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特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区、先行区、示范区,又是处于战略区位上的重要口岸城市,带动和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特区的“两重性”。由此入手去研究经济特区,我们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发展机制和发展优势,更全面地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能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从而更准确地预见特区未来的作用和地位。 城市特区和特区城市 特区与城市相结合、相促进,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典型形态。在改革开放中,特区政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创建经济特区,今天我们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些地方所见到的,大多还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1984年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经济特区,给改革开放不久的经济特区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题写的“珠海经济特区好”,鼓舞了广大特区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地开拓特区事业。时隔8年,1992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五中全会都强调改革决策要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如何认识和把握二者的结合?海南省在增创特区优势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一、改革与立法结合是增创海南特区新优势的现实选择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场”和开放的“窗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得风气之先,比全国先行了一步。海南又是全国人  相似文献   

5.
谷牧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当事人之一。1983年4月,谷牧视察了广东3个经济特区后,去看望叶剑英元帅。叶剑英说:"谷牧你懂经济,搞特区我放心。小平说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你就是侦察兵,要杀出一条血路。计划经济搞不通,也许你搞特区能给中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6.
第一,经济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和示范作用。 我国开办经济特区,首先是在南方若干中等城市和村镇开始的。当时,深圳等地打先锋,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作后盾。而浦东的开发开放,意味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搞特区,标志着原来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后来居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浦东新区除享受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外,还要进行一些新的改革开放的试点,享受比特区还要优惠的政策。现在浦东新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与目前上海市区的面积大致相等,比全国14个开发区至今累计完成的开发总面积还大11倍。在原来经济发达的、地域广阔的上海浦东,按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和国际惯例搞改革开放的试点,建设“不是特区的特别管理区”,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中心的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对于商品经济历来比较发达、地理位置毗邻的江苏的改革开放,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促进作用。大胆地吸收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就能使江苏更好地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并尽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大循环,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特区诞生近2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办公室与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全国“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5月5日至8日在海口市举行。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建立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创办经济特区,在促进我国改革和开放两个“主攻方向”上的历史贡献都是巨大的。从改革方面来说,特区作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试验区,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验,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的胆识和勇气,敢闯…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特区经济上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是以利用外资为主,产品主要是出口。(二)特区的经济活动,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主要依靠市场调节。(三)对外商来经济特区投资,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出入境管理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四)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海南的改革发展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成为海南等经济特区乃至整  相似文献   

10.
通气会     
《党建》1994,(9)
通气会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作代价必须明确,增创特区优势,既包括增创经济优势、物质文明优势,也包括增创精神文明优势、思想政治优势、社会全面进步优势。两个文明都要更上一层楼。很明显,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城市,外商也好、外资也好,都不会愿意来的。要下定决心,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特区建立十多年来,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特区社会稳定,精神风貌良好,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特区所以产生巨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注重加强了特区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立足特区开放搞活的新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区的经验无疑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特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特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经验,而是与特区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及所实行的特殊政策相适应。因此,特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社会性。商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资金、技术的经济特区,历史上没有先例,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经济特区的建立,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我国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综合性试验的场所。它在改革方面取得的许多成果。如:建筑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习近平在2018年4月举行的海南建省暨办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全面总结了中国创建经济特区所积累的成功历史经验,对中国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为中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明确了关于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策部署。这一决策部署将对中国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事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0多年来,在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动态变革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沿海特区经济的异军突起,它为总设计师邓小平所筹划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添了绚丽光辉。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经过了10多年的风雨春秋。寻觅其发展的足迹,我们发现其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0年,这是经济特区的初创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1979年1月,广东省委在传达这次会议精神期间,首先提出了要在广东创办特区的设想,并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向中央汇报了这个设想。当时中央同意这个意见,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试办特区。中央在对创办特区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首先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和倡导。在4月中  相似文献   

16.
<正>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像5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地上。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19):32-33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迅速崛起的“特区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40多年前,党中央作出创立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为改革开放先行探路。从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后又设立海南等经济特区。在艰难前行路上,特区人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以敢闯敢拼的气魄和勇于担当的品格,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到30年改革开放,人们总是要说到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而在广东,最早提出"先走一步"并率先实践、经营特区的,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  相似文献   

20.
一、特区一次创业过程中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与作用 我国兴办经济特区16年来,特区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外向型经济成绩显著,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很好地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作用以及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然而,特区16年来的第一次创业之所以成功,是与特区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分不开的。由于特区行政改革与经济改革基本适应,有力地促进了特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