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长期共同经营和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其次,要整体规划,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再者,要科学管理,创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积淀中升华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建树、传承、弘扬大学精神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需要。要以大学精神为引领,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科学发展,铸造民族脊梁,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长远的考虑。借鉴企业识别系统(CIS)的精神实质来构建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可行性。运用理念识别提炼大学精神,找准发展定位;通过行为识别打造大学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视觉识别孕育大学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现代大学校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即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治学积淀及队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育人意蕴。因此,一所高校要持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孔德生 《党建》2012,(5):52+62-52,62
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凝练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弘扬也进一步推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发展,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党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和审视高校党校建设,我们应该努力将党校建设置于历史和现实的宏大背景和校园文化环境中,着力推动和谐校园文化与党校建设的交融,充分认识到高校党校高度契合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旨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校党校建设的新途径,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主旨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文化,以大学文化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时代特征、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作为内在精神动力,通过传承文化传统、挖掘文化价值、凝练文化精神、传播文化价值等内涵来实现其价值导向功能、情感激励功能、教育认知功能和素养提升功能。在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需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品牌策略、整合营销策略、‘高校博物馆+’建设发展策略",以此不断促进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使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培养要抓好主阵地建设,要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利用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它既是大学历史发展形成的结果,又是一所大学发展过程的反映,其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文章阐述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并对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的意义及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梁铭铭  赵健 《学习月刊》2013,(20):20-21
校园文化足凝练大学精神内涵和承载大学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凭借强大的感知力和影响力.它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忽略了校园文化自身的层次性。学院文化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延伸与拓展.有其独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它折射出专业特质与精神风气足院系创造浓厚教风、学风.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使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培养要抓好主阵地建设,要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利用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它既是大学历史发展形成的结果,又是一所大学发展过程的反映,其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文章阐述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并对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的意义及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包英杰 《世纪桥》2008,(9):105-10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邱琳 《学习月刊》2009,(20):105-106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正处在探索阶段,各方面条件仍不成熟,本文以“创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为主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了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并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摸索其创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忠 《学习月刊》2010,(20):76-78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世纪之交以来新组建或新升格的普通高等院校。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起步晚.底子薄,优势不足。特色不明,是其中多数院校与一些老牌重点大学相比存在的明显差距。为了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发展.必须把构建高品位的大学文化作为带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工程,而培育大学校园精神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对大学文化的高度凝炼,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关系的分析基础上,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繁荣学术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高校履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应主动适应地方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基层文化建设急需人才;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加强"大文化"学科建设,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又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回顾和总结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趋势,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机制及其建构理论研究,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的文化品牌,增强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大学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薛进文 《求是》2012,(6):29-30
大学之大,首在精神之伟大,这种精神正是大学兴教育人的根基和灵魂。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更需要这种精神的引领和支撑。建校90多年来,南开大学始终坚持自身的历史传统与风格特色,不断培育和弘扬具有南开特色的大学精神,并将之内化到办学育人各项事业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曹禺、吴大猷等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胸怀远大的才隽英杰,成就了不同凡响的"南开现象"。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