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刚 《党课参考》2020,(3):82-8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正人才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先要振兴乡村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培育现代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如何高效培育人才并让他们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如何凝聚人才并让他们扎根美丽乡村,如何激活人才引擎,以人才的智慧和头脑赋能乡村振兴,让现代化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建功立业,是乡村振兴人才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1,(9)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也要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坚持引育并重,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长期以来,乡村发展受到人才短缺、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迟滞了发展步伐。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乡村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基层人才供不应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要求补齐人才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全链条推进乡村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春色足,万物生,沉寂了一冬的黑土地被春风拂醒。整修农机、平整土地、培土育苗、打井布管,黑土地上农事渐起,田野间处处洋溢着生机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抓党建促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一批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农人”逐梦沃野,激励更多“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将业绩写在大地上,让人才与乡村之间实现“双向奔赴”。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城里人愿意到乡村来、本地人愿意留在乡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绿色转型发展,走生态振兴道路,激活“人、地、钱”资源要素,绘就了乡村振兴的醉美画卷。岳石洪村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东南部,座落在“三楚第一山”东方山脚下,全村12个自然湾,820余人,四面环山,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88%。该村铜铁矿资源丰富,最早采矿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岳石洪村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矿山经  相似文献   

7.
正为培育一批扎根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人才,石家庄市藁城区在乡镇建设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7类农村青年全部纳入"农村青年人才库",构建起人才递进式选、育、管、用链条,真正将人才吸引来、让人才留下来、把人才用起来,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长期以来,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柳湾镇党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厚植乡村人才成长土壤,积极引导人才奔向乡村一线,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水。一、党建引领,压实人才振兴“责任链”明晰责任、压实责任、严考责任是确保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和保障,人才振兴工作也不例外。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杨柳湾镇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一名党委成员主管人才工作,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相似文献   

9.
正遵义市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坚持选准"领头雁"、派优"排头兵"、建强"后备军",集结冲刺乡村振兴的"人才矩阵",全力为接续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力量和智力支撑。"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永清县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做好聚才、育才、用才文章,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突出党建引领,做好聚才文章。推行县委书记抓人才工作机制,印发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十项措施》文件,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推动落实落细各项待遇保障,让乡土人才留得安心,干得舒心。在橄榄核雕、花卉销售、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推行“党建引领+乡土人才+乡村振兴”模式,实施“三年千人引培计划”,自2020年起,累计培养乡土人才600余名。  相似文献   

11.
<正>宝清县委组织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实施以“铸魂、铸基、铸旗”为主要内容的“三铸工程”,着力找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速人才、资金、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配强班子、建优队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中展现组织力量和人才优势一是在选优配强上做文章。宝清县委组织部坚持“优中选优、整体提升”的思路,以乡村两级换届为契机,整合全县干部资源,拓宽选人视野,多渠道充实乡村两级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019年,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率先开展了"归雁行动",选聘27名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回村担任村书记助理,为探索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开辟了有效途径。今年我们继续将高素质、专业化要求贯穿农村后备人才选、育、管、用全过程,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鲜明导向引领,充分激发村书记助理内驱力。用人导向是无形的驱动。要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用人导向,让政治上过得硬、业务上立得起、廉洁上没问题的村干部吃香,  相似文献   

13.
左杰婷 《山西青年》2022,(8):122-124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所需要的人才,建立了长效的人才机制.当前,我国面临乡村人才匮乏与乡村人才振兴矛盾的现状,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要与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发力,为乡村人才振兴搭建平台、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彭杨扬 《当代贵州》2023,(46):58-59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大基层妇女已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她力量”。把乡村妇女力量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能动主体,可以推动各类妇女人才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高等学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普通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高校应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人才,满足乡村振兴对社会工作学科人才的需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校地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与实践合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觉悟高、  相似文献   

16.
罗添仁 《实事求是》2024,(1):103-112
边疆民族地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与关键环节。基于对云南“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进行调研、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及整理形成的案例库,结合云南省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政策文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炼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一种驱动机制,即通过政策创新激活乡村人才“引擎”,辅之以柔性动员的方式用乡愁乡情引发各类人才的情感共鸣,能够不断激发乡村人才振兴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云南“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实践初步证明,政策创新与柔性动员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祁连县坚持抓重点与补短板强弱项结合,依托“天境人才”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注重发现、培育、使用好“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切实强化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汇聚活水之源。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配强“指导员”。  相似文献   

19.
宋楠 《新长征》2020,(1):16-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五大发展路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体现为知识与视野层面的消费价值以及收入提高、幸福感提升的投资价值,外在价值表现为儿童和成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对乡村经济、文化、生态振兴的推动。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优质的乡村教育公共服务将吸引更多人才驻留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