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事审判改革与法院法医工作徐宏煦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342400)在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审判案件中,法医学鉴定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证据,已越来越受到市判人员的采用和信任。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法院法医工作应适应新的庭审方式,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如何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是刑事审判工作的重心,也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刑事审判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刑事庭审方式改革一席谈一年来,遵照任建新院长在第十六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报告中关于“进行审判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已成为法院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精神,全国各级法院的审判人员,都在思考并探索这一新时期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将要...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必须保证并不断提高办案质量,这是民事审判工作必须切实抓好的根本大事。只有抓好了这件大事,才能改变民事审判工作忙乱被动的局面,避免和解决好由于办案质量低而造成的上诉、申诉多,重复劳动多,案件积压多,群众“告状难”的恶性循环。所以,保证并提高办案质量,是一个关系到民事审判工作全局,也是关系到民事审判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保护民事合法权益,促进安定团结,服务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形势下民事诉讼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及民事案件(含经济纠纷案件,海事海商案件等,下同)在种类、数量上的急增,对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进行改革这一问题渐为握掌民事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和我国诉讼理论界关注和重视.几年来,一些人民法院就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求索,诉讼理论界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若干探讨.然实践的求索与理论的探讨都显得步履维艰.究其原因,在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点未有确立.笔者以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应以科学调整我国民事诉讼结构为基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全方位展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审判机制,实现民事审判速率、效益的同增共长,概与民事诉讼结构的科学调整攸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民法院工作主题,注意总结2008年以来全国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民事审判工作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应划归公诉案件李永君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清道护航的形势下,“执行难”越来越成为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和民事审判工作的严重障碍。据调查,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前者尤甚),几乎每个基层法院都遇到当事人拒不...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早在1989年第14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就提出要抓公开审判,以后第15、16次会议都把公开审判上升为审判方式的改革问题。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改到哪里去,就是解决一个庭审功能的问题。过去一些好的传统要肯定、要发扬,如强调对人民负责、强调便利群众、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民事审判要做思想工作、强调调解,这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不是改革的方面。但是,在新的时期、新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审判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审判的协调刘乃忠,向俊一、民事诉讼中调解和审判的相互位置及关系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审判机构的职能,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增加透明度,我国各级法院从八十年代后半期起纷纷开始了对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民事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审理新类型案件的几个问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建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关系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反映到审判工作中就是各种新类型的大量出现。这些案件涉及刑事、经济、民事和行政等各项审判工作,有的是以往从未遇到过的;有的过...  相似文献   

11.
各位代表: 现将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人民法院工作的主要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坚持审判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基本任务,认真执行宪法和法律,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审结的各类案件逐年上升。1993年至1997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海事案件22 417744件,每年平均递增11.47%;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13 879件。二是审判工作领域不断拓宽。随着立法的加强,新法律的不断颁布施行,出现了大量新类型案件。三是审理的大案要案越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大胆的审判机构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民事审判新格局。两年多来,民事审判改革在扩大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实施繁简分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强化合议庭职权、改革和规范法律文书的制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现代民事审判机构体系奠定了基础。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于今年3月26日在广东省南海市召开了全国民事审判…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于今年6月召开的。会议的基本精神,就是要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武器,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在新的形势下,开创民事审判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总类卷首语·开篇寄语本刊编辑部(1.1关于今后人民法院的工作任务任建新(5.1 言论社论·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1.3杜论·全面开展审判工作为加快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2 .2社论·坚持开展“打假”斗争 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转(4.2社论·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0.2对房产案件证据的适用扣车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华冬梅张英绍.强化“十个方面’.工作搞好民事审判咋 宋纯新行政诉讼中撤诉的几个问题痢l)祠多齐奋闭妥井才干徐编浦注昆肖如n刁、尚黑 罗明举(4.9 田四舫(4 .11卜理 王悠生(4.13 去几才一巴生巴I月,」进一步彭 强宏刃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 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 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新举措庄淑珍,向俊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繁重的审判任务的要求,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我国各级法院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纷纷对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种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刑事自诉案件审判工作的客观需要,对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方式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一、进行刑事自诉案件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如同其它诸类案件一样,刑事自诉案件也在逐年大幅度增长。以德州市法  相似文献   

18.
本期要览     
1990年12月第五次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来,民事审判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日趋突出.如房地产案件、劳动争议案件、涉港澳台案件的内容、类型较以往大为不同.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民事审判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请看本刊记者易新从刚刚结束的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发挥的报道《职能观念服务》,向您介绍当前民事审判工作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情况和特点我国劳动法实施10多年了。劳动法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中新的重要的类型,数量大幅度增加,群体性纠纷也不断出现;劳资矛盾不仅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也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案件数量上升趋势明显,群体性争议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全面推进各项审判工作,坚持严肃执法,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执法条件,进一步加强法院的自身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和作用,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这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1995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民法院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