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阜平县阜平镇色岭口香菇种植基地,沿着乡间公路向前走去,鳞次栉比的香菇大棚绵延四五公里,蔚为壮观。对于这样的场景,当地人早习以为常,他们关心的是大棚内香菇的长势和市场行情。在靠近村子一侧的大棚内,40岁的项庭琼正在自家的香菇大棚内忙碌,还雇着几个工人帮忙干活。她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计算着收入:二级菇4元左右,一级菇能卖6元以上,白光面的特级菇,少说也得8元以上吧,得赶紧采收,过期就不值钱了。在色岭口种植基地,项庭琼承包的香菇棚规模算是大的,有32排架子、28000多个菌棒。项庭琼是阜平镇色岭口村人,丈夫在外务工,这已经是她第二年种植香菇了,"每天都有技术员来棚里指导,技术方面也没有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香菇帽和香菇棒接触的地方有一层覆盖着的绒毛,香菇的最佳采摘期就在这层绒毛刚刚脱开菌帽的时候,早了晚了都不好。"曾经对香菇种植一窍不通的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村民高廷钰,在黔西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技术团队的帮助下,现在对香菇的培育得心应手,浇水、开棚、注水、采菇样样都会,成为村里的技术带头人。本着让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荆门市东宝区香菇产业经过30年发展,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何继续做大做强香菇产业,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含金量",也成为亟需破解的新课题。一、两万农民菇里"淘金"东宝区地处荆山余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栎木资源,山区农民素有种植香菇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4,(1)
茶薪菇是一种美味的珍稀食用菌,但其菌丝生长期长,出菇较慢。然而在茶薪菇出过一二潮菇后采用覆土栽培法,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生产时间安排春季2月下旬至3月接种栽培袋,4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季8月下旬至9月接种栽培袋,10月中旬至12月进行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5.
黄国华 《支部生活》2005,(12):31-31
沙坝脚村王培金家的院子里,两个黑色的大棚让人好生稀罕,而大棚内那整齐排列着的菌简“方阵”,更是壮观得让人惊叹不己。王培金的妻子说,她一个人还照看不过来,这建盖不到两个月的大棚内,上千个菌简长出的香菇已经卖了300多元钱。李继彩,村里食用菌协会的会长,正忙着查看王培金家香菇的长势,她试种的5000多筒香菇收入达8000多元。  相似文献   

6.
她,就是靠种植蘑菇发家致富的周宏霞,今年26岁,民和县隆治乡白武家村人。她的父亲周元生在10年前因车祸导致腿残,母亲也被腰间疾病所困。为了撑起这个家,她放弃求学之梦,勤修种菇技术,经过五、六年的勤奋劳作,终于走出了一条种菇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3月5日,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贫困职工李远力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去冬今春以来,该团工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温棚香菇,加快了贫困职工脱贫步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河南伏牛山百菌园食用菌生产线引入团场落户,同时制定了"一棚覆盖,全面脱贫"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正"以前我们夫妻在外务工,除去基本费用,一年最多只赚到三四万块钱。前年开始回老家种香菇,仅2个大棚的收入就比在外面辛苦一年挣得多。去年我一口气就整了16个大棚,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今年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蹲在自家的菌棚里,道真自治县河口镇梅江村村民向海敏开心地说。道真围绕打造"菜县菇乡"战略目标,从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入手,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食用菌主要有22个科72个属268种,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目前,贵州已有人工种植食用菌20多种。贵州的食用菌产业谋划是:大力发展优势大宗食用菌、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大宗食用菌主要是香菇、金针菇、平菇、黑木耳、海鲜菇、双胞蘑菇、大球盖菇;特色珍稀食用菌包括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姬松茸、灰树花、灵芝、茶树菇、猴头菇等;野生食用菌是指牛肝菌、紫花菌、奶浆菌、鸡枞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13日,北京305医院,王光美走完了她的传奇一生,享年85岁。在她的遗像旁,悬挂着一副刘源等子女写的挽联:“光明胸襟存正气于公于私可昭日月,美善心灵蕴大德为国为民堪立古今。”这副挽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王光美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种植香菇大棚30个30000棒,按每棒产鲜菇3斤,市场价每斤5元算,这样算下来,今年我们香菇产量预计90000万斤,产值约45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黎平县顺化乡顺洞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30多个大棚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格外吸人眼球,菌棚里,黑色遮阴网下,朵朵香菇肥厚可爱,茁壮成长,长势喜人,菌农们脸上个个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眼下正值食用菌上市的季节,顺化瑶族乡的香菇也进入了丰产期。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香菇基地离家近,每天有80元至100元的收入,随时都能挣点零花钱。"10月31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河坝村香菇种植基地,记者见到村民王天久,他正在和另外几位村民一起采摘香菇。在大棚的进门处,一张张"党员示范棚"的标牌十分醒目。标牌上除了印制着党员的照片,还有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服务承诺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25日,在剑河县革东镇五岔村,手捧一颗重约1公斤的大型大球盖菇,村民潘荣生笑得灿烂。"公司以每斤4元、每亩4000斤保底收购我们种的菌子,乡亲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纷纷加入合作社。"正在学习大球盖菇采摘技术的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潘我愚介绍说,从2017年10月种下菌丝起至今,合作社的160余亩菌地里,已经产出了200多公斤大球盖菇。秋收过后,剑河县扶贫、农业等部门引导农户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稻草、谷壳、秸秆等生物废料作为生产  相似文献   

