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政治意识形态的维度内,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传媒叙事进行历史透视,考察不同历史时期传蝶进行意识形态叙事的表达姿态.传媒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既参与了对抗外族入侵的文化讨伐,又参与了民智启蒙、政党政治的舆论发动和国家政治的话语建构,直至20世纪90年代,传媒叙事的历史语态才发生新变化,即传媒叙事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逐渐式微,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取代政治意识形态,并且日益成为当代传媒新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2.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化强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掌握文化领导权,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文化领导权必须采取与时俱进的建构策略。本文提出了7种具体策略和一种通用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井艮据意识形态的建构特点,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才能逐渐达到意识形态的全民“同意”。  相似文献   

4.
王迎新 《世纪桥》2014,(9):45-46
大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建设发展要把握一元引领与多元发展、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学习借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自觉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次党在文化上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再到“三个代表” ,无不是党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文化自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是党早期文化自觉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集中表现 ;邓小平理论是党经过拨乱反正 ,对中国文化转型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突破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化始终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无时无刻地不在文化中体现出来,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也在文化上打上烙印,充分认识其问题对文化建设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最值得关注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相互交流与渗透,促使其不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变得更加繁荣;另一方面,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国家在网络上的文化竞争力非常有限,加之文化强权主义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贯排斥,对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持敌视态度,直接对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构成威胁.主动做好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局,也关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8.
曾祥耿 《求实》2012,(4):31-33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全球化、网络化、民主化巨大挑战。这不仅影响到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建设,更直接影响到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除了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层面进行研究,以解决针对意识形态的实际问题外,更主要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索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海  贾绘泽 《探索》2012,(3):15-18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经济利益、文化、信息、信仰等的多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淡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应通过优化和建构理想信念凝聚机制、价值观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主流文化统摄机制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提高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工具。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党采取了学习教育、舆论宣传、典型示范、全员覆盖等灵活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方式,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把握领导力,始终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二是提高实效性,依托各类载体推进意识形态的科学灌输;三是增强包容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四是加大凝聚力,以人民利益标准为意识形态建设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任洁 《学习月刊》2012,(15):26-27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广东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市场经济探索,极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在广东推进城镇群建设的实践中,珠三角城镇群的发展成就最为显著.这一成功实践不仅得益于制度与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还与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成熟发展与民间城镇化意识的觉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赵海鸥 《唯实》2007,(5):49-5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定位、内容任务、方法途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力,使意识形态工作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李建国 《前线》2012,(1):19-2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此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任洁 《党建》2012,(7):22-23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文化墙是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使"文化墙"获得关注,但文化墙并非新兴事物。早期封建社会的墙壁图腾绘画和镌刻可谓是文化墙的前身,革命战争时期文化墙再次出现,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也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进入新时代后文化墙更是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文化墙简而言之,即文化上墙,将文化内容借用墙这一载体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自进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和中国传统文化互补互动,特别是20世纪中国的精英们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冲击,对基督教也出现不同的态度,大致可以总结概括为十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认识.换句话说,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中国有十种不同的境遇.分析和研究这些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在增进智慧,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认知普世伦理,贯通超越性与现实性,融会超越性与个体性,乃至于内在的超越与外在的超越实现互补等方面,都有其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就是说,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已然确定,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这个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有两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要做好:一是明确方向的具体指向,即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找出与这个发展方向相悖之处,以便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使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10,(12):55-55
回观黄平泥哨的诞生,它最初就是作为玩具来制作的,但这种"不起眼"的玩具并没有产生更多的社会影响。它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所得到的一系列赞誉,都更加侧重于其饱含泥土味的观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发展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面临各种严重挑战。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工程建设,打好舆论工作的主动仗,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