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的哲学著作中几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天人之辩(包括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吕氏春秋》也不例外。《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合门客所写而成的著作,历来被认为是杂家的作品。其内容不仅容涉各家、而且所讨论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天人关系自然也是其中一个话题。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我认为《吕氏春秋》是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类的,并且它也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了它的行政理论等各方面论述之中。《吕氏春秋》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可参照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类论述。  相似文献   

2.
秦以法家立国,战国晚期昭王时尚未有儒,直到秦王政时期吕不韦通过编纂《吕氏春秋》才把儒家思想引入了秦国,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以后汉武帝时期确立独尊儒术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在谈及人生观,着重讨论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观的问题,全书贯彻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的思想。本文对《吕氏春秋》的欲望论重新展示,讨论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观的问题,把人欲与道德融合。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左右.在秦相吕不韦的主持下.由其门客集体编纂而成。《吕氏春秋》继承了道家的思想.强调君主处静之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道.否则.心受到干扰.就得不到真正的道。《博志》上说:"'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可以言君道"。(《君守》)总之,它认为,道是治国安天下至关重要的东西。得到了它.则一切都好办了。(以上参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然而,吕氏春秋中的道已不同于先秦道家的道了。它…  相似文献   

5.
韩慧 《政法论丛》2005,(3):41-44
在秦朝统一全国的前夕,吕不韦在吸收先秦各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上,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提出了清静无为、施仁行义、严明赏罚、重用贤人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呼声,是较符合时代潮流的施政纲领,同时也对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法治传统多所补充和修正。虽然它未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但是从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来说,《吕氏春秋》占居的重要地位,是秦汉时期政治法律思想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中分别记述了李斯写作《谏逐客书》的背景,《秦始皇本纪》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十年,相国吕不韦坐缪毐免?笏?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0年第二期载胡志强同志的《论医疗行为的法律界定》(以下简称《论》),阅后,对《论》的部分内容有不同看法,现以粗浅之见与胡志强同志商榷。一《论》的第一个论点是"医疗行为是医事法律行为",以医患之间为特殊的医事法律关系,非民事法律关系作为主要论据。本人以为,其一,"医事法律行为"、"医事法律关系"都是法律理论中没有,为作者提出的概念,能否成立,赋予什么内涵,尚有待讨论,在论点、论据本身涵义不明,缺乏认知基础的情况下,结论自然不能令人信服;其二,所谓医患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甚有争论,出现"无效论"、"未生效论"与"有效论"的不同论调。对于"无效论"、"未生效论"所援引的《房地产法》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笔者以为值得商榷,不应成为认定无效或未生效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应采取"有效论"处理纠纷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9.
宓之贱掣肘的启示洪家宁,陈广平据《吕氏春秋》载:孔子有一才识过人的学生叫宓之贱,当鲁哀公委任他赴某地为官时,他特意借用了鲁哀公的两名亲信一同前往。宓之贱按期派这两人撰写文书,但每当两人动笔时,宓之贱就象不在意似地来回走动,碰他们手肘,弄得两人无法写字...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83年,秦王嬴政诛除了熏焰张天的嫪毐(l ao ai)集团。第二年又将权倾朝野的吕不韦赶下相国的尊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将秦国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嫪毐的发?透餐鲈从谝蛔⒊?闻。原来,秦王嬴政的母亲出身于邯郸歌女,生得如花似玉,姣美羡人。先为吕不韦姬,后又被吕不韦转赠嬴政的父亲,在邯郸做人质的异人。后来,凭着吕不韦以金钱开路的巧妙运作,异人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并以相国一职酬赏了吕不韦。公元前247年,异人病逝,13岁的嬴政继承秦国国王。这时,他的母亲不过30多岁,自然与吕不韦再续前缘。但随着嬴政年龄的增大,吕不韦意识到再与…  相似文献   

11.
集成电路应用相当广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无法以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各国各地纷纷订立独立的保护制度。中国大陆于1995年颁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惟从多数国家实践经验观之,权利人选择以该项规范保护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数量却微乎其微,不禁让人怀疑该制度之实用性。研究权利人不愿透过该制度保护的原因,探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独立保护制度是否有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一篇值得注意的法学文章 张光博同志的《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一文(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以下简称“张文”),以醒目长标题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一位法学界人士说:当他猛一见这个标题,以为是《中国法学》发表社论。这可能是张文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张文标题的口气是否过大,姑且勿论。但看上去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探讨与争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6):38-39
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驳康有为的保皇理论,拥护民族民主革命,其中有句话是“载游小丑,未辨菽麦”。点名道姓地将皇帝称作是小丑,在当时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倡《唐律》“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得古今之平”一说以来,历代评价《唐律》者莫不宗是。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史》,亦把“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作为《唐律》的主要特点之一,称赞旧论“是恰当的评价”。笔者亦略抒己见,以进一步探究揭示《唐律》的这一本质特征。一、编纂以礼为原则《唐律》开宗明义,标明它以礼作为编纂原则。《议》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  相似文献   

15.
微软“黑屏”事件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法律界人士对此也众说纷纭,犯罪论、黑客论或病毒论、垄断论、侵犯物权论、技术措施非法论等不一而足。通过以《版权法》、《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维视角对微软“黑屏”事件最关键细节——用户许可协议和WGA Notification程序的分析,得出了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结论,即只是由于用户许可协议的瑕疵微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才导致其“黑屏”行为的侵权性。  相似文献   

16.
论回扣     
论回扣陈学晏一、关于回扣的概念及特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有关规定和其立法精神,研究法律意义上的回扣概念,不能局限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某些规定,应根据其立法的原则精神,结合我国回扣现象的现状进行广义上的研究。据此,笔者以为对法律意义上的回扣概念可表...  相似文献   

17.
蒋贵麟是搜求康有为遗著最为勤奋的一人 ,《康南海先生遗著汇编》和《万木草堂遗稿》也是康有为遗著出版物中数量最多的二种。康有为所写论著据《万木草堂丛书》目录所列 ,即经部有《孔子改制考》、《伪经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礼运注》、《大学注》、《中庸注》、《论语注》、《孟子微》等十九种 ;史部有《时务刍言》、《历次上书》、《戊戌奏稿》、《政见书》、《官制考》、《物质救国论》、《金主币救国论》、《理财救国论》、《救亡论》、《共和政体论》、《中华救国论》、《共和平议》等六十四种 ;子部有《…  相似文献   

18.
汉代法律中有关于“上言变事”的条文,著于《厩律》。《晋书·刑法志》引魏《新律序》云:“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而律犹著其文,则为虚设,故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以为邮驿令。其告反逮验,别入告劾律。上言变事,以为变事令,以警事告急,与兴律烽燧及科令者,以为警事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本身又是一个犹太人,他在其重要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通过分析犹太人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出了诸多深刻而精辟的探讨和剖析.并指出了进一步的批判和革命以寻求人的解放的道路。其所表达的民族观、宗教观和革命精神对我们当代社会仍具有启迪意义。《论犹太人问题》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分别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而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代文论著作中,文章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对司法文书说不上十分重视,但在其谈到文章辨体问题时却时见论及。曹丕《典论·论文》里提到的“书”,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所列举的“律者”、“契者”、“券者”,即属于司法文书的范畴。到明代,吴纳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都曾把“判词”列为专门文体加以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