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0月15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诞辰100周年,本刊特邀刘永昌同志采访了刘志丹将军的四弟,回忆习仲勋对刘志丹家人关心与帮助的故事,以此来纪念刘志丹生前战友,陕甘苏区创始人之一,西北解放建设的重要领导人习仲勋同志。  相似文献   

2.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刘志丹给夫人同桂荣写信道: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1,(14):62-64
这里只谈一下被长期误传的关于释放刘志丹的问题。长征到达陕北后,纠正陕北肃反错误、释放刘志丹等人,是张闻天直接领导和亲自处理的。他在1943年的《反省笔记》中写道:“我们到陕北后,我即看出……肃反是过左的,所以很快就释放了当时被诬陷的许多同志。”  相似文献   

4.
正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4月,33岁的刘志丹牺牲于东征前线。1996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99年5月4日,被毛主席等人称为"刘嫂子"的刘志丹夫人同桂荣逝世。2014年11月3日,刘志丹夫妇唯一的女儿刘力贞离世。2015年,同桂荣亲属和开国将军范明的嫡孙郝淼等人成立了丹勋教育基金会。  相似文献   

5.
薛鑫良 《民主》2008,(12):5-8
中南海连着宝塔山,万水千山隔不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百姓喜吃“定心丸”。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笔者想起了当年延安儿女歌颂农村改革的陕北信天游。“一穷二白”不是社会主义延安地区(今延安市)志丹县原名保安县,是陕甘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刘志丹的故乡。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毛泽东题词)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决定将其改名为志丹县。  相似文献   

6.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1927年,轰动西北的清涧暴动和渭华起义因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而失败,却让刘志丹这样的优秀人物脱颖而出. 刘志丹在渭华起义失败后认为:"南梁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山、有梢林,又是两省边界,只要在这里建立起了根据地,再步步向外扩展,就能把红旗插遍西北."刘志丹确立南梁为根据地,成为西北红色武装割据的开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轫.  相似文献   

7.
这里只谈一下被长期误传的关于释放刘志丹的问题。长征到达陕北后,纠正陕北肃反错误、释放刘志丹等人,是张闻天直接领导和亲自处理的。他在1943年的《反省笔记》中写道:我们到陕北后,我即看出……肃反是过左的,所以很快就释放了当时被诬陷的许多同志。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决策却被说成是毛泽东做的。各种史书和回忆录都说是毛泽东听了汇  相似文献   

8.
祁玉江 《党政论坛》2011,(16):30-30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因纪念英年早逝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1935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后,几经周转,于1936年7月由子长县瓦窑堡迁到了志丹县。从此,这里便成了继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赤色之都”。  相似文献   

9.
姜永明 《各界》2014,(10):6-10
兄长闹红我看家 1913年5月15日(古历4月10日),一个男孩呱呱坠地,出生于陕西保安县金鼎乡楼子沟村的一户耕读之家。爷爷给他起名刘景儒,字子珍,乳名庆生。他的大哥就是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缔造者,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年长他10岁。  相似文献   

10.
1929年初冬的陕北,西风已吹得瑟瑟作响,连片的枯草吹倒在干涸的黄土梁。11月17日,刘力贞出生在陕西保安,在这里,她的父亲刘志丹遭受艰辛磨难,经过无数斗争,最终为中央红军保存下硕果仅仔的一块根据地,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党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以后,这里又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正>本刊《红色家书》栏目自2013年第1期开办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得到其他媒体关注,每一期《红色家书》都被人民网首页转载,据人民网数据统计,单期最高访问量曾达80万余次,并有很多网友留言,在此特摘录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留言:"这篇刘志丹女儿刘力贞的专访,触发我很多感想。以刘志丹为代表的一批批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追求,为了他们衷心服务的政党,为了他们的热爱的土地,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离开了深爱的妻子,儿女,  相似文献   

12.
祁玉江 《各界》2014,(12):30-31
父亲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先加入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三团,后改编为刘志丹、宋任穷领导的红28军。1936年春随军东征。后回师陕北,转为地方游击队。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父亲所在的陕北游击队又改编为教二旅,在旅长罗荣发的直接指挥下,奉命南下到延安东南的官庄、临镇、麻洞川一带阻击敌人,掩护党中央、毛主席安全撤离延安。  相似文献   

13.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因纪念英年早逝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1935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后,几经周转,于1936年7月由子长县瓦窑堡迁到了志丹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当地的独特自然条件,通过工农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照金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依靠的是有利的外部条件和三位一体的武装割据,依靠的是强大的“照金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地处渭北旱塬,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西北革命摇篮,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以来,中宣部确定耀州为结对帮扶对象,连续20年扶贫扶智。耀州区抓住这一机遇,以苦干实干搏击贫困,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落后面貌,改变了干部群众精神面貌,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后发赶超的新路子,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马芳 《党政论坛》2013,(4):26-27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9月24日至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的8月26日至9月23日召开了全会预备会议。从北戴河会议起,康生等人利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提出了小说《刘志丹》有严重政治问题,攻击这部小说是在为高岗翻案,以此陷害关心这部小说创作的习伸勋等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在遭到诬陷后被立案审查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七年我党发动的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之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一九三五年初先后建立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包括关中)、陕北(包括神府)两块革命根据地。陕北和陕甘宁边两块根据地幅员达到了北起长城,南至淳耀,西接环江,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域扩大到陕北、陇东一带的三十余县。在当时,这是中国北方唯一的苏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1936年10月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而更名,这里被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志丹县境内峁梁密布,沟壑纵横,山大坡陡,河谷深切,干旱、霜冻、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79年该县被确定为陕北老区经济不发达县,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 就是在这样一片恶劣的环境,贫瘠的土地上,志丹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近年来,该县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到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02亿元,  相似文献   

19.
(一) 一九二八年五月一日到六月二十日爆发的渭华起义,是在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由陕东特委、华县县委和渭南县委发动华县西南原、渭南东南原一带的农民起义,并在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等领导的、由我党掌握的一支部队的配合下进行的。渭华起义的中心区域方圆约五十里,起义波及到渭北固市一带。渭华起义中,组成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和一支一百七十多人的陕东赤卫队以及许多支农民赤卫队,建立了四十八个区、村苏维埃政府,造成了这个地区的红色武装割据局面。  相似文献   

20.
1941年8月关中分区警备司令部成立,习仲勋兼政治委员,他和司令员文年生一道在彬县以北的义石村、凤王山一带与胡宗南所部激战,一举将其击退.这是习仲勋"武"的一手,他还有"文"的一手.习仲勋跟随刘志丹"闹红",自然明白"民团"的作用,这些地方武装有时候比正规军还厉害.习仲勋劝说正宁县、耀县、旬邑县等地民团头子,让他们最低限度不再与中共为敌.这招很管用,旬邑县的民团头子马宏德后来还赠送习仲勋25条枪,另一民团头子姚春桂还与中共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