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青团》2023,(9):17-21
<正>各地农村团组织始终坚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牢牢遵循为党培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根本逻辑,科学处理全团行动与分类指导、集中动员与科学推进、服务乡村振兴与服务青年发展的内在联系,将数字乡村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农村青年人才吸纳到各级共青团、青联、青企协等组织,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向上向善、创业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卢龙县针对农村青年人才队伍紧缺的实际,开展农村青年人才"磁石联盟"创建活动,探索人才与基层党建联合互动工作机制,打造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动力源"。聚焦激发创业热情,全方位"宣"。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针对农村青年特点,灵活设置宣传载体。组织县内5名获省级表彰的农村青年拔尖人才,通过电视、网站、宣传栏等渠道分享致富经验,播出系列专题12集,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农村青年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4.
洪扬 《唯实》2022,(2):70-7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壮大人才队伍,不限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便利的人才政策,加快聚集各类别、各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青团》2023,(9):34-35
<正>团江苏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部署要求,统筹实施“四进四促”乡村振兴青春行动,推动青年人才、青商企业、“青”融资本、青年风尚进乡村,促进乡村青年人才发展、乡村困难学子成长、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乡村社会治理提升,集全省团组织之力,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人才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先要振兴乡村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培育现代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如何高效培育人才并让他们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如何凝聚人才并让他们扎根美丽乡村,如何激活人才引擎,以人才的智慧和头脑赋能乡村振兴,让现代化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建功立业,是乡村振兴人才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沈阳市法库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扎实做好人才工作。以乡镇为单位,推进青年人才活动中心建设,成立农村青年人才党支部,多措并举汇聚各方人才,  相似文献   

8.
乡村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高质量乡村人才建设,促进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始终坚持创新理念,改善创新创业生态,处理好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科学规划人才开放战略,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019年,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率先开展了"归雁行动",选聘27名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回村担任村书记助理,为探索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开辟了有效途径。今年我们继续将高素质、专业化要求贯穿农村后备人才选、育、管、用全过程,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鲜明导向引领,充分激发村书记助理内驱力。用人导向是无形的驱动。要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用人导向,让政治上过得硬、业务上立得起、廉洁上没问题的村干部吃香,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1,(9)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也要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坚持引育并重,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长期以来,乡村发展受到人才短缺、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迟滞了发展步伐。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乡村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基层人才供不应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要求补齐人才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全链条推进乡村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子商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机遇。农村电子商务能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能改善农民生活。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发展,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政策支持、环境支持、人才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在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市场需求适应能力、促进流通领域转型、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良好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等方面进行努力,进而提升农业产品质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就业方式、促进农村市场经济规范化建设,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新乐市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动力,定政策、抓培养、搭载体、强服务同步发力,着力破解乡村人才振兴瓶颈制约,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定政策,做优重才环境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全面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配齐一班人马,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不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做好内蒙古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的要求,扎实推进内蒙古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近年来,团策勒县委立足地域特色,以团干部、电商从业青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等青年代表为主体,形成直播矩阵,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走深走实,以青年力量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进一步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贡献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青团》2023,(9):40-41
<正>“双争双兴”工程是2017年团山西省委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实施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山西共青团农村青年工作领域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工作。全省各级团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尽锐出战,聚焦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通过农村青年电商培训、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服务外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等工作培养青年人才6万余人,动员全省42.45万名青年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徐勇石健 《探索》2022,(2):77-88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以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味着将传统自然状态的乡村纳入现代化体系之中。市场化、社会化、国家化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三者相互作用、紧密相连,深刻影响和改变我国的农业农村。我国是在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的约束条件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这就导致农业农村在市场化、社会化、国家化进程中会面临诸多瓶颈性难题,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山东烟台“苹果村”为调查对象,发现该村在市场化、社会化、国家化进程中分别面临“中低收入”困境、人口流动减缓、有限公共服务等乡村振兴瓶颈问题。这些问题难以用经济理性、人口推拉、公共性等一般理论解释。解决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视角下,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足够的历史耐心和韧性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