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德江县,有一个沿袭了数百年的古老传统。那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当地人以一种舞龙灯的方式来祈求福安,祈求富足。最刺激的,当然要数正月十五晚上的化龙了,俗称"炸龙灯"。"炸"代表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原始、勇毅和粗犷,"炸"诠释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全部内韵。  相似文献   

2.
正德江县正月十四绚丽多姿、热闹欢乐的民俗文化沿街巡演和百龙腾舞,正月十五·悍粗犷、惊险刺激的追逐炸龙狂欢"盛宴",让来自重庆的罗琪女士一家三口大饱眼福,直呼不虚此行。今年元宵节期间,以"弘扬土家舞龙炸龙悠久文化、打造舞龙炸龙文化旅游品牌"为主题的德江元宵节舞龙炸龙系列文化活动分为出灯仪式、巡游、舞龙表演、炸龙狂欢,向来自省内外的16万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土家民间民俗文化"盛宴",吸引省内外20多家各  相似文献   

3.
<正>"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羊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3月4日至5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文化节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游人及德江县周边县区近25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喜闹元宵。省内外56位摄影家汇聚德江,开展"点赞德江"舞龙炸龙采风活动,用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德江优美的自然风光,记录德江的  相似文献   

4.
正德江土家"舞龙炸龙"习俗已延续六百多年,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传承和弘扬德江民间民俗文化的重头戏——"德江土家人舞龙炸龙狂欢节"拉开帷幕,80条各色蛟龙欢闹"出海",2万名舞龙爱好者与龙队有序互动。出龙祭祀、花灯文艺、歌舞表演、舞龙炸龙等传统特色活动给来自国内外的20余万人奉上了一台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5.
正腾龙翻滚庆盛世,鞭炮声声闹元宵。正月十五,德江县数万群众欢聚县城进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土家族炸龙民俗活动。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是土家族群众重要的祭祀活动,600多年前已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被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天,土家族群众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制作的"巨龙",组成的腰鼓队、秧歌队、彩车队,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傍晚,各街道锣鼓、鞭炮声再次响起,舞龙者身着  相似文献   

6.
正群"龙"聚会闹新春"伏以……,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马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2月11日,马年正月十二,德江县城南新区乌江大道群龙翻滚,锣鼓喧天,来自全县城乡的79支龙灯队伍尽展风彩,举行了盛大而文明的"出灯"仪式,为元宵节舞龙、炸龙活动"热身"。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仪式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79条"龙"在黄色的烟雾中翻滚,共祝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灯仪式由青龙、玉水办事处龙灯协会主办。长丰、堰塘、共和等乡镇龙灯协会近2万余人参加了出灯仪式。出灯仪式上后的几天,德江县城将举行热闹的舞龙、炸龙活动,在正月十四白天举行龙灯、大型彩车巡游,晚上举行盛大的烟花燃放活  相似文献   

7.
文叶飞  张凤琴 《当代贵州》2013,(8):I0002-I0002
黄龙翻滚,威风八面;鞭炮震天,火光四射。2月24日元宵节,在被喻为"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的德江,县城里舞龙、炸龙活动激情似火,热闹非凡,近20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欢度元宵。中午12时刚过,县城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  相似文献   

8.
正德江县"傩堂戏"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粗犷豪放的土家"舞龙炸龙"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这两个独有的特色文化为何能在德江传播至今,保持原始风貌,值得探究。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民族血脉和软实力,需要长期的传播和保护才能得以延续。如何使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叶飞  蔡大常  文媛 《当代贵州》2011,(7):68-I0002
又是一年春风浩荡时。又是一度元宵佳节日。2011年元宵节,由德江县青龙镇龙灯协会主办,各分会承办的青龙镇大型舞龙文化活动在鲜艳的舞裙、铿锵的锣鼓、优美的舞姿中,舞动着青春的激情,舞动着生活的美好,舞动着明天的希望,演绎着蓬勃向上的“实干、诚信、宽厚、包容”的新德江精神,抒发着德江人民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德江土家族的“炸龙”习俗,历史悠久,支化底蕴深厚,以“炸”的特性展示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英勇,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东方的狂欢节”之称。其野性张扬、气势非凡的精彩场景,其力与美、勇与智、灵与神的高度统一,在让人得到享受的同时,更让人热血沸腾。因此有媒体将德江土家族“炸龙”比作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11.
<正>舞龙作为一种民间活动,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舞龙活动,有自己的特色,这里的舞"龙"是翻滚式的"滚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松桃"滚龙"的发源地寨英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把"滚龙"活动作为民族文化来建设、作为创收产业来培育,把"滚龙"文化提升到品牌来打造,"滚龙"文化既补充了群众精神之  相似文献   