14.
古县岳阳镇偏涧村韩嵩耀,近年来从种植双孢菇起步,发展到舍饲养牛、种植苜蓿等,形成了“牛~菇~草”产业链生产模式,趟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富裕之路。2001年,古县县委、政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出了发展双孢菇。当时大多数农民认为风险大而不敢种植,有的种植也只是试种一小棚。而韩嵩耀则在县、镇的支持帮助下,大胆种植了5棚,当年就获利2万余元。2002年,他继续扩大规模,投资4万余元,发展双孢菇17棚7000余平方米,年纯收入达10万元。在发展双孢菇的基础上,2003年又投资10万余元,发展舍饲养牛,建成标准牛舍一处,饲养鲁西黄牛、夏洛来、西门达尔…  相似文献   

15.
磐石市取柴河镇王家村的栾玉霞,今年30岁。几年前,她还是个不出家门的普通农家妇女。但如今,凭着一股闯劲和苦干的精神,她同丈夫李树才通过生产和贩运滑子蘑、香菇等地产品,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经纪人。 栾玉霞从1991年开始种滑子蘑和香菇。刚种的时 候,由于技术不过关,菌种常常出问题。 她就和丈夫一起研究,并外出拜师学 艺。一次次失败,她没有气馁,接着一次 次试验,最后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通 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家逐渐富了起来。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她积极向村里的群 众宣传种蘑菇的好处,并主动带动群众 种…  相似文献   

16.
农民在地里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盼的就是秋收的喜悦.然而,南江县上两片区的唐晓红等6户农民在2003年的秋天盼来的却是灰暗的季节.别人稻田里的稻谷金穗灿灿,而他们的稻田却丰收无望.稻田欠收,问题出在哪里?唐晓红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当她弄清问题的原委后,2003年10月18日,她毅然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向"劣质稻种"讨"说法".  相似文献   

17.
正广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以发展菌菇种植为抓手,大力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思想"贫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销售、稳定增收等五大难题,全县菌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全县发展菌菇大棚500余个,占地1100余亩,年产各类菌菇150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720元。2019年,广平县241户519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  相似文献   

18.
短短3年,一所学校实现了由中专到大专再到研修班的跨越式发展,一位女性撑起了一片天空。她,就是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现任校长雒蕴平。敬业:独特的人格魅力“简洁中求真,生动中求实,精炼中求新”这是雒蕴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风格。她28年如一日,凭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赤子之  相似文献   

19.
引子 1969年10月,安徽省当涂县一个部队干休所里,来了一位身着草绿军装、头发花白、和蔼慈祥的老人。她默默地,一住十几年。1981年8月,她被落实政策,离开了这个干休所。她悄悄地走了,没有人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安徽省妇联搜集妇运史资料的同志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她。1982年盛夏,我们在  相似文献   

20.
正时下,在绥阳县郑场镇伞水村香菇种植基地,菇农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香菇。"这种看着大,但是不能采,要明天才能采。这种在‘拉白丝’的,包卷在里面散开的刚好就能采。"娄方梅是个采菇的能手,今年已经采了2个多月,每天采摘200到300斤。据娄方梅介绍,香菇采回去后,还要按大小分等级,这样才能卖出好价格。2017年以前,娄方梅靠打零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