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福统一问题向来备受关注却又备受诘难,其理论困境就在于如果承认德福同一,自然是可以消除德福悖论,但却犯了摩尔所说的从事实推出价值的"自然主义的谬误";如果承认德福相异,那么如何为其统一形塑起坚实的理论根据,并使之在现实中得到切实保障。康德在扬弃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至善论,沿袭了一条宗教神学的路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康德哲学的建构路径本身已经内涵了一条解决该难题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不妨回到康德,将德福统一的出发点镶嵌在有限的理性存在本身之中,从完善论的高度,借助德性与制度相互交织的双重力量,实现德福的真正统一与重新合拍,这或许不失为一条超越德福困境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实证主义哲学、新康德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和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等各种哲学思潮对古典犯罪论体系、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新古典目的综合犯罪论体系等刑法犯罪论体系的影响,指出犯罪论体系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是犯罪人的主体性从罪责上溯到与构成要件要素之中,一是立法者的目的性从完全忽略上升到归入有责性判断之中。这二条线索,体现了价值论对犯罪论体系中的影响,揭示了刑法规范的主客观相统一因素,即刑法规范是客观犯罪事实和立法者主观目的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3.
康德局限于经验知识之中,将自由意志看作假设,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他对道德的考察只是逻辑思辨地考察。牟宗三引进德性知识,断言良知的呈现,坚持认为人有智的直觉,能够认识到自由意志,对道德的考察应是体证式的考察。康德看重先验的道德法则,贬低经验性的情感,而牟宗三立足于良知的活动性原则,从应然与实然统一的角度,借助于儒家的道德“工夫”论肯定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康德在解决至善问题时设定了上帝的存在,牟宗三则借助于无限自由心(良知),强调德性与幸福的“诡谲的相即”,解决了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律师行业利益冲突问题越来越普遍,其影响范围也日趋扩大.基于以上背景,从理论成因的角度通过两条路径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律师行业利益冲突问题的主要困境;运用法经济学的原理从成因上对律师行业利益冲突进行探讨,以寻求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制度、裁量权与德性—关于行政伦理建设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裁量权(discretion)的基本含义是"制度约束之外".法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理论者因对行政人的偏见,而对行政裁量权持敌视态度,进而陷入"责任困境之中".要超越这一困境,必须承认行政人行使宪政权力的主体资格,沿用亚里士多德式的德性论传统,(遵循康德的教导)把行政人当人看,主张行政人的道德自主性,将卓越的行政行为规范性定为一种具有"内在利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尚无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频频使用,其本身的合法性在理论上备受争议。从法理和实践角度看,我国应有限度地承认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其适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限制处罚说始终无法开出解决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良方",症结在于对问题域划定上的含混不清。中立帮助行为理论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如何在中立帮助行为形式上符合传统帮助犯主客观成立条件的前提下,为其不可罚性寻求一条合理的解释路径。因此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是对帮助犯的成立条件进行实质解释,二是排除其违法性。现有理论中客观归责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当将其适用范围限制在构成要件层面,并且对"法不容许的危险"这一标准进行细化,从而顺畅的解决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判断难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同一性”原理,近代形而上学认为理论可以涵摄实在整体;而如果说理论有着内在必然性的特征,那么认为其可以包容实在整体无异于宣布整介世界也具有内在必然性。此种看待造成了其在解决人的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这一“历史之谜”上的无法克服的困境。通过将理论看作现实的个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马克思消除了近代形而上学在理论功能上的狂想。在他看来,理论只能有限地涵摄实在整体。此种看待理论和实在关系的新思路本身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为我们解决“历史之谜”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佛家伦理与康德伦理的产生虽间隔两千余年,但却有着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至善",这就为二者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和切入点.本文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分析二者对话的可能性,提出是道德信念让我们如此去信仰,而不是有关上帝赏罚分明的知识驱使我们去按道德律的要求行事,以此倡导人们来关注信仰的确立,培养一种敬畏意识,进而达到"君子慎其独" 的道德自律状态,并对这种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康德从哲学的高度为审美判断找到了其先天原理,提出"审美无利害"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因而衍生出众所周知的"距离产生美"的名言。康德论证"审美无利害"这一命题时,使用的是反证法,论证力度不是很强;论证过程中所遵循的逻辑也不是非常严密。按一般的评判标准,以如此方式呈现出来的理论并不符合好理论的标准。应结合康德整个的美学、哲学体系以及他对美学学科所做出的贡献来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1.
