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著名战斗英雄曾南生,新邵县雀塘镇夏家村人,1932年3月16日生,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1951年3月的一天的下午1时,曾南生所在该连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撤离吾野坪北山阵地。七班战士曾南生和李克先由副班长于廷起带领接受了掩护部队撤离的任务。部队开始撤离吾野坪北山时,曾南生他们突然发现前沿阵地上的3个小山头已经被敌人占领了。他们立  相似文献   

2.
张玲 《党史纵览》2012,(5):26-29
1948年6月22日,在安徽泗灵睢县的四屏山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方指挥战斗的一位年轻指挥员,面对重重包围的敌人,镇定白若,沉着应战,组织36名队员,全力掩护另外两组队员迂回突围。在他的指挥下,掩护组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先后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6,(10)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纵队先后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于十二月初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从全州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全军的后卫。十一月廿八日从雷口关进入灌阳后,一直在水车一带阻击敌人,掩护红军后续部队渡湘江。三十日凌晨,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他们正  相似文献   

4.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刘伯坚奉命留守,掩护红军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拒绝敌人诱降,壮烈牺牲。依依惜别送战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并增设赣南军区。调刘伯坚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指令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奉命担负于都河的架桥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刘伯坚每天都在架桥工地与广大指战员们共同奋战,很快在宽阔的于都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长长的浮桥…  相似文献   

5.
正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卢德铭率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实行战略转移,途经芦溪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袭击。卢德铭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率部阻击敌人,不幸壮烈牺牲。对于芦溪一战的惨重损失和卢德铭的牺牲,毛泽东非常痛惜。38年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茨坪同江西省委负责人交谈时,他感慨地说":井冈山道路  相似文献   

6.
罗炳辉是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时,他率领红九军团随红一军团之后,从侧翼掩护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春天,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抢渡乌江。中革军委指指示红九军团留在乌江北岸,迷惑、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渡江南进。 善于机动作战,素有“游击专家”之称的罗炳辉,率领部队在黔北老木孔、瓢儿井等地重创敌军,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狼牙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海拔1105米,山势险峻,状如狼牙。狼牙山是一座英雄山,以抗战时期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8月,侵华日军7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包围了狼牙山,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当时留下担任掩护大部队转移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某部第七连。完成任务撤离  相似文献   

8.
王亚 《党史天地》2006,(10):11-15
一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撤离遵义,北上向土城、赤水前进,准备渡过赤水河,夺取长江的渡河点,迅速渡过长江。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休息了10天,蒋介石才调集其嫡系和川滇湘黔4省军阀部队向遵义城合围。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来到遵义,并继续向北追击  相似文献   

9.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第七连第六排第二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  相似文献   

10.
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党员干部、党外人士和革命群众,隐姓埋名,忍辱负重,历经艰辛,出生入死,长期战斗在中共秘密战线上,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以新闻职业为掩护、长期在敌人心脏里战斗的中共地下党员袁殊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1.
崇敬董慧     
陆寿钧 《党建文汇》2002,(14):18-18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彭德怀奉命率领红五军800多人坚守井冈山,与数倍于己的敌人鏖战了一个多月,井冈山失守。于是红五军决定突围下山,康健、宋任穷便受命率领特务连走在红五军的后面,担负掩护任务。  相似文献   

12.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炮声隆隆为我们送行为掩护大部队迅速撤离苏区,我所在的红五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与国民党军主力中央纵队周浑元、罗卓英部在兴国县老营盘白云山下激战了三天两夜。当时敌人兵力大于我10倍以上,还有空军支援与配合。由于兵力火力对比悬殊,这一仗打得极其艰苦。战斗中,尽管英勇的红军战士杀退了敌人多次猛烈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守住了重要阵地,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在老营盘战斗时,我任红五军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根据上级命令,我率领800名学员投入到激战中。学员们沉着应战,视死如归,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轮番攻击,毙伤大量敌军,最后奉命撤出战斗,转移到兴国县的高兴圩集结待命,等待下一步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4.
李琪,1914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长期在晋绥边区八分区敌后,曾多次被敌人追捕,但都在当地群众的巧妙的掩护下化险为夷。李琪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于江青的残酷迫害中。  相似文献   

15.
赵懿春 《世纪桥》2003,(5):32-32
65年前,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8位抗联女战士在主动担负着掩护大部队转移中,英勇抗击日军袭击,面对敌人合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最后毅然背着负伤的战友,投入凶猛暴烈、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在中华民族史上,立下了一座傲岸千古的巾帼丰碑。“七七事变”后,为了配合全民族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各部主动出击,袭扰敌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牵制着四五十万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为了巩固后方,从1937年下半年开  相似文献   

16.
小卫 《世纪风采》2010,(3):43-46
翻开中共情报特工史,袁殊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营垒,在复杂的环境中与敌周旋,为党获取了大量的战略情报,成功地掩护了潘汉年及其情报班子,为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5,(9)
一九三四年1月1日敌第二十一军第五师陈万仞部反扑,贺龙和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红三军撤离黔江,转回湖北咸丰、利川境内。在咸丰之活龙坪建立临时后方安置伤员,并留军部便衣队队长刘汉清、副官花顺桃等负责掩护。刘等以后就在这一带组成了一支游击队。1月8日趁利川之敌新三旅的一个团  相似文献   

18.
正1936年2月下旬,鉴于敌军力量增多,红军在黔大毕继续活动形势不利,红二、红六军团决定放弃毕节县城,撤离黔西北,进行转移。2月27日,红军进入乌蒙山区,由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围追堵截,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在乌蒙山区与敌军展开回旋战。从3月2日至29日,乌蒙山回旋战历时近一个月,红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在运动战中调动敌人、疲惫敌人,打击敌人,摆脱了强敌的围攻。乌蒙山回旋战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一次成功战例。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红四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陈伯钧,四川达县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长征时,先后任师长、军团参谋长、军团长等职。长征路上,陈伯钧率部以能打防御战和掩护战著称,为长征的胜利建立了重要的功勋。英勇顽强的掩护战1934年10月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从于都出发,踏上长征途程。从五军团参谋长职位上调到十三师任师长的陈伯钧,率领全师人马于18日夜间从兴国县启程,当时,陈伯钧正身患虐疾(俗称打摆子),浑身软弱无力,时好时坏。这时,军团令陈伯钧率十三师负责掩护中央纵队行动。11月1日,陈伯钧率部冲破江西敌人的封锁线,又指挥三十八团,击溃盘踞铝厂…  相似文献   

20.
王治国 《学习导报》2011,(14):38-39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夺取延安。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英明的战略决策,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陕北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