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文若尘 《各界》2010,(4):65-68
史载,女皇武则天曾下诏宣布隋朝权臣杨素以及他兄弟的子孙后代,都不得留在长安担任京官及充当侍卫。武则天为什么下这样的诏书呢?  相似文献   

2.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3.
俞冰 《学理论》2014,(6):144-145
传记家的主体精神及其在传主身上的表现,是现代传记理论的核心问题。纵观梁启超的英雄传记可以发现,梁启超与他笔下的英雄传主存在人格和气质上的一致性。传记,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梁启超的英雄传记,也是其所处时代现实需求的产物。梁启超的英雄传记是以其内在的英雄人格为根基,并与其所处的外界历史环境相互作用所孕育出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王丰是台湾著名资深媒体人,也是蒋介石、蒋经国和宋美龄传记的权威,他最近出版了《蒋介石死亡之谜》一书。作者在书中赞扬蒋氏父子廉洁奉公、无私无我,以优异的治理能力为台湾打下坚实根基。不过,书中最有价值的还是对蒋介石健康衰败和家事不和等重大秘辛的披露,这些都是被“为尊者  相似文献   

5.
杨府 《各界》2010,(3):69-73
寄养民间 萧氏(570—648),隋炀帝皇后,她是当时南方割据小朝廷后梁明帝萧岿的女儿。萧岿的后梁承继南北朝时萧衍建立的南朝梁国。到萧岿手里时,梁朝只保持荆州一隅,苟延残喘。萧岿虽有复国之志,可惜势孤力微,空有壮志而已。与他相争的陈朝虽有陈叔宝败家,但仍不是他这个附庸小国所能撼动鲍他所依附的北周,虽被隋朝代替,但他附属国的地位没变,依然受制于人,经济和军事都很难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惠诚 《各界》2010,(3):54-56
公元420年6月,东晋大将刘裕逼晋恭帝禅位,自己正式称帝,是为宋武帝。从此,中国南方的历史进入南朝时期。南朝相继出现的王朝为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统治时间都很短,各为几十年,最后为隋朝所统一。  相似文献   

7.
叶浅予 《各界》2010,(7):85-86
著名画家叶浅予的一生曲折传奇,特别是在恋爱婚姻上,更是可以拍成一部可看性极强的电视连续剧。就在他80岁的这一年,他开始了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的写作。在这本传记中,他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他的婚姻生活。叶浅予一生经历了几位女性,除了原配夫人,其他几位一个是画家,一个是舞蹈家,一个是电影明星。  相似文献   

8.
老李船长 《各界》2010,(1):56-60
前115年,刘彻第25年,霍去病死后隔年,长安发生一件大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自杀了。张汤是司马迁着重点名的酷吏,班固没觉得他是酷吏,单独给他写了传记。今天的小说或者电视剧,提到张汤,一般是阴狠冷酷的反面角色。  相似文献   

9.
<正>在马克思思想史的研究中,马克思于1837年11月10日写给他父亲的信是一个既倍受重视又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的文本。说它倍受重视,是因为凡是撰写马克思传记的著作,无一不提及这封信;说它没有得到充分阐释,是因为所有撰写马克思传记的作者都只是把这封信作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的记载,却从来没有把它当作马克思走上哲学创造道路的最早文本加以阐释。比如,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中几乎叙述了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所论及的他的学习生  相似文献   

10.
郁进 《瞭望》1988,(39)
读过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人,都会感到深深的激动。高尔基1923年读了这个出色的短篇,特意写信给罗曼·罗兰,托他向作者转致由衷的赞赏。茨威格这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以创作中短篇小说而获得广泛的声誉,有些作品还先后被摄制成电影电视。 茨威格不仅在诗歌、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优异的成就,他的传记作品也脍炙人口。传记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罗曼·罗兰》。这是我国译介茨威格的第一部书。但他的传记绝大部分还没有中译。  相似文献   