立线侦查作为立案前的一种前置性侦查手段,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尚无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却频频使用,其本身的合法性在理论上备受争议。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有限度地承认立线侦查的合法性,其适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哲学界有关康德哲学体系中“自在之物”的评论纷芸杂陈 ,褒贬不一。该文从“自在之物”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其在康德三大批判的理论建构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这三个维度来对“自在之物”作一番综合的省察 ,指出 :“自在之物”乃康德为传统形而上学走出困境而独特运思的范畴 ;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石 ;是后世哲学发展的生长点。总之 ,其积极意义远过于其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背景下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文章对科学精神的核心问题展开了论述;并认为人类的科学技术事业是人类道德的永恒源泉;真与善的统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意蕴。文章从科学精神的视角论述了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科学与道德的统一问题,认为真与善是内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客观实在性,同时这种统一应该体现在科技主体身上,它表现为主体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与追求真理目的一致性的道德选择中。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幸福观以人的两重性为哲学基础,以理性主义为判断原则,超越了以往的幸福观念,主张德福统一,认为只有与德性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幸福,德性是幸福的至上条件,并强调,从义务出发而做出的行为,就可以在效果上成为他幸福的途径或方式.认真分析康德的幸福观,对当代人如何配享幸福及如何实现幸福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联合的意志和源初契约观念进入法权状态,其根本价值旨趣乃是确保每个人与所有其他人的自由行动能够基于普遍法则而契合一致,这也是确证外在获得和私人占有的规范性基础。康德关于所有权的证成路径,不仅破解了占有问题上存在的二律背反困境,其根据实践理性理念确立外在获得普遍原则的先验论证,也与传统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存在重大差异。阐释康德所有权理论的公共自律和普遍自由价值旨趣,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思想文本作融贯一致的理解,呈现康德哲学的公共性内涵及其与道德自律的深层关联,进而为政治合法性的讨论和人类共同体建构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当下传媒面临的困境从本质上讲是信息质量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传播者和受众的分离.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是"传播与接受"双方的深入互动并最终实现融合,传统的大众传播将逐步让位于分众传播,并最终被聚众传播这一新的传播范式所取代,聚众传播是传播形态发展的方向,是解决传播困境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刑罚论和黑格尔的刑罚论分别表达了他们的刑法思想。康德和黑格尔的刑罚论以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报应为理论主线,其理论精髓仍然有益于当今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康德道德哲学以经验主义的幸福论为批判对象,并以动机为根据的动机与效果的历史统一论为基本出发点。在康德那里,道德原则是纯粹的、先验的,视个人的爱好、欲望、情感为异己者,这将导致一种异化的人生存在方式。但是,任何一种理论,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鉴于此,康德道德哲学虽有其困难之处,但其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方向,而且近现代各种哲学流派,探本求源无不与康德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公安立法应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从近年实施的几部公安法律规范来看,却存在着下位法与上位法、平位法与平位法间不够统一等问题,这不仅有违法制统一的原则,而且还会给公安执法实践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使公安立法走出统一性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伦理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是一个似乎已经解决而实际上并未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伦理指向经济”和“经济指向伦理”的内在机制的发现和承认 ,但在实际研究中得到发现和承认的主要是“伦理指向经济”的内在机制 ,“经济指向伦理”的内在机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现和承认。探索“经济指向伦理”的逻辑根据、现实根据以及这两个根据统一的条件 ,发现“经济指向伦理”的内在机制 ,使其获得应有的承认 ,将使经济伦理学何以可能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