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一直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所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依据,而且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深厚的实践基础.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崭新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显现其世界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大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的伟大历史成就,不仅使它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旗帜,也深刻启示着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探索。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首先拟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然后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以此全面准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明 《传承》2010,(9):32-33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它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发展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阶段的发展实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围绕"什么是中国革命道路、怎样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展开阐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以及具体的指导性和理论的整体性等鲜明特点,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一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指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需回答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要着重回答"化"的前提、"化"的态度、"化"的工具、"化"的阶段、"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是融合五"化"的整合体: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逻辑前提,树立解放思想的求真务实态度,立足于实践的根本性工具,经过内化与外化互动的双重阶段,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9.
李德利 《传承》2009,(16):34-3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然而,正确的理论需与本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会产生理论本身所应有的效用。这一经验总结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却是一波三折、时断时续的。这一历史过程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既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思潮扬弃的结晶,又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不仅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举世成就。当下,在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关键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好赋之以形和付之以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徐庆东 《前沿》2004,2(1):4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对于坚持和发展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实践需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核心在于应用 ,本质在于创新 ,目的在于“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归宿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继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思想到实践、从共性到个性的三层转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三次结合;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理论成果;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的认识;贯彻了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真正了解实际情况与把真正弄懂的理论和真正了解的实际相结合的三项要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点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陈秋兰  封贵敏 《人民论坛》2012,(23):184-18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拓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赋予马克思主义崭新的内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而且义不容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那么我们就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围绕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重以集体智慧的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极其广泛而又深刻的理论范畴,它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观、条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赵飞 《传承》2012,(8):38-3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些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论述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施维树 《求索》2007,(4):49-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逻辑层次。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后者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前者强调结合,后者强调发展,二者密不可分。历史性和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性。历史性强调理论的与时俱进。民族性强调中国时空架构和民族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研究学术界分歧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内涵,未能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实质,从而在源头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科学标准的生成,进而导致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判定各执一词,造成了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现状。从逻辑起点内涵的解读到典型观点的评析,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理性判定三个方面逐一展开研究,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