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革命史课程只讲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远离当代,现实感不强;偏重革命的历史,忽视经济建设的历史,缺乏实用性;体系落后,内容陈旧,与时代要求有距离.凡此种种,理论脱离实际的缺憾,使学生关心的许多现实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革命史课程现有体系不作大的改变,仅仅进行枝节上的小改小革,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长此以往,中国革命史课程必将失去生命力,成为学生的负担,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十四大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它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鼓舞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同时,十四大报告也向我们指出了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学的前景.一、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比较教学步骤,牢牢坚持全面、客观、历史和积极的原则,把毛泽东思想与相关理论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杂志之一,是五四前后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有影响的刊物.笔者翻阅安徽各地的革命史、党史资料时,发现全省各地市、县(区)的党史、革命史中,都提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传入当地.在当时的物质文化条件下,发行量只有一千到一万五六千份的<新青年>能够传到安徽各地,应该说相对于其他省区而言,它在安徽的传播和影响是比较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史,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一门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同哲学,经济学一样,都要求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不同的是,中国革命史的教学,是要根据近现代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进行具体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思想的教育.这种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思  相似文献   

6.
有些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了解甚少,有的甚至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这一情况说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革命史教育更显得重要;与此同时,在各大专院校中,尽管中国革命史都被列入必修课,但学生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重视外语课,轻视中国革命史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风气差,为考试过关而突击应付等,这就使中国革命史的教学还远未达到发挥正确的政治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目标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工作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革  相似文献   

7.
一、比较的教育方式“有比较才有鉴别”,科学的比较方法是认识和分析事物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开放条件下,广大学生,视野较为开阔,比较喜欢用比较的方式思考和提出问题,尤其偏爱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对纵向比较往往缺乏兴趣。正面教育中,要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正确运用科学比较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目的,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既要从纵向比较中研究问题,又要不回避横向比较方式。在纵向比较时,要着重抓住建国前后和三中全会前后两个关节点,使学生了解旧中国的贫穷落后  相似文献   

8.
留法勤工俭学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页。他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经过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的洗礼,勤工俭学的学生尤其是其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者,成为中国第一批最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留法勤工俭学的初衷并非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它是一场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运动。实践出真知,先进的实践造就先进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9.
比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纵向比较,一是横向比较。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人们对于纵比,即把新中国与旧中国对比,一般是心服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可是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把中国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大陆与中国的台湾比较,似乎有些丧气。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横比时没有注意选择可比的对象。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之间,有的是历史起点和基本国情大体相似,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如中国和印度就属于这种情况;有的是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史的教学与其他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一样,要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的成才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即把从政治思想上育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者说,其根本目的或者总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现仅就以下问题略谈浅见。一、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的重要意义正确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中国革命史上的人物,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正确评价这些人物,可以具体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程,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同的历史条件产生不同的历史人物。要正确评价革命史人物,首先要弄清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风貌与有关的历史事实。如慈禧太后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相似文献   

12.
倪昕 《世纪桥》2010,(17):73-74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同时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历史教学的双重特点,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一种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放在世界背景中考察,从全球视角下审视中国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加深对中国道路的理解,也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中国历史知识与世界历史知识之间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劲泰 《新视野》2008,(1):76-78
等级思想是指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围绕着社会等级秩序关系所形成的各种理论以及不同的观点,等级思想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在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存在着纵向的"君臣父子"与横向的"士农工商"两个基本等级序列,每个人在等级序列的地位不同,决定其贵贱高低的差别.等级思想围绕着等级的维护、限制以及道德要求而展开,孔子将等级思想系统化,提出了"君臣父子"的理论,以后等级思想在各家各派的学说中都有大量的反映,不断地被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文化传统中哲学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就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观点进行孤立的研究,应提倡用比较的方法,使研究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开展。比较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如中国与苏联、东欧,纵向比较如邓小平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本文无意于在广泛的方面开展比较研究,只是着重谈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便在比较中揭示它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由此促进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化。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列宁不仅站在他所处的时代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地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则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艺术、语言艺术、演示艺术、教态艺术.也唯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才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尊重历史事实,重视理论概括”,这是每一位史学教育者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理论概括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仁。 一、理论概括的重要性 重视理论概括,力求从史实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对于《中国革命史》教学来说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概括,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揭示历史发展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的通知》以来,各高校先后将中共党空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是必要的。但是,改革后的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也遇到了新的困难,出现了新的矛盾。这主要是:1.内容与课时的矛盾;2.内容与形式(形式主要指教材名称)的矛盾;3.教材内容与教材体例的矛盾;4.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的矛盾;5.大学课程内容与中学课程内容的矛盾;6.中国革命史课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矛盾;7.历史性与理论性的矛盾;8.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举,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运行中,充分显示了她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从纵向比较看,既优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多党竞选制造成的乱象,更优于国民党一党专政制独霸天下所造成的民生凋敝、百业萧条。从横向比较看,她既优于  相似文献   

19.
<正>1949年10月以后,随着中共党史研究与教学的发展,中共党史学科的理论研究也发展起来,相关成果不断问世。1950年,胡华在《怎样教学革命史》一文中,谈到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时,就提出了科学性的问题:“为了把此历史提高到马列主义科学的地位,还要认真有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正确的观点来研究。”1这里已提出了只有掌握正确的理论,只有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才能提高到科学的水平。这是对研究中国革命史说的,  相似文献   

20.
在理工科大学中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怎样才能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和要求,怎样使这门课程成为有质量、有影响和受欢迎的课程,我想,这是所有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本人带着这个问题,在理工科的本科班中进行了一次课堂问卷调查。这是一个较标准的、由47人组成的班,所发出的问卷当堂回答当堂收回。通过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