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中的货币拜物教问题马进,王建英什么是货币拜物教,简单地就,就是一些人像崇拜宗教偶像那样去崇拜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专门分析过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商品拜物教以至货币拜物教的必然性。他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本来,人们消费的是商品的...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市场与马克思的社会哲学理想问题 有的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即唯物史观)所要论证的,是人类解放的社会理想。市场经济的提出能与这一理想相容吗?在马克思的传统论证中,人类解放的对立面是人的异化,其根源恰恰在于商品货币关系对人的奴役。恩格斯认为,人类要彻底脱离动物界必须经历两次大解放。第一次,是劳动把人从其他动物界提升起来。第二  相似文献   

3.
《资本的界限》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从空间视角系统重构马克思《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级危机理论”,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他转换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即在逻辑起点上不同,他从商品的价值转向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逻辑分析过程上来看,他从可变资本分析转向固定资本分析;从最终逻辑结论上看,他从资本经济关系分析转向空间矛盾分析.由于哲学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色彩,这种逻辑转换的最终结果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三大“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有两重维度:一是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二是对商品拜物教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批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的三个逻辑环节:一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的剖析,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必然表现为价值,这是形成商品拜物教的根源;二是价值经过自身的形式运动必然使得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商品体的物与物的关系,由此人的关系被颠倒成物的关系,形成物化假象,这是商品拜物教的核心;三是将商品的物化假象误认为商品体自身万能,进而形成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崇拜和迷恋,导致商品使用价值拜物教,这是商品拜物教的逻辑终点。前两个环节构成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后一个环节则构成对商品拜物教观念的批判。准确阐释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既有助于揭露"商品拜物教只是主观错认"的认识局限,也有助于驳斥"商品拜物教过时论"的错误论调,同时还能够启发人们自觉树立辩证商品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商品自身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暂时性,进而在实践中自觉以商品为手段发展生产力,从商品的物化结构内部打破自身藩篱,最终促使商品和商品拜物教消失。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宏著。它不仅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把握时代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对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分析,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基本功能的科学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信用理论对我国正在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产生的前提是借贷资本的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资本的借贷关系,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资本主义形式,是货币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商品,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借贷资本的流  相似文献   

6.
宋佩华 《理论学刊》2006,3(12):57-58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这一理论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到列宁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提供了产品经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和起作用的方式必然要渗透着商品货币关系,与马克思设想的经典形态的按劳分配模式必然会呈现出若干差异。因此,仅在抽象的意义上坚持按劳分配这一原则,在现实中并不能使之真正得以体现。必须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8.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表现为物资和价值的双重运动。价值运动是商品经济独具的运动形态,也是商品经济区别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它表明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可以直接交换一切商品。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贷币。货币伴随着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以此而论,可以说商品经济也是货币经济。此点并不因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马克思说,“货币经济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9.
没有正确的改革理论,就不会有成功的改革实践。自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令世人惊奇的巨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是由于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是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这一理论的创立实现了两大突破,即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突破了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5)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理由是:1、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成立。①我们的劳动者是自由的,而且这是一种崭新的自由;②马克思所讲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个条件实际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分离关系,这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2、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商品生产。百年的争论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多余论”,还是“要素价值论”,都反驳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否商品,从理论上把这一问题讨论清楚,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商品,而且应当是商品。我们先从马克思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获得人身自由与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十分正确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机械地、简单地囿于这一观点,就不那么正确了。对于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这个条件,不管社会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必须的;如果人身不自由,劳动者怎么能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以平等商品所有者的资格”去与货币所有者发生关系呢?这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具备了的。劳动者不仅真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制度批判的价值目标。从人与类本质的异化关系出发,马克思批判异化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议会制度、国家制度和经济制度。从人与社会的实践关系出发,马克思批判人与社会分离的资本主义制度,认为只有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从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出发,马克思透过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的外衣,发现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剩余劳动的本质。从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良性互动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肯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商品范畴是马克思发现的市场经济的科学范畴之一,我国的市场经济学应有这个科学范畴;劳动力商品范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劳动价值论到劳动力价值实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就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劳动价值论正确地揭示了商品的价值的根源。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经常与商品的价值发生背离。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解决劳动价值论还不能与市场经济的现实相一致的问题,经济理论界进行了各种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式。有一种解决方式是试图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1、G—W 表示一个货币额转化为一个商品额;……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第4页)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G—W…P…W’—G’,G—W 是第一阶段。从形式上看,G—W 表示货币同商品相交换的买卖行为,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6,(3)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货币章"中,马克思不仅批判了普鲁东主义改革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方案,同时也意识到了货币的形而上学性,即货币通过对商品和社会关系的抽象化机制,使自身成为具有统治地位的抽象观念,并凭借其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普遍性",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在第一重抽象即对商品的抽象中,货币在颠倒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使自身成为主体的同时,也暴露了货币关系的实质,即货币不仅是一种物,更是一种社会关系。正是在后一维度上,货币又展开了第二重抽象,即对社会关系的抽象,在等价交换的假象中颠倒了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并以劳动价格即工资的形式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只有通过历史性的方法才能破除货币抽象化机制所遮蔽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上,对资本逻辑进行了前提批判、结论批判和方法批判。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前提批判逻辑、结论批判逻辑和方法批判逻辑:在对资本逻辑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前提的批判中颠覆资本逻辑;在剖析异化劳动吞噬人性的过程中颠覆资本逻辑;在“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颠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核心要义是颠覆资本逻辑,实现对资本的有效控制,让资本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本逻辑批判思想蕴含的几对核心关系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资本逻辑批判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是资本逻辑批判的价值导向;生产逻辑(商品逻辑)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生产逻辑(商品逻辑)产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资本利用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现实启示可以总结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