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趋势。纵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之后,都由政府牵头处理,政府是治理群体l生事件的主要主体。纵向观之,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皆发生在基层社会,因此,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任务便显得格外繁重。那么,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否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任务和要求相匹配?这关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果。研究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09,(9):42-45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增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推进政府与社会在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危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冲突与纠纷是群体性事件的一般表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从而形成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理论。在我国,对群体性事件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称谓和认识,从法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采取法律的手段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25日,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刊文说,我们正处在媒体事件时代,所谓媒体事件,既包含突发事件,也包含常发事件。这些事件虽不一定因媒体而起,但都是因媒体而放大了事件影响力,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代社会,要重新认识媒体的功能:媒体是党、政府的喉舌,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急管理》2011,(3):11-13
2.21 马里发生踩踏事件 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一家体育馆2月21日晚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另有64受伤。踩踏事件发生在可容纳25000人的体育馆内,当时人们正在参加一场布道活动。当布道活动结束后,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向布道者时,发生了踩踏事件。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时刻面临着诸多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实践中,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政府的媒体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浩  王勇 《学理论》2010,(20):116-117
本文从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事例及心理特征入手,通过探究不同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加深了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并从社会心理环境建设方面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就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与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行了比较,提出在中国完善实践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措施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廉政文化研究》2022,(1):48-58
公共危机事件问责是责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责事件为例,运用回归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导致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影响因素和关键变量。研究发现,责任类型是影响问责强度的核心变量,责任类型、问责职级和政策环境三个变量的组合是影响危机事件问责结果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从责任政治理论的观念、结构、行为三个维度,阐释了公共危机事件问责的发生逻辑。对中国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背后的问责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问责实践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0.
提升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突发公共事件频发。从年初的南方雪灾到5.12汶川大地震,从手足口病到三鹿奶粉事件,从山东4.28胶济铁路火车脱轨事故到山西9.8尾矿库溃坝事故,从西藏3.14打砸抢事件到贵州6.28瓮安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不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凤荻草 《各界》2011,(9):84-85
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可谓仇深似海。日本关东军除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其父张作霖,还制造了一起与“皇姑屯事件”同样臭名昭著的爆炸杀人事件,这一事件夺去了张学良刚刚九岁的爱子性命。  相似文献   

12.
鲁利玲 《各界》2011,(4):6-9
近年来,我在做口述历史的时候,时常听到老人们提起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平反过程,但很少有人涉及天安门事件本身。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我觉得有责任记录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轨迹,以使后来者能够从一个侧面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前夜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因素通过何种作用机制推动那些与特定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成员参与此类事件?本文借助“共意性社会运动”的概念,利用相似性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动员机制。议题合法性、网络舆论一致性和议题传播的广泛性是互联网公共事件成功的保障。互联网发挥的议题建构、共意动员功能受制于议题的新闻和社会价值、网络关注度、媒体互动深度、网络报道空间等因素。成功的互联网公共事件必须能够在“媒体空间”内建构合法化的议题,克服互联网沟通结构的内在缺陷,才能实现共意动员,维持在线集体行动的成功。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夸大互联网公共事件的社会意义,其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受到网络舆论内在分裂倾向的制约,往往是特定的、暂时性的。互联网公共事件能否推动社会制度变迁取决于政府制度化该类事件的能力和意愿、互联网舆论的结构以及网络参与者的理性沟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诚然,这类事件大多与某些党政机关处置不当,漠视群众利益有关,但笔者认为,除了人为因素外,制度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与现行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有着直接的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群体性事件的激增是公民“话语权”在制度内失效的某种回应。因此,从制度的角度来探讨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对于解决“非制度性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他无辜群众的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其他社会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社会心态的角度来看,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是其共同的特点。这些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说明,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6.
唐伟 《学理论》2009,(30):31-32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人们采取行为的根本动因,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本文从利益视角剖析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恕 《党政论坛》2012,(4):19-19
“八一九” 在“八一九”事件之前,1991年5、6月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滕腾在苏联使馆开过一个苏联东欧留学生工作会。驻苏联大使给大家介绍局势,大使说苏联的社会主义究竟往哪边走,还要看一看。但我们都没想到会出“八一九”事件,这确实是个突然事件。  相似文献   

18.
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看,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有人整理了近年来10起公职人员违法事件,发现事件发生后,八成是由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先行赔偿的。  相似文献   

20.
危机事件的空发性、不确定性、次生性和扩散性等特征决定了危机治理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危机治理强调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同时也在逐步加强对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分析,但对危机事件社会心理影响,尤其是非常直接受害者的心理影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相关研究文献的融整合性分析,在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