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拟以唯物史观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阐明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①生产力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②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源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范式:③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建构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维视角;④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注重对内“自我”诉求,实现自我主体价值,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特定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现实,从根本原则上创新,贯穿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内容上创新,充实“和谐”内容;从方法手段上创新,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论证了妇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为妇女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将为妇女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将为妇女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将对妇女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然后提出应从重视教育,不断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主自立的品格;强化角色意识,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不断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做健康女人四方面提高素质,努力改善妇女的自身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政府价值取向决定了政府追求的价值目标,进而决定了政府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价值取向也要进行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注重经济增长向关注民生转变;从与民争利向让利于民转变;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  相似文献   

7.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期的奋斗目标;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与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具体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性诉求;和谐社会重在“构建”,要尊重社会现实、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征程和新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呈现出新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新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它集中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征程和新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呈现出新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新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它集中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升华,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的一次理性回归。从价值学的角度审视,它凸显出三重价值语境:一是以人本与物本的复归为主旨的价值标准维度;二是以理想与精神的重构为要旨的价值取向雏度;三是以功利与道义的沟通为意旨的价值目标雏度。以上三重价值语境虽各有侧重,但不能分割而视,共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意蕴加以新的阐释与注解。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构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在人民警察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统率和支配性地位,具有独立性、构建性、效仿性和恒定性等特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可以表述为“忠诚、廉洁、奉献、公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予以构建。为此,要把握好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把握好核心价值底线和核心价值理想的关系;把握好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个体价值观等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陈琛 《唯实》2008,(8):154-155,106
近年公务接待异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新的腐败温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改革刻不容缓。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主流行政文化,建立“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龚晨  龚永爱 《学习论坛》2007,23(10):17-20
充分认识党内和谐的创新价值意义,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政党的理论基石。"党内和谐"命题提出的创新价值意义在于以新的突破点,为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创新、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党内和谐本身的创新价值意义在于以新的切入点,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和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创新价值意义在于,以新的着力点,为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提供了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继英国哲学家休谟明确区分“事实”的知识和“价值”的知识问题之后,“事实”和“价值”便作为价值哲学的基本问题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探讨。能否从“事实”推导出“价值”,成为诸如价值情感主义、规定主义、新自然主义等众多哲学流派关注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实践是沟通“事实”和“价值”之间的桥梁,为解决“休谟问题”提出了新的视角,这对于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必须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组成;三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四是准确区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党建与人才》1999,(1):24-24
所谓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是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发达国家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有: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2、资产投入无形化;3、世界经济一体化;4、经济决策知识化;5、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革;6、形成新的市场观念;7、形成新的和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8、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从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看,只有以知识经济为龙头,进行整体性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才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反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在谋略施政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大政方针的稳定,实施社会稳定新策略;着力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采取有效应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措施;提出和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最近,认真学习,细心感悟中央修订颁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新审视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思考。新修订的《条例》明确了选拔任用干部新标准,提出了新要求,规范了工作程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明确了20字“好干部”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考实考准新方法;具有严密的制度防线,规范了选拔任用的程序;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强调了崇尚实干的导向。《条例》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了方向、画了路径、留了空间,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纲和核心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断发展的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把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心,把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性;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把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举系建设的渗透性;以文明文化创新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性;以机制建设为依托,把握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思想,其特点是将企业的“硬”管理和“软”管理结合起来,以“软”管理为主,即以“物”为重点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理念;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明确企业价值取向,凝炼企业精神;运用 CI战略,塑造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