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国春秋》发表《罗家伦主持中央大学》一文,其中提到罗家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这份5月4日当天北京唯一的印刷品传单,首次提出了‘五四运动’一词”。这个说法与史实有出人。罗家伦的确是《宣言》的起草者,但并未在宣言中提及“五四运动”一词,该词首次出现于他的《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中。罗家伦1912年进上海新式学校复旦公学,初步接触新思想和新出版物,1917年入北京大学,主修外语和外国文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1919年4月底,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5…  相似文献   

2.
广田 《瞭望》1989,(46)
鲁迅先生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六日致杨霁云信中说:‘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的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上,……后有恽铁樵的批语。’这里指的‘文言的短篇小说’是《怀旧》,当时署名周逴。发表的刊物不是《小说林》,而是《小  相似文献   

3.
任贞 《求知》2002,(11):19-21,3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到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4,(4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在北京召开,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甲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并决定于明年九月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5.
时政要览     
《求知》2007,(4):1-1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月3日至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3月5日至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40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0,(26)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专电以《英雄登上地球之巅》、《驯水记》、《历史的审判》等名篇而载入中国新闻史册的一代名记者郭超人同志,今天上午9时零5分在北京医院病逝,永远放下了他手中那支曾经写过一篇篇不朽之作的笔 今年65岁的郭超人是1956年从西藏高原开始新闻生涯的。作为新华社记者,50年代,他记录了西藏百万农奴埋葬农奴制的翻天覆地的斗争;60年代,他在珠穆朗玛峰记录了我国登山健儿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的壮举;70年代,他记录了亿万人民在驯水的征战中创造的可歌可泣的业绩;80年代,他记录了“四人帮…  相似文献   

7.
时政要览     
《求知》2007,(2):1-1
2006年12月12日至13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2006年12月23日,中共天津市委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2007年工作意见》;2007年1月8日至10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200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发出关于印发《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的通知;2007年1月10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中央全会史上尚属首次。习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不止一次地强调法治理论对我国的重要性。新华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中国的发言做出总结,形成了《习近平眼中的"法治中国"》一文。本文以柏拉图《法律篇》为视角,试简评习近平总书记法治中国中"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肖雄 《学理论》2009,(17):144-144
在《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1期,刊有两篇讨论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的文章:一是张振口的《抗日战争:八年还是十四年?》,其维护习惯已久的观点,坚持“八年”说,认为抗日战争应始于1937年7月7日,另是刘庭华的《论“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再次讨论早已有人提出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应始于1931年9月18日。两篇观点不同的文章同刊于一期,很明显的用意是对此问题进行学术争鸣,引起持各种观点的学界个人展开争论,这是学术界应具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算起,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八年了,在这期间,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那么,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认为,大量的事实表明,它必将和正在走向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4,(18)
16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于三月三十一日在北京闭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一九八二年的人口普查工作是“一次伟大的成功,是对世界人口学的历史性的贡献”。△第三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了新的全国侨联领导人。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彭真、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与会全体代表。△吴学谦外长同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北京举行了两次会谈。十七日,赵紫阳总理会见杰弗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2,(1)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和审议了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代表民进第十四届中央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从报坛步入文坛 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萧军和朋友方未艾住在一家小旅店。萧军写了一篇《暴风雨中的葩蕾》,揭露日军占领沈阳的暴行,投给了哈尔滨《国民日报》发表出来。之后,他和朋友又写了几篇文章,陆续在《东三省商报》、《国际协报》发表。萧军受《国际协报》副刊主编裴馨园的邀请,协助编辑副刊。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9,(47)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1989年11月9日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989年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之前,中央政治局于10月30日至11月3日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了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全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审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6.
一勺 《瞭望》1995,(17)
关于“半夏”一勺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的《且介亭杂文末编》中收了一篇包括九段小杂感的文章,题为《半夏小集》。它原写于1936年8月间或9月初,等到在附家》月刊10月号刊出时,鲁迅已经病逝了。此文的题目曾引起争议,各家的看法中以冯雪峰的解释最为确切。他说...  相似文献   

17.
姜文净 《民主》2013,(1):10-13
从这一时刻起,民进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2年12月2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圆满闭幕。大会听取并审议了民进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和《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由205人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后,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赵文娟 《民主》2023,(1):20-23
<正>2022年12月18日至19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出席开幕会并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致贺词。大会听取并审议了民进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和《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由209人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正《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于1915年在系统研究黑格尔和其他哲学家的辩证法思想之后写的一篇总结性笔记式短文,于1925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在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后收进《哲学笔记》中。全文虽然不到2900字,但却准确、精当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发展,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