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能力、社会关系、个性与人的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发展。中国当前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有待释放。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消费者的潜力释放受一系列体制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直接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所谓利益主体多元化,是指个人利益独立化和多种利益群体并存格局的形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旧的利益群体产生了分化,新的利益主体应运而生。传统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利益格局正在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又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利益主体多元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影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更有效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关系发展理论大多源自于西方,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和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化过程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历史过程,结合近代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外力作用下初步形成的城乡分离(1840-1949)、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下城乡对立进一步发展(1949-1978)、市场机制作用下城乡关系调整与城乡对立扩大(1978-2003)、政府引导下统筹城乡(2003至今)。在这个历程过程中,其根本作用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之带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跟进。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的城乡户籍二元制度,导致人口转移停滞,城市化发展滞后。要解决城乡分离与城乡对立问题,不仅要解决个人劳动方式、生产方式的对立,而且也因此带来城乡社会发展中身份、财产、交换、政治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深刻矛盾,也就是解决人的问题。通过梳理和考究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及其演进,对于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型城乡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标准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长期以来,一些人总是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物的标准,给实际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力标准包含物与人的双重内涵,生产力的发展是物的积累与人的进步的双线进程。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必然是物与人的协调发展。坚持生产力标准必须坚持物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目的 ,这一目的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从价值判断、历史观和理论的逻辑内涵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内涵 ,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产力概念作为工业社会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真实反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生产力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概念的丰富与发展,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论就是人民主体论。在现代化时代,没有人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缺少了主体依据。因此,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宽领域、多层次、多角度推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制度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应然功能,应然性也是制度伦理的价值的落脚点。作为制度本身,它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伦理价值观,对我们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形态从低级走向高级;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是同一过程,社会进步与自然进化在本质上亦是一致的。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生态系统反过来也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鼓励的作用,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察,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和谐是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时间节约是马克思从最抽象的层面对经济问题的探讨。真正的节约=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力的发展,一切节约归根结底是时间的节约。时间节约包含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和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要求缩短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要求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按比例分配总劳动。生产力发展可以通过时间节约,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时间节约规律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经济规律,是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经济规律,是对社会具有全面性影响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要走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误区,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和作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从四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的主体特征、颠覆性创新驱动的技术特征、多要素渗透融合的结构特征、数智化和绿色化产业的形态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合,不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着力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理想中的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不全面、不自由而提出,其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制度、物质基础、方法手段和根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类特性、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整体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们认识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把它看作逐步提高、不断推进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社会进步三维评价尺度中的主体尺度关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认为,社会进步是在社会生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类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和人的全面发展尺度是关于社会进步判断的三重尺度。人作为历史的主人和历史活动的主体,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是评价社会进步的主体尺度。以人为本强调了人的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体现了社会进步评价中的主体尺度关切。  相似文献   

16.
民事主体是民事立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什么样的民事主体结构,该结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民事立法的成败。当前学界的观点往往是从历史的角度而不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和构建自己的民事主体结构,显得有所偏废。鉴于此,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民事主体进行类型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类型化为视角,在评价现有民事主体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民事主体本质和“类似性”认定的阐述,提出重建民事主体结构的“一环四分说”,以期有助于民事主体的多维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人的本质中两个相反又相辅相成的根本属性,它们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就人类历史发展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辩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民满意已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契合了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之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彰显了强烈的人学意蕴,并且使其有了新的价值指导和新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民满意已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契合了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之需,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彰显了强烈的人学意蕴,并且有了新的价值指导和新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类意义上的抽象的“自然的人”,也不是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潮所讲的非理性意义上的绝对孤立的、抽象的“个体的人”,而是唯物史观所讲的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它既作为相对的独立个体存在,又存在于特定的群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