中国已达到了国际老龄化标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率先进入老龄社会,研究其在社区老年服务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11月号“独家策划”了一出重头戏——富人与中国,看了不禁为之一振,记忆中头一回看到如此旗帜鲜明为富人说话的文章。本人是典型的上班一族,而且今后似乎看不到发达的希望,但我仍然要为富人呼喊,为富人正身,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富人。  相似文献   

20.
石勇 《南风窗》2011,(13):26-28
一个没有公平正义来为"富"辩护的社会,留下的后遗症,就是握有或不握有权力的富人没有安全感,渴望权力庇护,对占有社会稀缺资源变得"蚀骨"。在中国,很多现象的"过去时",往往还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的建福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昔日"皇家禁地"变富豪"私人会所"的壮观景象,突然被舆论聚焦。群议汹汹中,管理部门打破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