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监狱制度在罪犯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罪犯的一些重要权利、法律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如申诉权、控告检举权、假释权等。需要进一步修改监狱法,细化行刑制度,增强可操性,完善假释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罪犯的各项权利,维护监狱的和谐稳定,实现对罪犯改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罪犯申诉权是指正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以及对监狱所实施的行政处罚不服,依法向有关机关、部门申诉理由,并提请重新处理的权利。罪犯申诉权可分为刑事申诉权和行政申诉权。罪犯申诉权保障具有法理、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当下罪犯申诉权保障的制约瓶颈主要是:立法上不够完善,监狱干警不当的执法理念和行为影响罪犯申诉权的保障,罪犯中对待申诉权的两极化心理给罪犯申诉权保障造成困局,监狱高度封闭的环境致使外界对监狱狱务不了解,导致监督乏力。在新形势下要切实保障罪犯申诉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罪犯申诉权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注重分析、区分情况、区别对待;理顺与罪犯申诉权保障相关领域的关系,完善罪犯申诉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适当生活水准权作为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我国监狱制度下,罪犯享有适当生活水准权是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完善监狱制度,进一步改善监狱设施,加强监狱法制建设,使罪犯权利的保护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监狱囚犯论》遵循科学的规律,理性地看待罪犯,融入宽容、正义、法治、权利、民主等现代行刑理念,确立罪犯在监狱改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罪犯必须对其犯罪行为负责;意味着罪犯对自己的矫正负有重大责任,是矫正的主导者.在罪犯的权利尊重、保障和实现上,将罪犯权利置于人权的高度,置于公民权利的同等位置,罪犯的权利就是公民的权利,因而一样地神圣.监狱要成为正义和尊重罪犯权利的一个阵地,监狱警察要真正成为罪犯新生活的领航者.  相似文献   

5.
宪法基本权利的性质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宪法基本权利是一种防御和对抗国家的消极自由权,这值得重新思考.在现代社会.宪法基本权利分为自由权和社会权,但不能既将它们视为性质的划分.又看作是范围的划分,自由权与社会权只可用来区分宪法基本权利的范围.而且,自由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权利,社会权也不只是一种积极权利.自由权与社会权的性质已经由对立走向融合,每项宪法基本权利都具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6.
关于全面实现我国罪犯劳动报酬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劳动报酬是罪犯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在现实中这一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实现,这既有历史因素的影响又有现实因素的作用。全面实现罪犯劳动报酬权具有重大的法治意义。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实现罪犯劳动报酬权的社会条件,应建立罪犯获得劳动报酬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监狱作为国家专门行刑机关,在对罪犯实施惩罚改造的同时,对罪犯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和与人身有关的其他权利给予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但由于重刑主义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不把罪犯视为同类的心理以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罪犯权利往往得不利有效的保护。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作为国家法律文明的窗口——监狱,有必要建立健全保障罪犯权利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罪犯劳动报酬权是参加劳动的罪犯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罪犯人权的重要保障。罪犯劳动报酬制度肯定了罪犯劳动的自身价值,是监狱日益走向文明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72条有关罪犯劳动报酬的规定中,罪犯劳动报酬的产生、罪犯劳动报酬的标准有其理论依据;比较国外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借鉴国外罪犯劳动报酬的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建构我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相似文献   

9.
罪犯身体健康权的缺损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权利有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之分。身体健康权是罪犯的应有权利和法定权利。但在实践中,罪犯的身体健康权存在着种种缺损。罪犯的身体健康权的缺损应通过刑罚处罚、行政处分、民事损害赔偿和刑事赔偿等主要手段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主要表现 :一是把罪犯当人看待是我国监狱对罪犯人权保障的出发点 ;二是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是对罪犯人权最富有实质性的保障 ;三是罪犯在服刑期间享有广泛而具体的权利 ;四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罪犯人权保障措施体系。展望其发展前景 ,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是以劳动者权利为中轴建立的法权体系,劳动者权利概念是劳动法学的核心概念。现有研究资源囿于方法论的局限,进展不尽如人意。构建内部和谐与外部稳定的劳动者权利的概念体系应遵循法律类型化的思维步骤,勾勒出作为"规定功能法概念"的劳动者权利之于劳动法律制度体系化功能的意义脉络。它必须清楚地表达原则与规范之间的关联方式。将类型化的劳动者权利的主导形象通过权利的"元形式"结构表达其规范意义,使原则与制度之间错落有致地搭配,从而将劳动法秩序的基本思想贯穿到劳动者权利规范体系的最深处,形成外部稳定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工会法人依法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既具有法人共有的民事权利,也具有自己特有的民事权利,即为实现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之特有宗旨所需要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代表权和监督权。但工会法人不应具有从事营利性活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部法律都要保护其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亦是旨在保护其所要调整的社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劳动者和资本者的合法权益,确定和保护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侧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在监督该法实施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地把握双向保护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工业社会,工伤是经常发生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请求权竞合时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困难。理性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工伤保险立法必须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应根据工伤发生的原因而适用不同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人权法对移民工人的保护以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而我国现行立法限制了外籍劳动者在华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对其他劳动权利的保护应当实行平等保护。目前以限制和管理为中心的规范方式难以充分保障外籍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我们应当建构出一套规范和保护在华外国人就业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宪法视阈下的劳动权是指宪法规定的有关取得和选择工作的权利及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由择业自由权与就业援助权为核心要素构成的一系列权利束。劳动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它应受到宪法合理的限制。劳动权与公权力、私权利存在冲突,应通过比例原则与平等原则、倾斜原则与协调原则调适。宪法视阈下的劳动权具有可诉性,建立宪法主导下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借鉴域外立法构建包括公益诉讼制度在内的司法救济和宪法救济模式,以确保劳动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引入沉默权的若干否定性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权的保障、对刑讯逼供现象的缓解方面的意义都掩盖不了其固有缺陷,即与中国法律传统不协调、与刑罚理论存在内在冲突、对被害人权益的变相损害、对法律的正义导向有消极影响。因而,在我国应当暂缓采用明示的沉默权制度,鼓励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如实陈述,而将沉默视为一种可接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后者是市场经济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劳动力产权实现的关键是剩余索取权.工会作为劳动者的群众组织,理应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为基本工作职能,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因应当下劳动者经济权益受侵害严重,劳动债权保护研究升温,目前主要围绕破产法中的劳动债权概念及其范围、清偿顺序、程序权利保护和破产法之外的工资与社会保险保护而展开,但由于研究不是从其债权本质属性的宏观视角出发,导致理论自身的自洽性问题和实践中的效果问题。故应当正本清源,对劳动债权的概念进行重构,对劳动债权再定性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劳动债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