11.
张放 《毛泽东研究》2020,(1):109-117
竹内实是日本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代表性学者之一。他对毛泽东的研究,首先是以传记的形式呈现。不同于关注生平与史实连贯性的叙事性传记,竹内实撰写的毛泽东传记更侧重于对毛泽东精神层面的挖掘,以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主体性的塑造之谜。竹内实的毛泽东研究,一是强调对文本变化的重视,二是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此方法论指导下,他做出了一些颇具洞见的观察。竹内实的研究产生于战后日本思想延展的脉络之中,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丰富了日本视野中毛泽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丹 《党政论坛》2009,(2):28-28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诠释态度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故事。一个15世纪的宗教改革家,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路过一个巨大的石料场,他看到很多人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在搬石料,但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就问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重复的价值     
《党政论坛》2014,(14):14-15
我记得八十年代初的一个高考的作文是一个图,图中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是他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4.
朱正 《瞭望》1995,(41)
《瞭望》周刊先后刊出了几篇讨论《陈独秀一家人》的文章,有批评,有反批评,颇为热闹.有朋友见我写过一点传记性质的作品,怂恿我也参加讨论,以此为例,研究一下传记作品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对于时下流行的传记作品很有些看法,也愿意谈谈自己对于传记写作的意见.只是觉得这本《陈独秀一家人》并不适宜用做讨论传记作品的标本.一个作者著书立说,首先总得具备驱遣语言文字的能力吧.翻开这本书一看,就会发现他还不具备此种能力.要同他讨论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传记作品三忌──以吴晓著《陈独秀一家人》为例靳树鹏当前历史传记非常走俏,这本来是好事,可是有些传记作品中的胡编乱造也确实令人惊诧不已。我们不能把传记作品或传记文学完全当作信史来看,因为作者在写作时总要有所连缀,有所铺排,有所藻饰,在无从稽考的情况下也...  相似文献   

16.
岑燮钧 《各界》2011,(10):58-61
自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以来,考证就成了年轻人的必然选择。当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准入制度,尤其是做和尚,几乎比做公务员还难。皇上批下来的名额是有限的,大家都挤破了脑袋往佛门钻,不是优异者,殊难入围。像这一次洛阳的名额只有二十七人,可是应考的却有几百人,录取率低于如今的高考。  相似文献   

17.
江英 《瞭望》1993,(33)
前不久,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遴选,不久将列入《剑桥国际名人录》了。不过,朋友又告诉我,该中心给他的信中说,登名人录要付“一点资料费”,如果他要书,则有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就需再付些英镑或美元了。朋友是个精细之人,还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弄得晕头转向。他问我在英国当常驻记者多年,是否知道这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该中心与闻名世界的剑桥大学是什  相似文献   

18.
柳彧的气节     
云中君 《各界》2013,(7):50-53
北周太建四年(572年)的一天,长安城中,一位年轻人来到皇宫门口,平静地告诉门卫,请皇帝对他进行面试。那个时代,这种事几乎闻所未闻,门卫飞报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也忍不住好奇,叫来人进宫面谈,果然很有学问,于是很痛快地给了他个司武中士的职务。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隋朝名臣柳彧。  相似文献   

19.
曾一巳 《党政论坛》2012,(20):19-19
日本侵华非法窃取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隋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最晚至明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钓鱼岛。明清两朝都有大量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不仅如此,一些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而在18、19世纪,日本、英国等国所绘制的一系列地图,也都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20.
后生可贵     
《团结》1997,(4)
董藩,年仅30岁,是大连民革的新秀,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民革辽宁省委常委、民革大连市委委员、大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青联委员。 1993年11月,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他连破三格,成为当时全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1994年3月,他的名字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同时收录到《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成就卓越的人》、《国际传记辞典》三部辞书中,是目前全国获此殊荣的最年轻学者。 董藩目前已在国际会议及《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