12.
铜陵农民素有舞龙灯庆佳节的习俗,尤其是竹马灯、滚龙灯、板龙灯"三灯"表演历史悠久,每逢新春佳节,农民们就自发组织起来,扎龙劲舞庆丰年,在乡村巡回表演,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竹马灯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丰富的土家民俗文化,印江自治县加大对土家族文化的打造力度,以团龙民俗文化村的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唢呐神功、土家摆手舞等具有浓郁土家族色彩的文化挖掘保护力度,着力创建以"土家舍巴节"等为主的土家民俗活动。投入巨资,对旅游公路沿线的建筑进行土家风情打造。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免费开放了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先后举办了"重走老区路.推动新跨越——黔东革命根据地火把传递"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8,(11):74-75
多年来,铜梁县人民精心培育铜梁龙这个艺术品牌,不仅涌现出大量的国家级民间艺术家,而且锻炼出了精湛的舞龙队伍,因此,铜梁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龙灯)之乡”,舞龙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舞龙队”,该舞龙队常随中国外交使团出访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参加表演,  相似文献   

15.
古傩奇风     
正满目翠色、稻田飘香的土家山寨里,土家锣鼓由远而近,傩戏表演热闹非凡。这是被誉为"傩戏第一村"的德江县稳坪镇何家寨的土家族傩戏班子,正在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表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戏剧活化石"——德江傩堂戏。德江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土家族傩堂戏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德江傩堂戏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在明朝已见于地方史志,经过几千年的传  相似文献   

16.
行走沿河,随处可见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头戏之一的萌动和举措,决策层已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抓住被列为"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机遇,围绕"乌江画廊.山歌沿河"的特色定位和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大县"的目标,把沿河建成武陵文化"后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祖祖辈辈依山而立、傍水而居的沿河土家族人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歌词"不唱山歌不宽怀",这是他们爱唱山歌的真实反映。土家人对以土家山歌为主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觉与自信。2003年以来,王波、温银州等一批土家农民歌手脱颖而出,一次次亮相央视大舞台。2009年4月,沿河原生态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引起了正在铜仁  相似文献   

17.
<正>"舞龙嘘花"是台江县苗族同胞闹元宵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舞龙嘘花"在台江县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春节,耍火龙闹元宵已成为台江县最隆重的民间文化狂欢活动,被称为"勇敢者的狂欢之夜"。2010年的元宵之夜,台江县城内锣鼓喧天,游人如织,各地的龙灯、狮灯汇聚于此,交织成一场狂欢者的盛宴。  相似文献   

18.
确立“大宣传”的思路辽宁大连市中山区委副书记张卫东城区是一座城市的五彩缤纷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宣传思想战线是一条令人瞩目的“龙”。如何舞好这条龙,关键在于舞龙人,在于“舞龙”人的“舞龙”意识。第一,强化“舞好一条龙”意识。强化宣传思想战线“舞好...  相似文献   

19.
从湘西来说.建设文化强县.必须继承土家优秀的历史文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里耶秦简牍的发掘.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土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展示了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的历史融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站在继承和发展土家优秀历史文化的高度.全方位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从龙山的文化资源现状来看,重点是实施三大“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锣鼓声声,黄烟腾空,狮舞龙腾让人目不暇接,充满喜气的百条毛龙齐聚欢腾,或"蛟龙出海",或"懒龙翻身"……纷纷亮出精彩绝技,场面神秘壮观。3月1日,在享有"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十多个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的石阡县,来自四川、重庆、湖南等5个省市及石阡境内18个乡镇的118支竞技和表演龙灯队汇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