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消灭富农运动的过程中,被剥夺富农的社会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在经济上一无所有,在政治上失去自由,实际上已沦为了在押的政治犯.“特殊移民”称谓的出现是被消灭富农社会属性急速转变的表现.“特殊移民”的对抗行动贯穿于消灭富农运动的全过程.逃跑、消极怠工、骚乱、暴动是“特殊移民”对抗强制政策的基本形式,其对抗行动总体而言是被动且缺乏组织性的,对抗的规模和程度也很难与同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农民骚乱相提并论.“特殊移民”的对抗行动是生产关系急剧转变的弹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是斯大林模式成型的重要时期.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苏联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富农作为一个阶级予以消灭"不仅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所引起的争论一样,在如何看待消灭富农这一历史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对"富农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自由发展"看苏联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终极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俄国历史上没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也没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朝这一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20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又恢复了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实行大清洗、大镇压,消灭"富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为此苏联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七七宪章"运动是前捷克斯洛伐克一些知识分子在救助被政府审判的音乐人的过程中发起产生的,但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则是捷政府的"正常化"政策造成的社会矛盾以及70年代国际环境的影响.从1977年到80年代中期,"七七宪章"运动主要表现为"持不同政见者"活动;80年代中期以后.其成员发展成为政府的"反对派"."七七宪章"运动成员的"人权"和"地下文化"活动削弱了捷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最终造成捷共政府的垮台并促成了新制度的形成.但在转轨之后.由于其成员对新制度不赞同,因而其政治影响力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不加区别地等同于"和平主义"运动与思想,但实际上,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具有更加复杂的特点与变化过程。战后知识分子护宪运动的思想基础并非一般所论的放弃战争、消灭军队的"和平主义",而是基于新宪法中所规定的国民主权原则的民主思想。进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护宪运动(尤其是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影响力衰退的主要思想原因,也并非和平主义思潮的衰退,而是护宪运动主体的国民主权思想的式微。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一"概括"并不是指实现社会主义的目,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后来有重要发展或作了重要修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失败,以及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情况也证明,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相似文献   

7.
错斗中农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放区对地主阶级采取“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由削弱向消灭过渡。到抗日战争胜利,一般地主富农已经没有大量浮财,土地成为平均分配的主要目标。1947年西柏坡的土地工作会议进行了两个月,颁布了《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全面铺开,那时我已经八岁,记事了。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党中的绿色时尚--绿党及其政治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党是一个典型的当代西方"后30年现象",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主流.与其他社会运动相比,绿党运动是历史上没有传统的、从形式到内容全新的社会运动.历经30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绿党从运动到理念都发生了不少新变化.与七八十年代相比,90年代西方绿党运动表现出四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90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学生与民众的联合和最终胜利而告结束,其结果之一是"青年"这一群体被广泛承认,并确立了其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青年"在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先锋角色被社会所公认,且被各种力量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及利用无论是"五四"青年,还是之后的革命青年、知识青年,或是1980年代的"现代青年",其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都无法小觑。  相似文献   

10.
欧洲绿党政治的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欧洲绿党"(EGP)在"欧洲绿党联盟"(EFGP)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绿党的成立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使原来分散的32个绿党能够以共同的宣言和行动表达他们共同的声音,进一步扩大绿党在欧洲的影响.绿党政治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先在少数西方工业化国家产生并迅速扩展开来的社会政治现象,它之所以成为典型的20世纪西方"后30年现象",在于它与其他新社会运动相比,无论是运动规模、参与人数,还是社会政治影响,绿色运动都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1.
美英两国10月8日开始对阿富汗发动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报复袭击以来,北方联盟在他们的帮助下,攻占了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的主要城市和多半省份,但塔利班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消灭,正在放弃城市转入山区,开展游击战.因此,美英打死或活捉本·拉登、摧毁其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以及完全消灭塔利班和建立亲美政权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与此同时,塔利班之后阿富汗新政权的组建问题虽已达成框架协议,但有关各方还在进行激烈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阿富汗政局将如何变化,国际社会对此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现在消灭寄生虫病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而关键在于经费投入和政府组织。2005年底,经四川省、眉山市疟疾防治专家等组成评审组考核,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而1980年代,四川省曾因没有控制好疟疾的存在和蔓延,被国家卫生部严厉批评。据《眉山县  相似文献   

13.
谢列兹尼奥夫及其"俄国"运动和"俄国复兴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列兹尼奥夫成立"俄国"运动以后,使俄左翼阵营矛盾变得更加复杂.杜马风波后,他与俄共的矛盾更加白热化,最后被俄共开除出党.2002年在"俄国"运动基础上成立了"俄国复兴党".  相似文献   

14.
社会运动"制度化"是指把各种社会运动吸纳进国家制度框架中,以及在此过程中各种运动在组织结构、行动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学界对社会运动"制度化"的研究兴趣大大增强,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积累。这些研究凸显了国家与社会运动互动的主线,本文围绕这一主线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俾路支早期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俾路支统一组织的建立、"马加西鼓动"成功实施及"俾路支斯坦与全印俾路支"大会的召开,则进一步扩大了运动的规模与影响。俾路支民族思潮的酝酿与民族认同的强化、卡拉特邦在运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刺激是俾路支早期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在与卡拉特汗王、萨达尔及英印政府的斗争与妥协中,俾路支民族主义者逐渐形成要求打破英印殖民统治、寻求民族独立的核心诉求。从反对英印势力在俾路支的代理人萨达尔到直接反对英帝国主义,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的反殖民性贯穿运动始终。在1948年俾路支被并入巴基斯坦时,俾路支民族主义者对国家权力的争夺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引发了该地区在巴基斯坦建国后持续不断的民族分裂运动。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塑政府形象,许多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深刻的变革在一些国家收效甚大。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英、美、日三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储昭根 《南风窗》2013,(3):76-78
在以色列风云变幻的政坛中,政党不断分化、不断组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右翼不断产生,不断再被消灭的过程。这次内塔尼亚胡尽管挺下来了,但处境已是相当艰难。1月22日以色列第19届议会选举是"阿拉伯之春"后以色列首次大选。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右翼联盟"利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给了广大农民一个翻身的机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被授予“农民作家”称号的赵树理,却仅仅创作了一部反映土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思想被菲律宾激进主义者引人菲律宾.在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西松重建菲律宾共产党和武装力量——新人民军.毛泽东思想成为菲共及菲共领导下的新人民军的行动指南.菲共将毛泽东思想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菲律宾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由于菲共自身的弱点,对毛泽东思想理解的片面性和教条化,直接导致了菲律宾共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20.
"俄国社会主义"是19世纪俄国三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理论主张是通过"村社道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经过由思潮到运动、由运动到政党的发展过程,在其众多派别和团体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派相承的组织脉络.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组织结构、建党原则,一步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倾向于暴力,甚至走上了"民意党"的个人恐怖主义道路.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19世纪70年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留下了丰厚的革命遗产.列宁指出了布尔什维克同"俄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联系.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关于该党和布尔什维克共同"瓜分遗产"的话,则表明了这笔"遗产"的共同去向."俄国社会主义"同布尔什维主义或苏联社会主义,虽属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然二者同源共流,具有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