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紧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经济现象。我国的通货紧缩从持续的物价指数下降、货币供应增长减慢、经济增长趋缓三方面表现出惯性效应 ;这种惯性效应来自国际经济发展的传递和国内经济发展及政策存在的问题 ;通货紧缩的惯性效应将会影响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 ,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0,(1):4-5
1999年对湖北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除了遇到通货紧缩、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之外,又一次遭受了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而且洪、旱并发。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省上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中求活,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夺取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从总体上看将好于1999年。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趋好,特别  相似文献   

3.
●基本判断 :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尚属轻度●办法措施 :短期扩大需求 ,中长期注重改善供给据 1 999年 1 0月 1 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 ,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座谈会”上指出 ,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通货紧缩现象 ,既不可不以为意 ,也不可估计过重。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通缩目前尚属轻度刘国光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时指出 ,我国目前存在的通货紧缩还是比较轻度的。对于这种判断 ,刘国光强调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 ,物价总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 确保经济增长以转换人气,改变长期以来贷款向国有企业倾斜的习惯,下决心较大辐度提高工人工资并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国经济最突出和最迫切的问题首推通货紧缩”。这是著名经济学家杨启先启先日前对记者者谈到的。杨启先先生认为,能否尽快扭转通货紧缩的局面,不仅将直接影响我国1999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对2000年及以后几年我国的经济走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趋于恶化,关系极大。记者者就如何结束通货紧缩听了他的通盘思考。记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这次通货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交流》2003,(1):40-40
1、通货紧缩问题不是很严重。现在的通货紧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效率改进、品质改进等一些因素导致的。有一点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是国际市场目前面临的都是通货紧缩和经济生产能力过剩的压力。而中国由于实行市场化改革,压缩成本,提高效率,改进技术,改革制度,因此我们的生产速度、生产能力增长也是很快的。所以可能今后以通货紧缩型为起点的经济波动,或者说以生产能力过剩、以供给过剩为起点的经济波动将成为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这甚至也可能是今后全世界经济波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有些问题也很突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十分重要。我们要全面看形势,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现状,又要看趋势。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防止不平衡问题加剧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通货紧缩、增长乏力的经济发展趋势,1998年初国务院提出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的宏观目标,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的经济政策,目前已取得某些初步成效,国有企业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增幅回升,经济增长已现出某些回升的特征,全年经济发展格局已初现轮廓。但1999年的国内经济运行环境又将如何变化?这是发展经济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根据目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就1999年我国宏观政策环境、总供需和市场环境、资金条件以及体制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做些基本估计。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环境1998…  相似文献   

8.
唐剑光 《新东方》2007,(2):60-64
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既是对我国经济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9.
林昆勇 《传承》2011,(3):45-46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好这一任务,关键在于科学、系统、合理地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世界经济将如何发展十分引人注目,因为这一年的世界经济走势对整个21世纪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90年代末的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特点来看,2000年乃至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极有可能是亦喜亦忧,喜忧参半。喜:世界经济继续增长的可能性极大  在1999年终,德国慕...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通货紧缩是否结束,学术界有两种意见:第一,通货紧缩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不可能扭转这个趋势;第二,现在已有结束的迹象。关于这个争论,须从通货紧缩的原因谈起。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收入预期紊乱,因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各方面对经济形势很关心.这一方面是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危机面前,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迥然不同的判断,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也给正确研判经济大势增加了从未有过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徐连仲 《政策》2000,(1):19-21
在国家增加投入、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作用下,1999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外贸出口出现了恢复性高速增长,全年基本上可以实现甚至超过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但从发展上看,经济运行中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其突出表现是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跌、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不足,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在1999年第三季度以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2000年经济增长将主要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仍将以扩张的取向为主,并且扩张力度可能大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4.
杨经 《两岸关系》2000,(2):34-35
展望2000年,多数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GDP将增长7.5%左右。 整个21世纪,将保持好的发展势头。估计“十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可以达到7%左右,也有可能达到7%—8%。 21世纪的前20年,国民经济可能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由于可能存在的经济周期,2006年到2008年问GDP年均增长速度可能达到8%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08,(8):6-6
7月8日至11日,国务院在中南海连续召开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地方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又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等一些新的问题。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8,(11):1-1
我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快速增长,实属不易。要把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更为艰难。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17.
国家信息中心前不久举行了1999年经济预测调查,专家对当前一些热点经济问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通货紧缩现象将会逐步缓解。有41%的专家认为我国存在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对于通货紧缩现象的走势,大多数专家还比较乐观,其中67.6%的专家认为会逐步缓解。目前我国有货币流动性陷井的迹象。鉴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有关人士提出了是否因此存在货币流动性陷井问题。对此,专家的看法存有分歧。改革措施集中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1998年,改…  相似文献   

18.
一、对当前金融形势的基本估价当前,整个金融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由于金融是宏观调控部门,所以,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许多混乱,集中反映在金融方面。当前金融领域的状况可以概括为两句话:金融形势比较严峻,金融秩序比较混乱。金融形势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上涨过快。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之一。开展残疾人工作自然难度很大,有些同志存在畏难情绪,说我们是欠发达省份,健全人的问题都解决不好,哪顾得上管残疾人?主管残疾人工作的副省长范堆相说:“这是一种极其错误、很不人道的说法!” 范堆相副省长主管残疾人工作以来,最常提起的两个词是党性和良心。他说一个人没有良心不行,但仅有良心也还不够。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吕天玲  王丹黎 《台声》2006,(5):42-43
泛珠三角经济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统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使生产力布局更为均衡;如何在国际和国内获得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在GDP方面也要考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不一样,长三角的龙头很明确就是上海,但泛珠区域有人说是香港,有人说是广东。在龙头缺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谁都不服谁的问题,使得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落实。记者:最近几年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一直很迅速。但是,一些人认为,与长三角相比后劲不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张燕生:我们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去年多次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研。调研之前,我们也以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