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母亲的智慧     
正母亲年轻时随为了讨生活的父亲一块来到了七十一团,原本有工作,但因那时家里孩子多(母亲一生生育过7个子女),母亲就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可是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为了孩子能活得好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自己晾挂面。就是别人把面粉拿来,母亲把这些面粉和成面,然后拉成二三米的长面条进行晾晒,干了以后切成30厘米  相似文献   

2.
1「故事」中国男孩洪战辉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全家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他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  相似文献   

3.
一脸沧桑的中年汉子,打来洗脚水,放在年过八旬的老母亲面前,用手试好了水温,才把母亲的脚放进去。他蹲在地上一边慢慢地搓揉,一边和母亲聊家常。冬天脚冷得快,他又拉开衣服,把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脚,揣进自己的心窝里暖着,直到暖热了,才放回被窝里。  相似文献   

4.
“我对党和人民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是她们的辛勤培育才使我由一个贫苦牧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内蒙古农业大学蒙古族领导科学研究专家那仁敖其尔教授动情地向笔者倾诉了他的心声。1936年9月,那仁敖其尔出生于内蒙古科右中旗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母亲的早逝使他在幼时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也使他过早地懂得了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他一边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弟弟,一边不畏艰难,刻苦自励,发愤读书。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所走过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在民间盛传。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盗银偷金,犯了死罪。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打开了欲望的闸门,就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党员  相似文献   

6.
歌唱祖国     
几年前,有位年近六十的老者,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去世了。当他谈起此事时,在他脸上、那张沧桑的脸上,我看到了几分无助。那天,他给我讲了他母亲的许多小事,虽然他没有流泪,但我分明感觉到他心里的痛,痛彻肺腑的痛。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你知道吗?不管人多么老,只要母亲在,他就是孩子,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还可以随时向母亲诉苦和撒娇的……我不想加深他的悲伤,就强忍着泪水,但我深深地感觉到:世界上最疼他的那个人去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不常出差的年轻人这次要出差,是去很远的地方,而且途中还要辗转好多个地方。临行前,母亲在一旁为他整理行囊,不一会儿,便装了鼓鼓囊囊的一大包东西。他一边翻拣着背包一边露出不以为然的笑意,因为里边除了必要的物品之外,可带可不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他对母亲说,出远门,不需要拿这么多东西的。  相似文献   

8.
碧红 《党史文苑》2001,(1):43-44
廖承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1983年6月,廖公猝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 廖公的母亲何香凝女士能诗擅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意态生动逼真。在母亲的熏陶、影响下,廖公自幼喜爱绘画。 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旁,一边研墨,一边琢磨,有时实在忍耐不住,就提笔画起小人像来,虽然笔法稚嫩,但人物却栩栩如生。当何香凝发现儿子的特长后,不无…  相似文献   

9.
正讲台上的他,温文尔雅,谦逊潇洒。然而,我们却很难想象,在过去八年,各种不幸的遭遇接连降临到他的头上。自2009年开始,他的母亲和妻子相继患癌,他一边跑医院、一边站讲台、一边热心公益,几年来在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的情况下,还完成了一本充满大爱的肿瘤医学科普书籍《生命如此美丽》。他就是用忠心、爱心、热心诠释大爱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张贵平。用忠心,潜心教育。张贵平老师在《公务员制度》这门课上,抓  相似文献   

10.
义务邮递员     
艾孜买提是个可爱的维吾尔族孩子,正读小学二年级。早些年父母离异,他跟着爸爸在新疆生活。2005年春天,当草原上开满鲜花时,小艾孜买提忽然非常想念起母亲。关于母亲,他只知道她是辽宁省大连人。于是有一天,小艾孜买提偷偷上了火车,一个人跑到大连来找妈妈了。12岁,毕竟太小了,艾孜买  相似文献   

11.
迟开的花蕾     
人们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园丁,那我们就应该像母亲那样悉心地爱护孩子,像园丁那样精心培育幼苗。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正如一位师者在其文章中写道:“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一部影片<我们的孩子>,它反映了都市小学与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刻画出城乡的差距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边教学资源丰富,有外国人教英语,父母可以在家陪着做功课,放学还有各种补习班加强课辅;一边连自己的英语老师都没有,一个老师要教好几个学校的英语,有问题要等到下一次上课才能得到解决,父母多半在山下打工,孩子放学回家都要帮忙做家到爸爸必须大费周折:母亲背着小的,牵着大的.  相似文献   

13.
陈正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两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抚养权判给了母亲。母亲在县剧团上班,且经常有外出演出任务。很多时候都顾不到孩子,所以孩子得长期随年迈的爷爷(外公)一起生活。七岁时,剧团改制,母亲下岗了.生活所迫,母亲南下广东打工。长期的单亲生活与隔代教育等因素,使他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过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党员文摘》2006,(5):F0002-F0002
2005年12月7日.是重庆黔江小女孩倪东艳8岁的生日。可这天早上.父亲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停止了呼吸.小东艳从此就开始了独自照顾智障瘫痪母亲的艰苦生活。照片中的家简陋而昏暗.她就将作业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作业。曾经有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小东艳却回绝了,因为她舍不得丢下智障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一两年前,媒体大力宣扬几位大学生。有的带着小妹读书,打工维持两人学费。有的把病重的母亲带到学校附近,干活挣钱为母亲治病。有的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没说的,个个品德高尚,堪称当代青年人  相似文献   

16.
魂兮归来     
古人认为,人都有灵魂。灵魂,是人的主宰。人失掉了灵魂,生存就要成问题。记得小时候,我病躺在床上好几个月。骨瘦如柴,两眼无神,临到了生死的边缘。母亲急得到处为我求医求药。隔壁徐大娘见了我病羸无神的样子,跟母亲说,这孩子掉了魂了,得赶快给他叫魂。母亲就在黄昏,点着灯笼,绕屋三匝,为我叫魂,一连叫了三天。此后,我的病竟然慢慢好起来,眼里渐渐有了神。母亲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17.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以及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恐惧对孩子来说,比肉体的疼痛还难忍受。在贵阳的一次爆炸事件中,由于母亲没有把7岁的儿子抱进怀里,从此这个孩子不再开口说话。他走不出恐惧,因此自闭。 我还看过这样的报道,一个17岁患骨癌的男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0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PICU(儿童重症医学科)病房里,婴儿成成(化名)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正等待着母亲来接自己回家,管床护士一边整理被子,一边和成成逗趣。"我是云南镇雄的,孩子患的是呼吸疾病。"抱着痊愈的成成,成成母亲非常激动,"在贵阳妇幼保健院PICU的这些日子,医生和护士都很负责,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我的孩子才这么快康复,真的太感谢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是贵州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收治危重症患儿最多的儿童重症医学科医院。每年收治来自全省各地以及周边省  相似文献   

19.
1.适当越位:以免偷走了孩子的梦许多年前.一个十岁的男孩一直梦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后.他伤心地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了这一切.母亲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男孩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183;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母亲的那句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想到她的儿子能成为名人,也许她根本没有指望过靠自己的三言两语去改变儿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人;在年迈的母亲眼里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敢于担当、勤劳的丈夫;在孩子眼里他又是一个慈祥可敬的父亲。他就是现年已53岁的军垦第二代,二师二十二团林管分站职工,共产党员张金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张金平从事养蜂工作已有34年了。他总如一只小蜜蜂般辛勤奔忙,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