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十二师永红针织总厂针织品销售公司销售员周蓉,是一个身高不到1.60米,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工。她从一个下岗职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成为全厂最大的销售大户,成为全厂家喻户晓的销售"女状元",成为妇女自强不息的典范。2004年,被评为农十二师"三八"红旗手,受到了师妇联、师女工委的表彰奖励。1996年夏天,厂里正值选拔销售人员,当时周蓉已经没有工作岗位。与其坐吃山空,不如背水一战。周蓉毅然决定:不论是否成功,都要闯一闯,试一试。于是周蓉到销售公司自愿报名参加销售,从此,她走上了艰难的销售之路。  相似文献   

2.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3.
正身材单薄的她,说起话来文静中透着腼腆,单从外表上看,很难将尹志琼与"女能人"一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她凭着吃苦耐劳、学习科技、善于经营成为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尹志琼荣获团"先进生产者";2009年尹志琼家庭荣获团"和谐小康家庭"光荣称号;2011年尹志琼荣获团"五好职工"、"少生快富先进典型"等荣誉。今年42岁的土家族妇女尹志琼12年前从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国来到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自愿加入到屯垦戍边、建设团场的事业中。她深深地爱上了兵团这块热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筑爱巢,勤劳致富,成为五连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穿上那身洁白的制服,她就把患者视为亲人,用爱心和奉献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面对患者,她是生命的守护者;科技兴院,她是前行的开拓者;疾病防控,她是风险的承担者。多年来,她收到的锦旗、感谢信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了。谈到此,她总说:"做医生,就得用仁者之心善待每一位病人。"她,就是义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马艳丽。  相似文献   

5.
张丽是六师新湖新原社区三十三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肯吃苦,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说起她每年荣获的各种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她已连续多年荣获六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农场"养猪状元"等各种光荣称号。在农场的20多年里,张丽打过工、开过裁缝店、种过地、养过羊,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从一个打工妹到今天的养猪状元,张丽用自己聪  相似文献   

6.
正她的家乡在哈密,那里的瓜果香甜,生活安逸;她上大学在石河子,那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怀揣着理想和信念,她最终选择了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条件相对艰苦的二师三十三团工作。从技术员干起,在机关帮过工,负责过科技工作,现在已经是三十三团人口计生办主任、妇联副主席的她,用16年时间,实现了三次人生的自我超越。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团场,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她叫高艳荣,一朵美丽的瀚海"女人花"。1996年,刚刚走出校门的高艳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6岁的王霞玲是农二师二十一团八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是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二代。从2006年起,她依靠兵、师、团党委的优惠政策,带头运用加压滴灌、育苗移栽新技术,在承包的35亩土地上辛勤耕耘,勤劳致富,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浇灌出理想之花,近几年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率先走上了小康之路,成为团场农业一线女职工"巾帼科技致富"的领头雁。2010年荣获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要为鞍钢的时代楷模勾勒一幅画卷,她的名字不啻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要为鞍钢的女性职工描画一道风景,她的身影更是动人的一抹色彩。——题记人物记事她是鞍钢历史上首位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的女科技工作者她主持的"含铁尘泥高效再资源化新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后,仅3年时间就为企业增效3.1亿元  相似文献   

9.
两年间她先后投资24万元安装喷灌和滴灌设施,成为团场节水农业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她就是今年被农四师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七十二团一连职工梁新华。  相似文献   

10.
<正>受益者变成了传播者2003年7月,在外闯荡6年的李海青回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依托城郊地缘优势,建起了第一座日光温室大棚。聪颖的她先后6次购买科技书籍17册;还5次向中央台7套"农业致富经"栏目发函邮购大棚种植技术的光碟。次年2月,团工会和计生协会帮她贷款3万元,再建3座大棚,买回家10头猪,建1座沼气池。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就挣了近3万元,她被师工会评为"自营经济贴息贷款诚信户"和"自营经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农二师二十五团以开展"科技之冬"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团场女职工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周丽是该团六连一名参加工作仅10年的女职工。2002年团场推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她承包了连队的110亩土地,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她亏了本。年底冬闲时,她积极参加团工会举办的"科技之冬"农业技术培训班,边学边总结经验,寻找种田窍门。2003年她加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集汇     
《兵团工运》2012,(4):49-50
农四师工会最近举办了一期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周蓉郭鹏)农十师妇联近日举办了妇代会主任培训班,61名妇代会主任参加了培训。(李玲)农十师北屯市妇联最近召开了二届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增补、替补了师妇联二届二次执委、常委,选举出参加兵团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会议代表。(李玲)农十师北屯市妇联最近举办了"践行雷锋行动.百万巾帼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启动仪式。(李玲)  相似文献   

13.
<正>7月4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任琼华被全家人推选为"科技家长"。任琼华今年42岁,她认真学习种田技术,种出的棉花产量高质量优,从2003年至今,年收入均在15万元左右。她是全团出了名的致富能手,去年被树为兵团劳模。  相似文献   

14.
丁淑荣是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去年种植了67.5亩辣椒,单产454公斤,纯收入12万余元,成为六连的致富带头人。她依靠科技勤劳致富,从土里刨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15.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16.
走近何志雨     
《实践》2014,(5)
走近39岁的何志雨,记者被她所获得的荣誉震撼——她不仅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还是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内蒙古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组织实施了多项QC课题与科技项目。令记者感兴趣的是,这位初始学历只有中专水平的电力专家,究竟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她做出了什么样的业绩而让他人肯定?在师徒"传帮带"中,她锻炼出了怎样一支队伍?请跟随记者的笔尖,去感受何志雨那平凡却不乏激情的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7.
她的嗓音历经岁月洗涤却从未磨损;她的一百多首经典作品从革命年代唱到新世纪;她的"粉丝"上至百岁老人,下至3岁幼童。她年逾八旬,却如常青之树依旧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她就是中国民族新歌剧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郭兰英。  相似文献   

18.
在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园艺场三队,只要一提起李春刚家,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那贤惠、善良、勤劳的女主人杨吉慧。她不仅能勤俭持家,而且大田劳动也不甘示弱,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曾多次被评为"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先进女职工",她家也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现年28岁的杨吉慧,7年前从甘肃古浪来该队拾棉花。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12,(1):4-7
她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先后13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叫她"申大姐",李鹏、朱基、薄一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前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她——就是申纪兰。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相似文献   

20.
巾帼风采     
农十师一八八团一连女职工牟秀庆通过辛勤劳动,科技种田,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6年来创利润30余万元,成为该团的致富女能手。2000年,她被授予“兵团优秀青年标兵”称号,2001年又被授予“弘扬兵团精神模范个人”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