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金瑞坤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5):158-159
审查逮捕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正确理解并把握审查逮捕的证据,是确保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工作。证据是办案的根据,依法审查证据,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判断案件性质并发现和严格依法排除非法证据,是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办案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音像资料做为证明案件的一种证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司法实践,音像资料的审查和判断对准确打击犯罪、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宝利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22-25
如何开展对刑事证据的审查与运用,使案件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与正义,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在认真学习学术专家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刑事检察工作的实践,分别从刑事证据审查目的和任务、审查评判证据的规则、审查评判证据的要点和方法、运用证据的技巧与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浅谈对刑事证据的审查与运用之观点。 相似文献
4.
杨侃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8-29
证据是调查和了解案件的基石。用于定案的证据应当经过侦查人员全面细致地审查。用于证明案件的证据应当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本文从证据三性的角度提出证据的审查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痕迹鉴定结论的证据意义及其审查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的司法鉴定手段,自90年代初以来的10年 间,我国心理测试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测试报告、测试结论亦开始为司法机关逐渐地 认可,并为一些法院作为定案的依据之一,它的实质是鉴定结论。既属鉴定结论,要用作 定案根据,就须经过查证属实;即使是侦察机关用于之辅助侦审,也应慎重,以防出现冤、 错案。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意义,以及怎样审查、判断心理测试结论的 可靠性、可采性。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领域,微信电子证据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有些微信电子证据甚至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证据。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微信电子证据适用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在法治层面上进一步完善微信电子证据收集程序,健全微信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标准,需要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实现微信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
审查判断证据是证据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如何审查判断证据长期以来一直是实践中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目的、内容及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理论及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以求对证据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8.
诉讼制度的核心是证据制度。改革和完善证据制度,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视 相似文献
9.
杨佩正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1-14
在刑事诉讼中,办案人员要从排疑的揣度上搜寻案件中的证据陷阱,注意发现伪证、黑证、孤证、残证,避免证据困惑;从思辨的向度上审查证据,通过正向思辨、多向思辨、逆向思辨、定向思辨来破解疑案、冤案、假案、错案;从证据规范和证据收集的维度上把控证据标准和采排证据,注意从证据采集的盲区中寻找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从法律真实中的负面误区中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从不计成本的司法特区中选定富含证明价值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杨洋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90-91
在审查起诉阶段对用以定罪的主要证据是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如何审查、在审查中遵循什么原则就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审查原则和审查要求出发,分析了审查中既要重视实质性内容的审查,又要重视程序性审查,二者缺一不可,同时还要遵循审查的合法性、科学性,以使两者达到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1.
李铁军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84-85
本文就形式逻辑中与检察业务相关的几种判断作以初浅探讨。内容包括非模态判断中的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以及运用判断的基本要求和应避免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表明中国刑事司法选择了一种实物证据注重观。实物证据审查和运用规则建构的必要性包括实物证据优势的可展示性、弊端的可克服性以及规则的可建构性。实物证据审查和运用规则包括来源鉴真审查和运用规则、双观性审查和运用规则、鉴定意见诉讼性审查和运用规则以及实物证据群认证规则。理性的实物证据审查和运用应注重与其他证据的交互审查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10):22-24
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大变化,也是刑事诉讼理念的重要进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角度出发,分析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用机制的合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凯健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0):88-89
证据问题是审查逮捕强奸案件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审查逮捕强奸案件时,应重点审查是否"违背妇女意志"的证据;注意引导侦查方向,促使侦查机关完善和固定证据;对于疑难复杂案件,要综合判断证据,注重保障人权;依法打击敲诈勒索或诬告陷害的"被害人"。对几类特殊强奸案件的审查逮捕,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奕武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10(2):75-77
侦查阶段收集证据不仅是一个发现证据、固定证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反复性。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完成侦查人员的“自向证明”,从而为“他向证明”奠定基础。侦查阶段收集证据必须全面,要通过收集无罪证据来排除犯罪嫌疑人,应重视客观证据的收集.以防止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出现翻供。 相似文献
16.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有着不同的证据理论,其原因在于是否存在“审前证据筛选程序”。我国学者因受不同证据理论的影响,对证据能力内涵的理解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证据能力是指“能否进入庭审”还是“能否作为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同时,对证据能力内涵的研究与证据本质之间的研究具有不可分割性。唯有确定的证据概念,证据能力问题才能获得圆满的解决;而证据能力的研究如果离开了与证据本质的衔接,也难以真正系统地解决该问题。因此,应当坚持证据概念及其属性与证据能力确定上的一致性,证据的属性也就成为判断证据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DNA鉴定解决了困扰司法鉴定多年的、以生物检材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技术难题。但DNA鉴定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同个体的DNA结构有偶然重合的可能性、DNA鉴定的高灵敏度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全国范围内DNA鉴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DNA鉴定结论如同其他鉴定结论一样,只是普通的证据,并非“铁证”,盲目迷信DNA鉴定,具有危险性,DNA鉴定需要接受审查判断。文章就此些问题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8.
纪晓慧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133-134
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往往表现为言词证据缺失或者言词证据表现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是一种较特殊的案件,因而其证据的审查判断必须遵守特殊的规则,其中包括间接证据的属实性、一致性、完整性、排他性和合理性。通过"链接法"、"排除法"、"反证法"的运用,得出唯一的、排他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审查逮捕作为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实践中却没有规定可操作的程序,针对审查逮捕中的非法证据难以排除的现状。笔者结合职务犯罪案件中证据的特性、审查逮捕时证据的可变性,借鉴侦查活动监督的方法的操作程序,认为对审查逮捕中的非法证据规则适用,应着重于非法证据的合法化转换、瑕疵证据的补救完善上。 相似文献
20.
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冤假错案的发生与传统的以口供等主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核心,应是实现证据审查模式由以主观性证据为中心向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转型,在证据的审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适用原则,贯彻落实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具体要求,广泛运用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审查方法,从证据制度层面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